孫殿英是如何盜掘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陵墓?

T雀兒章1


乾隆皇帝這個十全老人,在這次浩劫之中真是悽慘極了。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這座陵墓建在清朝最為鼎盛的時期,消耗白銀兩百多萬兩,不僅集中了全國各地的良材美料,而且建造之雄偉,構造之精細,也是其他陵墓所不可企及的。

裕陵依山而建,地宮的上方,還造有高大的方城明樓。為了防止盜墓賊打地宮的主意,方城中還常年駐紮著數以千計的護陵兵。當時,修建乾隆地陵的陵官為了確保陵墓的秘密不被洩露,特意招募了一批啞巴工匠,啞巴工匠們在修完地陵後,陵官還挑選一批手藝高超的匠人們,留住在了明樓後面的啞巴院。

隨著清廷被民國取代,護陵兵們沒有了薪俸,很快即自行解體了。

孫殿英一開始盜陵的時候,他手下那些工程兵們,先在寶頂,隨後在配殿外,接著又在明樓裡輪番開挖,可是卻都沒有找到裕陵的正式入口。

1928年7月,流氓軍閥孫殿英悍然盜掘了乾隆帝的裕陵,乾隆皇帝“身首異處”

採用的辦法一是砸。他們的工兵使用了利器,如鎬、錘子等,奮力砸石門,我們在實地看到了兩扇石門之間有這樣的被利器砍擊的痕跡,但是,效果並不顯著,也就是沒有砸開。

二是撞。他們不是人撞,而是用大的木頭撞擊石門,我們看到在裕陵的後寶山上到處都是粗大的松柏樹。老守陵人回憶,盜陵兵匪砍伐了後寶山上的大松樹,然後,十幾個年輕力壯的兵匪,抱住大松樹的樹幹,直直衝向石門,撞擊,自來石被撞斷了。

三是炸藥炸開。第四道石門由於被棺材頂住了石門,兵匪便使用炸藥炸開了石門。

後來重殮人員來到地宮之中,找到了五具屍骨,唯獨找不到乾隆帝的頭骨,哪裡去了呢?

大家七手八腳,費盡周折,最後在第四道被炸倒的東扇石門底下發現了一個頭顱骨,大家細心分析,證實這正是乾隆帝的腦袋。由於壓在石門底下,他的下頜骨被砸碎了。

縱觀中國歷史,大清的乾隆皇帝應該是最大的古董玩家及收藏家了。隨著乾隆陵墓被盜,其中的四件無價之寶的去向也成為了謎團

一、玉璽“八徴耄念之寶”

乾隆帝一生擁有璽印1800多方,獨冠帝王之首,是他爺爺康熙的15倍,是他父親雍正的11倍。80歲刻“八徴耄念之寶”及與之相配的“自強不息”,都體現出不服老的勁頭。

二、九龍寶劍

九龍寶劍非漢家傳統之劍,而是結合了蒙古式的彎劍,其劍身略彎,劍長共五尺,劍柄特長,上面刻了九條金龍。而這九條龍卻又是根據漢家周易的“九九歸一”的寓意而雕刻的。周易中的九九歸一是輪迴的意思。

寶劍鑄成之後寒氣滲人,似有漢人冤魂付於其上,寶劍周圍會產生霧氣,劍柄上的九龍在霧氣中躍然若騰。九龍劍本是一把陰劍,在陽世使用此劍為不祥。

三、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為紙本水墨畫,寬33釐米,長636.9釐米,是“元四大家”之首、山水畫大師黃公望(1269—1354)的精心鉅製。

四、緙絲陀羅尼經被

“緙絲陀羅尼經被”(簡稱經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專用的佛教用品。據傳為西藏活佛敬貢給乾隆皇帝專用,用於覆蓋其遺體以超度亡靈,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文物價值非同一般。

這四件寶物中屬九龍寶劍最邪門,碰過的人全都不得好死

當時孫殿英為了銷贓逃避罪名,紛紛將從陵墓中盜取的寶貝送給各個“黨國要人”,其中這把劍便是被當作送給蔣介石的寶物,由戴笠轉交。

不過,在戴笠帶著寶劍坐飛機時,飛機竟無故墜毀,於是,這把寶劍便沒有送到蔣介石手中。便叫當時軍統局平津辦事處主任馬漢三代為保管。

不過後來為了保命,他將寶劍獻給了日本特務機關首領,最終落在了當時有名的女特務川島芳子手中,而馬漢三也並沒有逃脫被槍斃的命運。

最後,看看把這把邪門寶劍帶出來的孫殿英,他在當了俘虜後死在了的監獄中。

同樣的“鬼擋門”事件,在1975年再次發生

考古專家清理乾隆裕陵地宮時,乾隆的棺槨這次又"走"了下來,它頂著了石門,起到了自來石的作用,讓人無法順利進入裕陵地宮。

而且乾隆的梓棺四角有重石固定,如果是地下水的浮力作用,當有很大的波浪,而滲進來的水顯然不存在這個條件。是不是乾隆地下有知,知道將有賊人要來盜掘裕陵,自己隻身“下來”頂門?

乾隆棺槨頂門一事,至今專家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考古發現,來證明乾隆棺槨走動、“看護”自己陵寑的原因,成為一道謎題。


刀墓手札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在很大程度上是迫於軍餉的壓力。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有槍就是草頭王,但是要維持龐大的軍隊,需要巨大的軍餉支持。1928年7月,受困于軍餉缺口巨大的孫殿英,正好駐紮在薊縣一帶。那裡距離清東陵很近,只有二三十里的路程。

在此之前,孫殿英的部下就不斷向他彙報清東陵的守墓人監守自盜的消息。在部下的描述裡,這些守墓人經常整車整車的變賣帝王陵寢中的金銀財寶和古玩字畫。這無疑激起了孫殿英覬覦之心。

促使孫殿英下決心盜陵的是,他偵知他的對手馬福田屯兵清東陵附近,顯然有盜陵的意圖。為了不使到口的鴨子飛了,孫殿英果斷派遣他的部下譚溫江率軍打敗馬福田軍,佔領清東陵。然後又以軍事演習為由,實行戒嚴,封鎖了整個清東陵。從7月4日開始,七天七夜不停地盜掘裕陵和慈禧陵。

被盜掘的裕陵和慈禧陵,地宮裡的金銀珠寶自然被洗劫一空。最可悲的是,生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乾隆帝和慈禧太后,他們的遺體被盜匪們隨意丟棄,被毀損的厲害。事後儘管溥儀提出抗議,但沒有實力作為依託的抗議並沒有產生什麼效力。在孫殿英的運作下,民國政府並沒有對他進行任何制裁。


與書居


孫殿英的一生也算是傳奇,拍成電視劇收視率肯定也不差,他從小喪父,母親特別寵愛他,所以一直是那種無拘無束、吊兒郎當的樣子,別人都叫他孫麻子,因為他小時候得過天花。後來一步步成為了高級軍官,受到本就是鬍匪出生的張宗昌的青睞,提升孫殿英為第五師師長,緊接著又立下戰功被提升為軍長。



一:決定盜清東陵籌集糧餉

誰知直魯聯軍不敵國民革命軍,孫殿英深知不能繼續待下去,於是轉投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總指揮的徐源泉,擔任第十二軍軍長,因為孫殿英的軍隊不正規,經常受到打壓,連蔣介石都為難孫殿英,剋扣軍糧以及士兵工資,如果任由這樣繼續發展下去,軍隊譁變是遲早的事,士兵吃不飽穿不暖,連家裡人都養不起,怎麼有心打戰?所以孫殿英決定效仿曹操——盜墓!


可是普通的墓地根本解決不了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其他皇陵他又不敢盜,所以他把目光轉向了清東陵,當時清東陵本就被破壞過,再加上孫殿英的十二軍正駐紮在河北省遵化縣境內,可以說天賜良機。雖說清東陵有看管人員,還有旗兵、綠營兵守護,可絲毫不影響孫殿英的計劃。

二:1928年,在當地人馬福田的帶領下,孫殿英準備盜慈禧東陵、乾隆的裕陵以及康熙的景陵。

到了地點,孫殿英藉口以軍隊演練為由在此地駐軍,可是所有人都蒙圈了,又沒經驗,連地宮入口都找不到,後來在部下建議下在附近村子裡尋找熟悉地宮入口的人,果不其然,他們找到了蘇必脫林,因為蘇必脫林當年參與了慈禧安葬全過程,真的是“皇天不負有心人”。

十天不到的時間,孫殿英分別派人炸開了裕陵以及景陵的地宮入口的牆,隨後在蘇必脫林的帶領下又找到了慈禧太后的地宮入口,在炸開之後孫殿英卸磨殺驢,將此人殺死,理由是他不忠心。



康熙景陵和慈禧太后的陵墓都進行的很順利,只是在打開乾隆裕陵地宮最後一道門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怪事,最後一道門怎麼都打不開,最後沒辦法只能用炸藥炸開,炸開後發現竟然被乾隆的棺木擋住,怪不得推不開,只是他們好奇,原本乾隆的棺木是放置好了的,為何會滑下來堵住石門?後來有人解釋應該是雨水過多,導致棺木浮起來漂到石門處。



就這樣孫殿英盜了清東陵,足足用了三十輛車將珠寶裝完,除了分給手下的財物,自己獨得11箱。


羽評郡主


孫殿英(1889年—1947年),歸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馬牧鎮丁辛莊)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因為盜掘清東陵中慈禧和乾隆的墓而出名,史稱“東陵大盜”。


1928年春,河北省東部一帶盜匪猖獗。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這中間就要經過清朝的東陵,孫殿英屢見東陵殿宇富麗堂皇,早就動了賊心。為了籌措剿匪資金,起了盜墓的想法。為了掩人耳目,他張貼告示,聲稱部隊要演習。還在東陵內部已經開展了盜墓的行動。

1928年夏,孫殿英率部駐紮薊縣馬伸橋,這裡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孫殿英選中了,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和奢靡的慈禧太后的墓。因為乾隆時期是滿清最鼎盛的時期,慈禧太后則是滿清掌權者中窮奢極欲者之一,所以,這些陵墓也以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后的陵墓最為奢侈,裡面放置了無數稀世珍寶。



原本東陵是有守衛的,軍閥割據後,全國都處於混亂之中,清東陵的守衛也越來越少了。有的守陵人也開始打起東陵的主意,甚至出現了守陵人監守自盜或夥同外邊的人共同盜取園中寶物的現象。

孫殿英挖開慈禧的墓後,發現墓門是用石塊和鐵水鑄澆而成,用炸藥把門炸開。當時慈禧去世幾十年,身體依然沒有腐爛,珍寶在他的棺那堆積如山。他們就開始了瘋狂的掠奪,甚至把慈禧的屍體也拽了出來,扒光衣服爆曬在外面。



他們打開乾隆的墓時,乾隆的墓坑裡都是水,棺木飄漂在水上,他們就趟著水把寶物都摸了出來,也把乾隆的骨骸扔到了外邊。

時局穩定後,宣統皇帝才派人把乾隆和慈禧的屍骨放回墓中,重新安葬。

社會輿論對孫殿英社盜墓行為給與了強烈指責,最後孫殿英把慈禧太后口中含的打葉明珠給了宋美良,把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這件事才得以平息。


孫殿英在東營倒去的諸多寶物中,有很多的部分,知道現在都沒有下落,至於下落到現在都是一個謎。

有更多見解,敬請留言,期待您的關注!


葉子寫實


歷史上,孫殿英盜墓的客觀原因1是因為缺乏糧餉,2是因為當時對清東陵的破壞風氣加深,比如1921年,直隸省(今河北省)省長曹銳以查辦天豐益鋪商盜買陵樹為名,派兵一團查抄沒收天豐益在東陵地區的一切財產,並設立墾植局。至此,東陵完全落於北洋軍閥之手,經過墾殖局多年的努力,東陵“儀樹”和“海樹”被盜伐一空,昔日群松蔽日、蒼翠鬱郁的青山,至1928年已變成禿山。另外,地表建築,石人石馬也幾乎被盜掘殆盡。


在這種背景下,孫殿英對於墓葬陪葬珍寶感興趣並不意外,書中的描寫是孫殿英在副軍長那辛庭的炫耀中起了念頭,儘管那辛庭並不存在,但這個處理手法與史實相差不大。


按書上的寫法,孫殿英盜挖慈禧墓時頗廢了一番功夫,工兵營的炸藥,硝鏹水的腐蝕都對墓道口的巨型石門力不從心,後來孫殿英找到了當年參與修墳的倖存者,以其兒子的性命威脅其透露墓道口所在,然後以炸藥炸開,群兵湧入慈禧墓盜取珍寶。

後來盜挖乾隆墓時,則是以炮兵演習的名義,將東陵全鏡封鎖,以工兵營鋪設炸藥,炸開乾隆的陵寢。由於乾隆是個喜歡附庸風雅的皇帝,陪葬品以文物字畫和佛經佛像居多,令孫殿英極為失望。


本書對於對於盜寶的描寫刻畫極為到位,以東陵珍寶為線索,將那個大時代串聯在一起,孫殿英,北洋軍,南京政府,甚至奧地利的大公,阿拉伯的公主,美國的國際大騙子都在其中扮演者自己的角色,是一部瞭解東陵盜寶案這裝歷史懸案的優秀讀物。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搜來欣賞。



扣毛




1928年春,北伐戰爭波及河北地區,奉軍北撤,冀東一帶散匪氾濫成災,肆虐猖獗。當時著名的匪首馬福田就盤踞在清東陵旁的馬蘭峪,蓄意長期挖墳盜墓。

在這種背景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前去剿匪,他一路上見到富麗堂皇的東陵殿宇,不禁心中泛起了非分之想。

孫殿英率部趕跑了馬福田,為了掩人耳目,他命人四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實則暗地裡籌謀盜墓計劃。



七月上旬,孫殿英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趕全部守陵人員,封鎖關隘,實行戒嚴,大肆盜掘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由於事先準備充分,又對消息嚴密封鎖,所以此事外界一無所知。

孫殿英還不放心,在動手盜陵的第三天,他派部下譚溫江前往北平晉謁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打探消息,譚溫江一看風平浪靜,眾人都被矇在鼓裡,立馬返回報告孫殿英。孫殿英大喜,命令士兵更加肆無忌憚的放手盜墓。

盜墓之前,孫殿英致函遵化縣知事,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由,向遵化縣借了30多輛騾馬車,名義上是為了運送糧食,實際上是為了運送從清東陵盜掘的不計其數的金銀財寶。



盜墓之初,孫殿英的士兵們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多點開花,四處亂挖,殿裡殿外,寶頂上到處留下他們的挖掘痕跡。

最終,匪兵盜寶心切,動用了炸藥,在瀰漫的硝煙中,地宮中的很多奇珍異寶毀於一旦。匪兵進入地宮,貪婪的看著地宮裡金碧輝煌的建築和寶物,瘋狂的掠奪著地宮中的奇珍異寶。

孫殿英因此賺的盆滿缽滿,他的部隊本屬於國民黨的雜牌軍,之所以能撐到解放前夕,靠的就是從清東陵盜掘的大量財寶,孫殿英本人也因此被永遠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時間定格在1928年,各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整個國家一窮二白。其時國民革命軍第六集團軍的孫殿英正率十二軍駐紮在河北遵化清東陵附近。作為雜牌軍的孫殿英部,已半年無餉可發,上面若再不撥糧款,恐有譁變的可能。


這對孫殿英來說保持部隊的穩定當然成了他的第一要務。你想阿他容易嗎,從一個小混混開始在這個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軍閥混戰的年代通過譁變,山匪,反水才擁有自己的一支部隊。

其時,東陵的管理已形同虛設,惠妃陵已經被盜,山上的地上的陵樹及房屋,亭閣幾乎沒有了。入眼的是一片狼藉……。很快讓他萌生了盜墓的意圖並付諸行動。

七月初,東陵範圍內的主要街道、馬路兩邊貼上了告示:十二軍在此進行軍事演習,本地居民限時遷移,外人不得入內,槍炮無眼,死傷自負……,且在附近安排警戒。`

首先突破的是慈禧的定東陵。

通過挾持建造墓道的倖存者找到了墓道的入口,無奈建造十分堅固,於是採用炸藥爆破成功進入了慈禧地宮。士兵們用刀砍斧闢打開了慈禧的棺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他們搶了扔,扔了搶。

墓內的珍寶讓孫大喜過望,都是稀世珍寶。且數量巨大。

貪婪的他們最後連慈禧的衣裙都扒走,因為上面鑲嵌著金絲銀線與珠寶。同樣的方法打開了乾隆的裕陵。乾隆地下有知:不知該發何感慨。黃金珠寶劫走了,於泥裡散落的是傾其一生蒐羅的字畫,古籍,孤本……。

7月10夜,孫殿英的十二軍帶著三十輛大車的珍寶揚長而去。

孫的部下在北京跟珠寶販子交易被抓個現行。一時輿論譁然。為了逃避懲罰,孫殿英用東陵盜得的珠寶賄賂國民黨政要,使得這件事不了了之。



陳284297381錢塘潮


孫殿英其人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主角孫殿英。孫殿英,河南人,出身貧寒,一身膽氣和也算有一顆“俠心”。這其實也是孫殿英父親影響,孫殿英父親也是一位豪爽俠氣之人。為了鄉里人,孫殿英父親與當時八旗子弟發生爭執被逮捕入獄,後來被打死獄中。孫殿英盜墓,除了垂涎財寶或許也有那麼點是為父親報仇。



孫殿英在河南遊俠生活也是迫於生計,在遊俠中孫殿英做起了販賣生意,加上他很會來事兒,當時地痞流氓,軍警他都混了個臉熟,有的關係還很好。清末民初軍閥林立,孫殿英開始入伍,並很快成為連長。有了一定勢力後他佔山為王,過期了土匪頭子的生活。


蔣馮閻中原大戰期間,孫殿英藉機會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孫殿英實力慢慢強大,,他的部隊也被奉系大軍閥張宗昌收編,屢立戰功後,他的部隊不斷擴充,孫殿英升為軍長。奉系軍閥被蔣介石馮玉祥聯合打敗後,孫殿英被策反投蔣。投蔣以後,孫殿英就盜了清東陵,全國譁然。孫殿英抗日戰爭期間,也曾經奮勇抗戰,曾在熱河獨抗日寇七天。後來他被日寇俘虜後,投靠了日寇。解放戰爭期間,孫殿英又跟隨蔣,但是在戰鬥中被解放軍俘虜,在戰犯勞改營中去世。


清東陵其陵

我們再來說說第二主角清東陵。清東陵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建築群,從順治孝陵到慈禧陵墓,歷經247年,埋著5個皇帝加上皇后妃嬪阿哥共計161。清東陵位於河北遵化,佔地面積廣大達80平方公里,建築雄偉恢宏。

孫殿英盜墓

孫殿英奉蔣介石命令剿滅奉系馬福田。由於軍費緊張,加上孫殿英每次路過富麗堂皇的清東陵都不由心中一動,再加上屬下中不斷有人和他彙報,清東陵守墓人守墓自盜,財寶有多少多少。孫殿英最終心一橫,以軍事演戲為由,對清東陵禁嚴,盜取了乾隆的裕陵和慈溪陵墓。陵墓被盜後,全國震驚,滿清遺老貴族紛紛上書蔣介石要求槍決孫殿英。孫殿英將盜取的龍泉劍送給蔣介石,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給宋美齡,事情得以平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