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我們共同的事業——寫在「99」公益日

渡过,我们共同的事业——写在“99”公益日

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渡過”將參與此次“99公益日”聯合募捐,為將來的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渡過”擁有一個原創公號、23個特色社群、8000多名社群成員,推出了“渡過”直播間、“渡過”電臺、“陪伴者計劃”等項目,目標是打通“藥物-心理-社會”三個環節,為精神障礙患者和家屬建立一個實用、有效的互助康復社區。

(一)

作家史鐵生說過一句話:“萬事萬物,你若預測它的未來,會說它有無數種可能;可你若回過頭去看它的以往,就會知道其實只有一條命定的路。”

六年前,我大病初癒,開始研究和傳播精神科學時,完全沒有想到,發自本心的不經意之舉,會在今天變成大家共同的事業。

2011年底,抑鬱症不知不覺襲來。完全不同於其他疾病的詭異體驗,瞬間擊倒了我。被疾病裹脅著,我度過了長達半年的病程。

那是一段黑暗的歲月。是無知而非疾病,構成了對生命的巨大恐懼。從病癒那一刻起,我開始自我探索,想搞清楚折磨了我半年之久的怪病,到底是怎麼回事;並要把我的心得告知同病者,讓他們少走彎路。

在《渡過1》序言中,我寫道:“抑鬱症是一個醫學難題。作為業外人士,觸碰這樣高度專業的領域,是很冒險的。但我仍然願意以最大的熱忱和勇氣,記錄下我的思考和實踐,奉獻給讀者們。”

就這樣,出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我一步步走上了研究和傳播精神科學的漫漫長途。

(二)

2015年10月,我創辦了“渡過”公號。

起初,公號只是我一個人的寫作陣地;不知不覺地,更多人參與進來,它成了一個開放社區和交流平臺:

一年後的2017年3月,“渡過”第一個讀者群應運而生;

2017年8月18日,“渡過”直播間啟動,至今已經開辦20多場講座;

2018年4月27日,“渡過”社群聯盟成立,約定:“獨立社群、共同價值;民主議事、群務公開;觀點自由、協同行動”,意在帶動社群人員,樹立公民意識,參與公共事務;

2018年6月10日,“渡過”公號推出“陪伴者計劃”,秉承“短期是診治,長期是成長,全程是陪伴”理念,目標是在抑鬱症治療的醫療系統和心理諮詢系統之外,建立第三系統——社會支持系統;

2018年6月14日,“渡過電臺”開播。所有素材都從“渡過”既往作品中選擇,朗讀者都是“渡過”社群成員。目前,“渡過”電臺已經播出40多篇作品;

至2018年8月,“渡過”公號共有23個微信群,成員近9000人,粉絲達7萬人。

我曾自問:“渡過”創辦兩年半以來,最大收穫是什麼?

今天我得出答案,就是“聚人”。現在直接為“渡過”奔忙的有20多人,他們興致盎然,樂此不疲,而且不計報酬。當年我創辦“渡過”只是自娛自樂,而今我是被推著往前走了。

(三)

到目前為止,“渡過”公號的所有事情,都是志願者們用業餘時間和無償勞動,一點點做出來的。

但是,資金和人才兩大瓶頸,制約著“渡過”的成長壯大。如何獲得可持續發展?如何更好地滿足患者和家屬的殷殷期待?

值此“99”公益日,我們計劃公開籌集5.42萬餘元善款,進一步推進“渡過”的事業。

具體而言,我們希望藉助募集資金:

1. 以渡過直播間為平臺,開展線上科普;

2.加快“陪伴者計劃”試點,對貧困患者予以補貼,加大陪伴服務覆蓋範圍;

3.推廣渡過電臺,製作100期優質電臺節目,通過朗讀形式拓寬對患者的療愈支持。

(四)

兩年前,“渡過”公號成立時,我設定的目標是:“打造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復社區,真實原創,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今天,我認識到:在人類的精神世界領域,病與非病、正常與不正常,沒有明確的分界線。精神疾病的發作和痊癒,是一個淡入淡出的漸進過程,好比光譜的演變。

誰都不能說自己絕對與精神疾患無緣。現代精神醫學只能讓疾病者暫時擺脫臨床症狀,而精神世界的完善和修復,是每個人畢生的功課。

前路漫漫,未有窮期。期盼您的支持!

歡迎參與“99公益日”,為“渡過”捐款——

渡过,我们共同的事业——写在“99”公益日

“渡過”兩年半的歷程中,

曾經作過貢獻的人們,

他們對大家說——

藍方(建議辦公號者):敬佩張進老師作為專業媒體人給這個領域帶來的影響和衝擊,支持“渡過”公號與社群長期持續運營,讓更多人受益。

穆昕(公號啟動者):最初只是幫張進老師整理“渡過”公號的內容,未曾想今天“渡過”有了這麼大陣容。已經有很多人受益,相信還能幫到更多的人。這種幫助與支撐,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

鄒晗(公號第一位志願者):三年前有幸參與公號和社群活動,後因工作忙碌逐漸退出。如今看到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到“渡過”大家庭,衍生出各類社群分享互助形式,真心高興!祝願“渡過”越來越好!

金美(讀者群創建人;讀者1群、家長2群群主):“渡過”是一座燈塔,照亮迷惘者腳下的路。坦然面對,接納放下,相信科學,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重塑人生劇本的可能。

小秋(家長群創建人):一個自救的偶然想法促成了第一個渡過家長群的成立,與家長們共同成長的經歷讓苦痛和磨難變得有意義。前路有淚有笑,大家扶持走過!

船伕(家長群顧問):對於孩子而言,家長是最好的陪伴者、最好的心理諮詢師,甚至是最好的精神科醫生。家長群凝聚愛和智慧的力量,讓這一切變為可能。

夢夢(讀者2群、寫作群群主):當幫助更多的抑友走出困境,我的快樂感油然而生。“渡過”社群是浩瀚天空的一顆星星,願我們孤星成海,互相陪伴,彼此溫暖。

鴻雁(讀者3群群主):看見你、聽見你、關注你,彌補你心靈的缺失,賦予你發現的力量,載著你渡過一段人生的苦難。

劍魚(讀者4群群主):不忘初心,努力向前;渡人渡己,做最好的自己。

渭水以南(讀者5群群主):苦難不是頹廢的理由,不拋棄不放棄,學著與痛相處,與苦相依,寬以待人,善待自己。

堅持後面是聖殿(讀者6群群主):上帝關閉了一扇門,同時也打開一扇窗。我不糾結疾病,坦城接受它。康復後迴歸社會,渡己渡人,再一次成長!

恬靜(家長1群群主):

命運需要面對、接納、理解、接受、昇華,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共同“渡過”。

清茶(家長3群群主):家庭不拋棄!患者不放棄!醫生再努力!社會支持你!

蘭子(家長4群群主):有緣相聚,獻計獻策。面對孩子,我們的接納、安慰、理解,我們內心的那份安寧和平靜及柔和,是給予孩子最重要的力量。

圓圓(家長5群群主):走入“渡過”大家庭,不再迷茫,願為此做畢生的功課,共同努力!

Amy(家長6群群主):生命脆弱如蘆葦,只要有愛、有奉獻、有執著,就與希望同在。在互相幫助中獲得成長,在不斷學習中獲得提高,最終走向健康,獲得新生。

馬龍-曼蘇(正念群、運動群群主):願渡過能帶給抑友:長期的情感撫慰;科學的康復辦法;持續的社會支持。

探索者(正念2群群主):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不念過往,不懼將來,一心一用,日日正念,處處自在。

月如水(讀書群群主):真實是一種力量。真實面對疾病,真實面對自己。我們也許不完美,可依然可以選擇活在陽光下,這是每個生命應該有的權力。

Brabus(攝影群群主):如果你不想說話,你可以嘗試著攝影。當你專注拍一張照片,至少那一刻你是靜心的。

徐哼唧(學生群群主):

情緒障礙患者,也能有美好的人生體驗和光明的未來。

劉曉暉(學佛群群主):“只有成為光,才對得起命運中所受過的所有苦。”每一位在痛苦中砥礪前行的人,要為自己尋找光明和希望。

懷瑾(渡過電臺臺長):言為心聲,因為一個聲音感到溫暖,因為一個聲音感到鼓舞,因為一個聲音感到自信!

魚美人(渡過電臺總策劃):感恩生命的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人生;感恩前行路上的渡過家園,這裡有風雨兼程遙相呼應的知心人。

董娟(“陪伴者計劃”項目執行):在“渡過”,群友會得到理解、接納與支持;“陪伴者計劃”更會陪伴你走過黑暗,看到希望和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