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贏家通吃的時代,我們怎樣才能成爲富人

導讀:自古以來,中國的貧富差距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財富的逐漸積累,過度集中和財富的再分配反覆循環,猶如佳麗的一根繞時空旋轉的軸心棒,驅動著上千年的歷史車輪,它是中國歷史環繞興亡週期律轉圈的主要推手,那麼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企業不可阻擋的當下,我們如何才能站到富人的群體中呢?

在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贏家通吃的時代,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富人

貧富差距看起來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問題,美國最富有的0.1%的家庭財富佔比超越了頂部90%的家庭的總和。難怪巴菲特在去年PBS new server的一個訪談裡面都要提及到,美國真正的問題是富人太富。這種情況會繼續嗎?是什麼導致了90年代以來底部90%人群的財富佔比迅速下降呢?

撇開政治層面的問題不說,僅僅是經濟層面的框架性分析也可以得到這個結論,從一個有意思的角度,首先確認一下大工業時代已經過去了,後工業時代裡有大量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毛利!這個東西在工業時代是個雙刃劍,一方面高毛利使公司利潤充沛,股東員工都很happy,另一方面行業高毛利也像遍佈鯊魚的海洋中釋放血腥味一樣,嗅覺敏銳的攪局者會躍躍欲試。

在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贏家通吃的時代,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富人

隨著新的進入者到來,原有的玩家迫不得已降低價格以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毛利率隨即下降,公司需要不斷的通過加大市場費用支出或者增加研發費用的方式,保持好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所以商品時代的毛利率總是穩中有波動,產品也是有周期的,大部分製造業的毛利率在15~35%這個框裡,隨著行業格局的演進,逐漸會跑出願景遠大管理卓越的好公司,成為行業的領頭羊。市場最終的集中和分散的目的是為了走向效率更高的社會組織形式。

如果說一個行業的整體收入在衡量全社會對這個行業的依賴度的話,那麼毛利率就是在說這個行業對別的行業的依賴度,毛利率越高說明收入都被自己揣兜裡了,不需要跟任何人分享。整個互聯網行業有個共通的特點,要麼就是負毛利,要麼就是極高的毛利,究其本源,百裡挑一,贏家通吃輸家,連湯都喝不上!現在的贏家往往不僅僅是吃一個行業,而是能吃掉好幾個行業,比如美國的微軟、谷歌等都是贏家通吃的典範!

同樣的,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甚至重創顛覆了很多行業的生態,美國進入90年代之後,社會的增量主要來自於這些高毛利行業,無論是醫藥、互聯網、高階消費品都是些高毛利的行業,這些行業因為貨值大,運輸半徑從來都不是問題,產能也不是問題,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快速的滿足產品的差異性大消費者的消費意願脫離了成本定價的低級趣味競爭半徑的擴大化,導致了新興行業的企業無法偏隅一角,因為產品的集中度極高,導致了最終的投顧玩家拿走了太多的資源,因為超高的毛利率,又無法通過原材料採購之類的方式,將收集到的資源全是給別的行業。因為生產的高效,公司做大之後也不需要大量的招工,以便釋放更多的成本在人力上。

在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贏家通吃的時代,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富人

最終這些人背後的家庭會形成對社會資源的持續佔有率提升額,成為這些人或者服務好這些人都會是很好的投資機會,為什麼工業時代大家能好好的共同富裕,到了信息時代就那麼難了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那必然也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甚至是一個好的政體形式!

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寫在評論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