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赢家通吃的时代,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富人

导读:自古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财富的逐渐积累,过度集中和财富的再分配反复循环,犹如佳丽的一根绕时空旋转的轴心棒,驱动着上千年的历史车轮,它是中国历史环绕兴亡周期律转圈的主要推手,那么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企业不可阻挡的当下,我们如何才能站到富人的群体中呢?

在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赢家通吃的时代,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富人

贫富差距看起来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问题,美国最富有的0.1%的家庭财富占比超越了顶部90%的家庭的总和。难怪巴菲特在去年PBS new server的一个访谈里面都要提及到,美国真正的问题是富人太富。这种情况会继续吗?是什么导致了90年代以来底部90%人群的财富占比迅速下降呢?

撇开政治层面的问题不说,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框架性分析也可以得到这个结论,从一个有意思的角度,首先确认一下大工业时代已经过去了,后工业时代里有大量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毛利!这个东西在工业时代是个双刃剑,一方面高毛利使公司利润充沛,股东员工都很happy,另一方面行业高毛利也像遍布鲨鱼的海洋中释放血腥味一样,嗅觉敏锐的搅局者会跃跃欲试。

在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赢家通吃的时代,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富人

随着新的进入者到来,原有的玩家迫不得已降低价格以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毛利率随即下降,公司需要不断的通过加大市场费用支出或者增加研发费用的方式,保持好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所以商品时代的毛利率总是稳中有波动,产品也是有周期的,大部分制造业的毛利率在15~35%这个框里,随着行业格局的演进,逐渐会跑出愿景远大管理卓越的好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市场最终的集中和分散的目的是为了走向效率更高的社会组织形式。

如果说一个行业的整体收入在衡量全社会对这个行业的依赖度的话,那么毛利率就是在说这个行业对别的行业的依赖度,毛利率越高说明收入都被自己揣兜里了,不需要跟任何人分享。整个互联网行业有个共通的特点,要么就是负毛利,要么就是极高的毛利,究其本源,百里挑一,赢家通吃输家,连汤都喝不上!现在的赢家往往不仅仅是吃一个行业,而是能吃掉好几个行业,比如美国的微软、谷歌等都是赢家通吃的典范!

同样的,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甚至重创颠覆了很多行业的生态,美国进入90年代之后,社会的增量主要来自于这些高毛利行业,无论是医药、互联网、高阶消费品都是些高毛利的行业,这些行业因为货值大,运输半径从来都不是问题,产能也不是问题,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快速的满足产品的差异性大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脱离了成本定价的低级趣味竞争半径的扩大化,导致了新兴行业的企业无法偏隅一角,因为产品的集中度极高,导致了最终的投顾玩家拿走了太多的资源,因为超高的毛利率,又无法通过原材料采购之类的方式,将收集到的资源全是给别的行业。因为生产的高效,公司做大之后也不需要大量的招工,以便释放更多的成本在人力上。

在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赢家通吃的时代,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富人

最终这些人背后的家庭会形成对社会资源的持续占有率提升额,成为这些人或者服务好这些人都会是很好的投资机会,为什么工业时代大家能好好的共同富裕,到了信息时代就那么难了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必然也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甚至是一个好的政体形式!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写在评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