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都幹了什麼,最後差距如此之大

大家好,歡迎來到傳統文化課。孔融讓梨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聽過,一個謙讓有禮,一個機智勇敢,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可倆個人最後的結局卻天差地別,一個被滿門抄斬,一個得償所願了無牽掛的死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小的時候呢,恭謙有禮、勤奮好學、博聞強記,是個遠近聞名的小神童。因為身處官宦世家,長大後自然就從政了,政治生涯也算平穩,一路直至北海為相。

讓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都幹了什麼,最後差距如此之大

但是在這期間群雄並起,逐鹿天下,孔融又是個保皇派,旗幟鮮明的站在傀儡般的漢獻帝一方,不願投靠曹操、袁紹他們。又自負於自己的才氣秉性,立志平定國家的危難。為人呢,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時不時的就懟曹操幾句,說的好聽點就是剛直不阿,說不好聽的那就是不識時務,看不清形式。曹操都以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你還總去招惹他幹嘛。最後讓曹操找到藉口,給滿門抄斬了,連妻兒都沒放過。

讓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都幹了什麼,最後差距如此之大

說起這個藉口也挺可笑的,就因孔融說過的一句:“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意思是父親有什麼值得孝順的,自己不過是他一時情慾的產物,母親又有什麼恩情呢,就像是一件器物暫放在瓶子裡,分開後和瓶子又有什麼關係呢?正所謂殺人誅心,曹操就是這麼幹的,世人不都說你孔融孝順父母有禮貌嗎,那我就用不孝的罪名殺了你,將你滿門抄斬,讓你死不瞑目。真是可悲可嘆!

讓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都幹了什麼,最後差距如此之大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跟孔融一樣,小的時候都以神童之名聞名鄉里。長大後一樣在朝堂上混,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可就曲折多了,可以說是進三出了,直到最後成為一國宰相。

讓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都幹了什麼,最後差距如此之大

在這期間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通史《資治通鑑》,可謂勞苦功高,為後人所敬仰。但同時他也全面的推翻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還把好不容易打下來的疆域,歸還給了西夏,使得大宋加快了滅亡的腳步。

讓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都幹了什麼,最後差距如此之大

司馬光這一生可謂譭譽參半,即有編寫《資治通鑑》的功勞,有也把大宋帶向毀滅的昏招。但是他生前位極人臣,死後追封國公,諡文正。也足以含笑九泉了。

讓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都幹了什麼,最後差距如此之大

說完了司馬光,再來對比一下孔融的下場,一個因為自負而鋒芒畢露,最後落得個滿門抄斬。而另一個得償所願而死,死後還追封溫國公,諡文正。文正啊!多少文人夢寐以求的諡號啊。這差距,堪稱天壤之別了吧?

好了,今天就到這了。想要漲知識、增閱歷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