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後面還有兩句,道出人間真情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傳承下來的文化也博大精深。在農村有許多老話,又被稱為俗話,是老一輩人,一代代傳下來的,他們其中不乏含有深刻的人生道理和處事經驗。

農村俗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後面還有兩句,道出人間真情

想起以前的農村,雖然清苦,但人們農忙之餘,卻更加清閒愜意,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曬曬太陽,嘮嘮家常,打打撲克,下下象棋。雞犬相聞於耳,歡聲笑語傳聲,一切是那樣的舒心自然。俗語之所以被稱為老話,一是它歷史悠久,二是一般由老人告知。老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道出的是無奈,是‘天意’,其實後面還有兩句話,無奈之餘,卻道出了人間真情。

農村俗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後面還有兩句,道出人間真情

一、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

家裡窮得叮噹響,為什麼還要養著看家狗呢?其實很簡單,因為有感情。農村還有一句老話叫‘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作為母親即使再醜,做兒女的也不會嫌棄,而家裡即使再貧窮,自家的狗也不會嫌棄。狗是一種非常忠誠的動物,它看家守院,維護主人,如果主人受到欺負,它也會一躍而上。如此忠誠的狗,家裡雖然窮困,又怎麼捨得賣掉。

牛這種牲畜任勞任怨,耕地、拉車,是農村家庭的主勞力。農村人經過辛勤的勞動富裕後,也不會把耕地的牛宰掉吃肉,畢竟它和自己同甘共苦,勞作了這麼多年,既有功勞又有苦勞,捨不得宰掉也是人之常情。

農村俗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後面還有兩句,道出人間真情

二、小人記仇,君子感恩

農村人敦厚朴實,一般受人滴水之恩,就會湧泉相報。但也有一些陰險的小人,別人對他好,他覺得理所應當,別人對他稍微不好,他便記恨在心,伺機報復。一個村子的人就像一個大家庭,同在一畝三分地上勞作生活,相互有交集是必然的。對一些正直的君子,他們只記住別人對他的好,而一些心胸狹窄的人,卻總記著別人對他的不好。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任何人都有缺點也有過錯,同在一個大環境下生活,原諒別人的小過錯,其實就是原諒自己,包容別人就是包容自己。

農村俗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後面還有兩句,道出人間真情

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還有下半句,其實這句話來自一個古代典故:

古代有一個叫朱耀宗的讀書人,他幼年喪父,是母親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既要在地裡勞作,又要供他讀書。朱耀宗從小聰明好學,博聞強識,同鄉的教書先生張文舉對他格外喜歡,見他家貧,經常接濟他家。十年苦讀,朱耀宗果然不負眾望,考得了狀元,他面見皇上,皇上對他非常的器重。朱耀宗藉此向皇上請求,想給母親立一個貞潔牌坊,來顯示她的功德,皇上欣然同意。

農村俗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後面還有兩句,道出人間真情

朱耀宗騎著高頭大馬回到鄉里,朱母見到兒子出人頭地不僅喜極而泣。等前來道賀的父老鄉親走後,朱耀宗把要給朱母立貞節牌坊的事告訴了他,朱母聽後大哭了起來,原來他和教書先生張文舉情投意合,本想等朱耀宗科考完了便結為連理,現在皇帝下令立貞節牌坊,誰敢違背?

朱母以實相告,朱耀宗聽後沉默不語,他既不敢違抗聖令,又不敢違背母親的意志。朱母對朱耀宗說,她衣箱裡有一件羅裙,讓朱耀宗把它洗乾淨,然後曬到院子裡,如果明天羅裙幹了,她便同意立貞節牌坊,如果衣服不幹,她便要嫁人。朱耀宗看了一下天,此時天氣晴朗,半天一夜,裙子一定能曬乾,於是欣然同意。誰知天有不測風雲,當天夜裡便下去了大雨,一連下了好幾天,外面的羅裙始終不幹。

農村俗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後面還有兩句,道出人間真情

天晴之後,朱耀忠立馬回京面見皇上,哭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皇上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嘆了一口氣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從此這句話便流傳開來,當然後兩句鮮為人知。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紅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就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小編每天打字這麼辛苦,順便給個“贊”,讓小編有寫下去的動力。如果您有什麼疑問,請在留言區留言,我會幫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