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隐私侵犯又增一例 融360比你还了解你自己

互联网隐私侵犯又增一例 融360比你还了解你自己

"喂,您好,是******机主吗,需要办理融360的贷款吗?利息低,放款时间快。"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橙哥(化名)是懵逼的,心里暗骂,"又是谁把我信息出买了"。

带着这份好奇,橙哥问对方客服,"你是谁?"

"我是融360的办理贷款的。"

"你是怎么知道我电话的?"

"我们根据你的手机浏览网页记录,过去****时间内,你浏览了*次关于贷款的网页,累计浏览时长***分钟。"对方回答。

这么详细,连橙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过去某一段时间内自己浏览了多少次关于贷款的网页,浏览时间多长。"想想就觉得恐怖,互联网信息泄露如此严重,比你自己还了解你自己。"

至于融360是如何获得自己的信息的,是自己获取的还是从第三方渠道购买的,橙哥无从知晓。

虽然之前橙哥也接到过推销电话,包括贷款推销,贵金属、原油等各种大宗商品"现货"、"期货",保险,股市李鬼等等,但互金平台的推销电话还是第一次接到,而且对方知道的信息如此详实。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60年前狄更斯的这句话如今越来越被人认可。在互联网时代,当人们享受着大数据读心术的便利时,就不得不承担信息泄露,数据被滥用的隐患。

互联网隐私泄露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随着全球网民的增加,这也一个"裸奔"的时代。

最近受到全球关注的一次隐私泄露发生在F阿册book。今年3月份,Facebook卷入了一宗丑闻,媒体揭露称一家服务特朗普竞选团队的数据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获得了Facebook五千万用户的数据,并进行违规滥用。Facebook违背了用户协议,对用户隐私造成了侵犯,遭到了舆论的强烈批评。

因Facebook用户数据遭泄露,创始人扎克伯格今年4月份连续两天被美国国会"审讯"。互联网上掀起"删除Facebook账户"热潮,抗议者举着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人形牌,在众议院外愤怒示威。

数据丑闻使Facebook市值蒸发超过五百亿美元,同时,Facebook开始在英国和美国的报纸上刊登整版广告向用户道歉。

它也重新点燃了人们对Facebook、对世界隐私、公民言论和国内机构影响的长期担忧,大数据已经变成了悬在大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反观中国互联网大咖态度。

在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曝光后,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却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就会去使用它的。我想这就是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标准。"

李彦宏关于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的言论一出,网友一片哗然。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大咖的价值观。也有网友再次翻出了莆田案。很多网友直指,"你们窃取用户的隐私,把黑心的医院推送给病人牟利,这就是你们在干的事。"

百度大数据收集隐私已是众所周知。今年初,中国的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也陷入微信聊天记录隐私泄露风波。

当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则"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的言论引发公众对于微信信息安全保护的争议。

今年4月28日,合肥市纪委监察委发布消息称,在一则指定专案中,纪委人员从谈话对象处提取了一组被删除的微信聊天记录。则再次将维系隐私泄露推向大众质疑的高潮。

微信聊天记录删除后还能恢复?微信团队当时的解释称,"提取被删除的微信聊天记录"其实是通过司法取证技术从手机端恢复文件。微信不会留存用户聊天内容,也不会用于大数据分析。

这并不能打消用户的疑虑,因为从技术上看,服务器方是可以查看信息内容的,只是做不做的问题。

此外,也有大量关于快递数据泄露,开房信息泄露,航班隐私泄露等事件曝光。

甚至有公司公然宣布践踏隐私。今年6月份,分众传媒称将给楼宇安装摄像头,启用红外「人脸识别」,精确记录用户是否看了这个广告,看了多长时间,而且是记录正脸观看,不是扭头扫一眼。

虽然江南春说不拍照片,不记录人脸,只是统计看广告的点数。但网友纷纷表示,我没有安全感。"广告商是你的客户,所有我们用户就可以被随意践踏。进电梯打扰我我就不说了,谁给你在公共区域内安装摄像头监控我、追踪我的商业行为的权力。"

隐私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危害数不胜数。

你是否曾在浏览器上看过某些不光彩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色情。)你曾在工作时间背着老板揽私活或者看球赛?想象一下如果这些东西的截图被配偶或妻子看到会怎样?或者被放到老板和法律对手的桌上。即便是数字生活中最无害的脸书帖子与朋友圈动态,都可能被人搜集利用,成为骚扰或威胁你的条件。

同时,搜集信息的人使用机器人程序在网上搜集任何与你有关的信息:住址、浏览习惯甚至甚至薪水和身价。若你的会计师、信用卡公司或电邮被入侵,情况还会更糟。

电话骚扰算是轻的,电信诈骗,财产安全甚至生命安全受侵害也已屡见不鲜。

在大数据裸奔时代,人类需要进化,"不作恶"不能停留在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