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奇葩条约,金国打败了南宋,讲和条件 两国从此君臣改叔侄

南宋初年的一个清晨,天下着蒙蒙细雨,通往九华山芙蓉峰的山路上,不约而同地走过来两个年轻人。因为山路崎岖陡峭,前面的白衣青年显得有些吃力。后面的黑衣青年却健步如飞、后来居上。越过白衣青年不多远,黑衣青年停住了脚步,拱手向白衣青年问道:“这位兄台,敢问这里可是去芙蓉峰灵泉寺的路?”白衣青年喘了口气,也拱手回答说:“我也要到灵泉寺拜佛,这条路想来不会错的。”黑衣青年面露微笑:“这么巧,不过,我是听闻灵泉寺出产一种绝妙好茶“嫩蕊”,才特意来拜访的。”白衣青年笑道:“灵泉寺的嫩蕊茶,天下闻名。只不过由于出产甚少,能否一品,还要看缘分了。”

九华山的灵泉寺,坐落于千米之上的芙蓉峰。终年云雾缭绕,恍若九天之上的凌霄宝殿,确实称得上是人间仙境。说话间,二人抬头一望,头顶的细雨云雾中,影影绰绰看到了灵泉寺的山门。再往上走,看清了寺门的中央,威严伫立这一位须发皆白的高僧。高僧虽然身着百衲僧衣,周身却闪耀着一种温润的光芒,原来是九华山灵泉寺的住持永祥大师。

到了跟前,永祥大师和善亲切地望着二人。双手合十朗声说道:“阿弥陀佛,贵客临门,老衲这里恭候多时了!”二位青年连忙站好还礼:“有劳大师!”

史上最奇葩条约,金国打败了南宋,讲和条件 两国从此君臣改叔侄

二位青年随永祥大师拜了灵泉寺供奉的菩萨,参观了整个庙宇,随后,永祥大师把他俩让到了一间精致的茶室。大家刚一落座,永祥大师就吩咐小和尚:“上茶!”端茶的小和尚一进门,二位青年情不自禁地坐直了身体。因为人没进门,茶香已经扑面而来。黑衣青年忍不住击掌叫好:“果然是仙香浓郁,超凡脱俗!”白衣青年也赞叹道:“传说灵泉寺的嫩蕊茶,一入山泉,满寺芝兰,确实名不虚传。”永祥大师哈哈一笑:“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的庙小啰。”接着,大师挨个看了看他俩,豪爽地说:“我怎么称呼二位施主呢?”黑衣青年顿了一下,像大师拱手施礼道:“弟子燕京人士,名叫颜雍,不远万里而来,就是为了和嫩蕊仙茶结一面之缘。”白衣青年也客气地介绍说:“弟子客居临安,名叫伯琮,也是慕嫩蕊仙茶大名而来。”永祥大师微笑着冲二人点点头:“茶,最早是寺庙僧侣写经诵经提神的饮品,因此,茶与佛有缘、与善有缘。”

大师指了指窗外云雾缭绕的高山,介绍说:“嫩蕊茶叶,采自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的高山之巅,那里野生兰花遍布树丛,常年云雾缭绕溪瀑穿行;茶叶吸收日月之精华,是云雾风霜,莹雪雨露浸润的灵异之物,再在佛前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让它聆受神的启迪,实属天地之神采,二位施主,你们要用心去感悟它,它就会在尘世的沸水中复活,因为,它有佛给它的魂魄。”说罢,大师抬手示意,让他们品尝面前的嫩蕊仙茶。

二位迫不及待地端起了茶碗,分别虔诚的从碗口吸吮一小口,闭上眼睛细细品茶啜味。良久,名叫颜雍的黑衣青年抢先畅快地高声赞道:“轻浮无边!”名叫伯琮的白衣青年也接口说道:“天高云淡!”永祥大师微笑着点点头,吩咐小徒:“去,将我的嫩蕊茶尽数端来!”

不大一会儿,小和尚把一个一尺来高青白瓷的坛罐小心地抱了过来,轻轻放到了颜雍和伯琮面前。永祥大师缓缓介绍说:“灵泉寺的嫩蕊茶,原本都是我的徒弟们,在高山之巅、悬崖峭壁间采摘的芽心,并经层层甄选;然后,老衲又按照灵泉寺独家炒茶秘方,经过几十道工序亲手炒制而成的。说起嫩蕊茶的灵性,真的是不可思议,‘盛世出好茶’一点都不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出产的就多一些;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嫩蕊出产的就少,甚至于颗粒无收。更为奇特的是,目今天下太平,嫩蕊茶一入滚水就仙香扑鼻;如果南北兵戎相见,即使用最甜的山泉水,冲出来的嫩蕊茶味道也会大打折扣!还有一点,用百姓的话说,就是好茶、好水、好人喝!恶人是品不到嫩蕊仙茶的香味的。你们看, ‘盛世出好茶、好茶好人喝。’是不是嫩蕊茶与众不同的茶魂呢?”颜雍和伯琮不约而同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惊诧之情溢于言表。

永祥大师接着说:“这罐极品嫩蕊,是老衲多年的积蓄,我看二位施主与我佛有缘、与老衲有缘,就把它送与你们。”颜雍笑着问道:“大师,何以见得我等与佛有缘?”永祥大师点点头说:“我观二位俭以养德,心存善念,这就是与我佛的缘分!”伯琮迟疑了一下,小心问道:“只有这一罐嫩蕊,莫不是要分与我俩?怎么分呢?”

永祥大师摇摇头:“不,罐中每一个蜡封的小竹筒,就是那一年的出产。多少、年份俱不相同,如果要强分,难免会有偏颇。不如这样,我出一个上联,二位施主谁先对上来,嫩蕊就归谁,你们看如何?”颜雍和伯琮相互看了一眼,纷纷点头同意了。永祥大师沉吟片刻,出了上联:“羹香怀帝德。”颜雍眉头紧蹙,还在构思,伯琮已经脱口而出:“茶色虑民灾!”大师忍不住击掌叫好:“妙对,好一个‘茶色虑民灾’,品好茶也不忘时刻关注百姓疾苦,天下甚幸!”看嫩蕊归了伯琮,颜雍不免面露遗憾。

永祥大师看在眼里,哈哈一笑:“我看二位施主,年纪相仿,颜施主略长,不如就在这菩萨面前,以茶代酒,结为金兰可好?”伯琮勉强一笑,有些为难之色。颜雍看了,爽朗地笑道:“虽说年龄相仿,但在下是北方莽汉,平日里风餐露宿,这位公子一定是嫌我苍老丑陋了,说不定想称我一声‘老叔’呢。”伯琮被说中了心思,也只好尴尬地笑笑。颜雍又对永祥大师拱拱手,真诚地谢道:“大师一定是想借此让公子送我一些嫩蕊,大师的心意我领了。虽说在下鲁莽,但家中还颇有些闲财,我情愿拿十名绝色美女,换公子的嫩蕊,不知公子肯割爱否?”

史上最奇葩条约,金国打败了南宋,讲和条件 两国从此君臣改叔侄

伯琮淡淡一笑,:“这罐嫩蕊仙茶,是大师多年的积蓄,是尘世间的神品,岂是区区几名美女所能比拟?”颜雍略带失望地笑着说:“在下不远万里而来,就是想求嫩蕊仙茶,承蒙大师赏赐,尝到了世间少有的好茶,同时证明在下也是好人,已该知足了,告辞。”说罢,颜雍挨个施了礼,告辞走了。

刚刚送颜雍出了门,永祥大师转身就给伯琮跪下了:“老衲永祥叩见太子殿下!”伯琮一愣,慌忙把永祥搀扶起来:“大师不必多礼。”当今太子赵昚,原名就叫赵伯琮。他不解地问永祥大师:“大师为什么出了一副我朝文人现成的对联?莫不是想成心送与弟子?”永祥一笑:“就是想提醒殿下,观茶色、虑民灾啊!”赵昚又疑惑地问道:“适才的北方汉子,恐也不是凡人?”大师闭目诵道:“阿弥陀佛,天机不可泄露!”

太子回到府里,迫不及待地又冲了一碗嫩蕊仙茶,但见一缕白色的雾气从茶碗中上升,犹如飞天的仙女在云雾中翩翩起舞,奇异的茶香超凡脱俗。正在这时,有下人通报:“皇上派人送来十名美女,赏赐给太子殿下。”赵昚随口吩咐:“叫她们进来吧。”就在他闭目陶醉在嫩蕊的茶香中的时候,突然他皱了皱眉,闻到了一股俗不可耐的脂粉之气,睁眼一看,十名美女已经站在了他的面前,他急忙挥手把她们全部轰了出去,自语道:“玷污了我的仙茶,真是罪过!”

其实,这是皇上给伯琮的最后一次考验,他派人分别送给赵昚和赵昚堂弟赵琢每人十名美女,过了些日子,皇上又把美人们悉数召回,经过严格体检,发现给赵琢的那10个都已经不是处女,而送给赵昚的那十名,个个守身如玉,依旧都是完璧。

赵昚登基了,高宗皇上把皇位让给了他,自己做了太上皇。赵昚知道,这是嫩蕊仙茶给他带来的皇位。

这时,北方的金国也传来消息:半年以前,金国辽东留守乌禄,推翻了海陵王完颜亮,已经称帝。赵昚拍案而起,徽宗、钦宗二帝受辱、国土沦丧,是洗雪“靖康之耻”的时候了。他号令将士们积极备战、立志北伐。

宋军初战告捷,收复了灵州和宿州,可是很快,强大的金国士兵反败为胜、势如破竹,宋军收复的重要城镇又相继失守,军队将士损失惨重。金国还在进攻,满朝文武顿时一筹莫展,大宋眼看又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就在这时,有个和尚在殿外求见,赵昚急忙召他进来,原来是永祥大师。大师告诉他,有一物足可抵挡金国的攻势,就是那罐嫩蕊仙茶。赵昚有些怀疑:一罐茶叶有那么大力量吗?永祥告诉他,金国当今的皇上,就是那日的黑衣大汉颜雍,原名叫完颜雍。赵昚从龙椅上一跃而起:“大师为何当时不告诉我,也好杀了他,免除今日之患?”永祥大师严肃地问道:“皇上,您是要这个布衣蔬食、爱护百姓的完颜雍?还是以前那个凶残暴戾、荒淫无度的金海陵?”赵昚叹了口气:“可惜了大师的嫩蕊仙茶,朕一直都舍不得喝呢。”永祥大师劝慰他说:“嫩蕊再好,也不过满足人的口腹之欲,而现在,它可以免除众多生灵的涂炭之苦,功莫大焉!”

皇上赵眘亲手封好了嫩蕊仙茶,并且写了一封亲笔信交使者火速送与完颜雍。使者带回来的消息更加糟糕,说完颜雍刚看到嫩蕊仙茶万分高兴,不顾大臣劝阻,马上就冲了一碗,可是茶刚一入口,他就把茶碗摔了,说茶香中多了一股浓重的血腥气,一定是假的。永祥大师知道了,马上自责道:“老衲疏忽了,待我亲笔写封书信,他一看就明白了。”有人递过纸墨,永祥大师只写了两个字:茶魂,就落了款。

很快,金国进攻的士兵退去了。使者不仅带来了停战的好消息,连那罐嫩蕊茶,也完整地带了回来,里面多了完颜雍的一张字条:南北讲好,与民休息。金国对停战协议做了巨大让步,只有一条很奇怪,那就是把金国与大宋的君臣关系,该成了叔侄关系。大臣们议论纷纷百思不得其解,只有赵眘知道,当初他没有接受永祥大师的建议,看来完颜雍至今念念不忘。

史上最奇葩条约,金国打败了南宋,讲和条件 两国从此君臣改叔侄

此后许多年,赵眘和完颜雍德行仁孝、睿智节俭,好像展开了勤政、节俭大赛,这个衣服一穿几年,那个只穿布衣不要丝绸。而百姓,也着实过了几年五谷丰登、太平安乐的好日子。

时间到了1189年的春节,赵眘难得清闲了一天,忽然想到好久都没舍得喝的嫩蕊茶,就吩咐宫女们冲一杯,茶端来了,赵眘喝了一口,浓香中带着一点点泥土的气息,仿佛身在蒙蒙细雨之中,赵眘想起来了,那一年,就是在细雨中和永祥大师、完颜雍见的面。赵眘莫名其妙地有些惆怅。

忽然,有飞马来报,上月20日,金国皇帝完颜雍驾崩了。赵眘失落了几天,没了方向,终于宣布逊位了,他也将皇位让给了太子。退位那天,灵泉寺和尚来报,住持永祥大师,将炒茶秘方传给了周围百姓,住世一百多年后,圆寂了。

嫩蕊仙茶的炒制秘方,从此流传民间,到了明清年间,嫩蕊仙茶就改名叫雾里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