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做梦,梦到了一个吹糖人儿的,彷佛是黑白电影

很久很久以前,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经常可以看到吹糖人的艺人们的身影。吹糖人是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中之一。时至今日,他们的踪迹已经非常罕见了。

那时候的吹糖人民间艺人们,总是挑一个担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子里大都是一些燃着的锯末,炉子上放一个铁质的大马勺,勺子里是稠糊糊的熔化的麦芽糖,颜色有点像牛奶巧克力糖,近似于棕色,比巧克力、咖啡的颜色都浅。

有一天做梦,梦到了一个吹糖人儿的,彷佛是黑白电影

吹糖人的一来,孩子们的节日就到了,他们纷纷飞快地跑回家找牙膏皮,一个锡质的牙膏皮可以换一个小老鼠、大公鸡、小金鱼什么的。如果没有牙膏皮,拿两分钱也可以。如果有五分钱,就可以换一个大个的,比如黄鼠狼吃小鸡、关公耍大刀什么的。

当孩子把钱或牙膏皮交给吹糖人的艺人,说好了要什么,艺人就从大马勺里揪出一小块软乎乎的糖,放在手里揉一揉,先捏成一个小小的窝窝头的样子,再把那个窝窝头的开口慢慢合拢,越揪越长,然后把那个揪得很细的那一头放进嘴里,轻轻一吹,窝窝头另一头,就慢慢鼓了起来。这时,就是显示艺人手艺的关键时刻了,只见他一边吹,两只手一边在糖鼓起来的过程中,又捏又拽、又挤又掐,就像玩魔术一样,很快一只只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就在艺人的手中诞生了。还可以把吹好的两只小动物组合起来,最后用一个小棍沾一点糖,再把小动物粘到小棍上,就大功告成了。

有一天做梦,梦到了一个吹糖人儿的,彷佛是黑白电影

孩子们拿着这些糖做的小动物,开心的走了,高高兴兴的玩一会儿,再给小朋友们炫耀一会儿,往往就很快把它吃了。吃完了,那个小棍儿还舍不得扔,咬在嘴里要好半天呢。

据传,吹糖人儿的祖师爷是明朝的刘伯温。朱元璋的大儿子死了以后,立了他的孙子做太子,孙子年龄尚小,朱元璋害怕自己死了以后,孙子镇不住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开国元老。于是就造了一座庆功楼,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

有一天做梦,梦到了一个吹糖人儿的,彷佛是黑白电影

这事虽然做的很隐秘,但却被刘伯温看穿了。席上,刘伯温坐在了朱元璋旁边,悄悄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座椅上。当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刘伯温顿时警觉,于是跟随皇帝出了门。果然,朱元璋下楼以庆功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刘伯温侥幸逃脱以后,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刘伯温挑着担子顺利逃生。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担换破烂。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时代变迁,这些用麦芽糖吹的糖人儿,已经被更卫生更好看更营养的糖人儿取代了,新糖人儿广泛用于宴席、蛋糕、西饼等各场合,又可爱又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