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有這麼多的三疊漢字,每一個都是在挑戰腦容量,你認識幾個?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是迄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

但經過上千年的演化流傳,漢字中蘊含的那些博大精深的文化並不為人熟知。再加上現在的網絡時代段子層出不窮,很多諸如“又雙叒”之類的流行語傳播開來,讓人們離漢字原本的寓意越來越遠。

原來有這麼多的三疊漢字,每一個都是在挑戰腦容量,你認識幾個?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像“叒”這種的三疊漢字,追溯一下它原本的意思是什麼,順便測試一下你自己能認識幾個~

犇(bēn)

原本指牛受驚跑走,現在的意思同“奔”一樣,泛指奔跑。

驫(biāo)

原來有這麼多的三疊漢字,每一個都是在挑戰腦容量,你認識幾個?

這個字的意思跟它長的樣子非常符合,意思是萬馬奔騰的樣子。好多匹馬一起跑,真的是一個很有畫面感的字啊,哈哈哈。

掱(pá)

大家先猜一猜,這三隻手組成的字是什麼意思呢?

有沒有聯想到扒手呢?其實這個字就是小偷的意思。而且它的這“三隻手”還很有講究,兩隻手代表我們普通的手,第三隻手就代表了小偷剽竊的那隻手,真的十分生動形象。

原來有這麼多的三疊漢字,每一個都是在挑戰腦容量,你認識幾個?

舙(huà)

雖然這個字跟“話”的發音一樣,但你看它有三隻舌頭,就知道它非常愛搬弄是非,所以是挑撥離間、說人壞話的意思。

叒(ruò)

現在的段子把這個字玩壞了,一出場就是“又雙叒叕”,給人們的感覺就是“又一次,再一次”的意思。

原來有這麼多的三疊漢字,每一個都是在挑戰腦容量,你認識幾個?

但其實“叒”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個意思,它是指彼此相輔相成,同心同德。

孨(zhuǎn)

中國古代以人丁興旺為福,所以大家看到這個字的第一感覺應該是覺得它是一個褒義詞。但事實相反,孨是形容人懦弱、孤苦可憐的一個字。

可能很多小夥伴想說,這些字自己一個都不認識,感覺三疊漢字好難呀。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常用的三疊漢字,比如“森”,“鑫”,“淼”,“晶”等等,只不過剛剛歷史君說的這些都不常用而已。

原來有這麼多的三疊漢字,每一個都是在挑戰腦容量,你認識幾個?

從三疊漢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創作文字時老祖宗很有趣的想法,感覺自己好像在和古人對話一樣。

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三疊漢字呢?快點留言告訴歷史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