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释放超万亿元资金 传递两大信号

央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此番央行降准的同时传递2大信号

第一个信号: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

降准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该负责人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降准是稳增长和资金对冲的需要,降准有利于平衡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保持流动性的总量平稳。

第二个信号:降准不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有人担心,降准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上述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央行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央行的上述表态,说明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的概率极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