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今年的金像獎,其實和往年沒有太大的差別,最佳影片和往年一樣都是能代表最純正的香港影片,每年的提名都是“熟臉”,每次獲獎的都是“門面”。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之前就有人說,這兩年香港金像獎就像關起門來在自家屋裡打轉。

上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四大演員獎得主平均年齡高達58.5歲。

這一屆,48歲古天樂10年陪跑終圓夢,首獲金像影帝;59歲的毛舜筠首拿金像獎影后;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71歲的許鞍華第13次提名,第6次獲最佳導演獎;65歲的張艾嘉繼《心動》之後第二次獲得最佳編劇獎;66歲的洪金寶也是第13次提名,第4次獲獎.....

這些,都是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但他們也是一群已近遲暮的電影人。新晉人才青黃不接,難擔大任,香港電影的復興,指望誰?71歲的許鞍華?65歲的張艾嘉?迷之尷尬。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如今的香港電影年產量已從400部降至60部,基本上每年有近一半為合拍片。每個人都在懷念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但電影數量銳減、演員標籤化已成為香港電影難以甩掉的沉重包袱

就像那位當年在邵氏的大導演楚原拿下終身成就獎時的講話,可以說講出了整個香港電影的現狀與無奈:

“終身成就獎,頒給終生沒有成就的楚原。我破過香港的賣座紀錄,老闆立刻跟我說工資加十倍,各個都說我是香港最幸運的導演。

十年後,我的戲不賣錢,拍完幾部撲街片,又想拍《天龍八部》,開機前,高層撕了通告不讓拍,去了辦公室問我:誰讓你拍天龍八部的,虧本了你可以賠嗎?楚原你根本不會拍電影!那時候都說我是邵氏公司最難堪的導演。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而他最後用作結尾的那句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中最著名的句子,也可以說是他如此錘鍊一生的腳註了——

“當你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那你就可以驕傲地說,你不負此生。”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他曾拍攝的粵語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成為當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此後他多次把古龍武俠小說改編成電影,開創拍攝改編古龍武俠小說熱潮,我們所熟知的不少武俠作品都是出自他之手,風格自成一家又創新前衛。

其中憑藉《三少爺的劍》楚原順利捧紅了當時新人,現為導演同時也是金像獎主席的爾冬升。

雖然現今香港電影沒有往日的光景,但是他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經歷過大起大落後的楚原已經有種“多少江湖事都付笑談中”的感覺,他的人生或許也是香港電影興衰的一種見證。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楚原謝幕了,那個熱衷於拍武俠片的香港電影時代也謝幕了。

但人才斷代問題還在,而且這不僅是香港影片的專屬,整個華語動作電影也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從李小龍到成龍、李連杰、甄子丹,他們創造並推動了整個動作電影的發展,擅長拍動作電影的導演徐克、袁和平、洪金寶等也佔據著電影市場的重要位置。

是他們創造了曾經華語動作電影最輝煌的時代,可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他們依舊承擔著華語動作電影的主力。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當64歲的成龍還在動作電影裡玩命,看完滿眼辛酸。成龍還是那個成龍,只是已經老了。年齡與體力成為他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一種英雄遲暮的無奈與力不從心之感油然而生。

我們都知道英雄總有老去的一天,但當這一天被赤裸裸地展現在你面前的時候,真的讓人無法坦然接受。歲月不饒人,但他們依舊是一個時代的烙印。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爆發和電影行業的發展雖然有目共睹,但隨著市場的不斷膨脹,曾今作為時代標杆的華語動作電影的市場卻越來越小了,取而代之的是喜劇與情感類型電影的熱捧。

國產動作電影難有精品出現,屬於老一代動作明星的時代正在退去,而未來動作電影的扛把子誰來接?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幸運的是,去年以吳京、張晉等動作演員獻上新生代作品雖有瑕疵,卻讓觀眾看到華語動作電影的新面孔、新形式,即使口碑不盡相同,可我們還是看到了新生力量的崛起。

同樣作為新生代動作演員的吳治廷認為:“國產動作電影已到一個新舊交替的節點,在致敬老一代動作前輩的同時,新生代動作演員也要抓住機會,傳承他們的武術精神,創作出更多打動人心的作品。”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由他主演的院線動作電影《終極代碼》計劃將於國慶期間上映,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新生代硬漢動作電影,屆時將會有更多新生代動作演員走入觀眾視線。

影片大膽採用擁有多年動作經驗的新生代動作演員,在致敬老一輩動作演員的同時,勇敢創新,以寫實的硬漢動作風格,設計一整套的打鬥動作一氣呵成,力量勁猛,絕不拖泥帶水。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無論是在鳳凰古城那逼仄小巷的跑酷追逐,還是在敦煌廣闊沙漠中的槍林炮火,動作演員們不再侷限於一招一式的較量。有節奏、有力量的“快”場景,在速度與力量的對決中,展現殺手那種不要命的狠硬。

標準的硬漢外型加上實打實的動作,相信會給觀眾帶來一部極具真實感的動作電影,以不同於傳統動作電影的方式展現國產動作電影魅力。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採用全新人陣容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賭博,人才斷代,新生代動作演員們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去尋求改變與創新。無論成敗與否,只有盡最大的努力去嘗試,在不斷的試探中找到未來發展的道路。

該片的動作導演張家榮也說:“在運氣來之前最重要的是努力,當機會來臨時就才能全力以赴。‘硬漢’是最能直觀體現動作片魅力的一種風格,這群新生代動作演員將成為扛下新時代動作電影這面大旗中的一員”

香港電影人才乏力,這屆金像獎尷尬了誰?

整個華語動作電影的大旗光靠一兩個人是無法扛下來的,這群新生代在用自己的行動去完成傳承的使命,未來也將會有更多新生代接下這面大旗,讓華語動作電影永遠保持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