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1955年首批授衔的1042名开国将领中,有9位将军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宝贵的眼睛。他们被尊作“独目将军”,其中有1位上将,3位中将,5位少将。让我们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去追寻独目开国将军的人生传奇。

周纯全上将:长征中右眼被弹片擦伤失明。彭德怀阵前点将,他到朝鲜前线管后勤,打造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周纯全(1905~1985),湖北红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历任红军师政委、军政委、省委书记、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行署副主任、行署主任、省委副书记,野战军后勤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政委、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向川陕实行战略转移,红10师政委牺牲,周纯全火线接任师政委。在湖北枣阳新集战斗中,红军遭敌7个师的围堵,师长王宏坤负重伤,周纯全指挥10师与敌苦战两天两夜,击退敌军,解了方面军之围。部队行至汉江,江上无船可渡,时值12月中旬,天气寒冷,江水刺骨,追敌在后。周纯全向全体指战员作完简短的政治动员后,第一个脱掉衣服,跳进冰冷的汉江,指战员们二话没说,纷纷脱掉衣服,跟在他后面涉水渡江,甩开追敌,转危为安。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各师扩编为军,红10师编为红4军,周纯全任军政委。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作战中,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周纯全担任东线左翼作战部队(包括4军大部,33军全部和30军265团)的指挥任务,在宣汉、大竹等地,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有生力量,为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纯全是工农干部出身,张国焘对这位追随自己的战将屡屡重用,命他任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兼中共川陕省委书记。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在8月沙窝会议上,周纯全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不久,张国焘搞分裂活动,命令红军南下,又先后命周纯全任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31军政委。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陕北公学部分领导合影。站立者自左至右:宋侃夫、江隆基、成仿吾、周纯全。

在长征途中,周纯全的右眼被弹片所伤,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视物模糊,眼疼如影随行,他长期依靠眼药水来缓解疼痛。长征结束后,通过对张国焘的揭露和批判,周纯全认清了张国焘分裂活动的本质,他诚恳地向周恩来检讨了自己在张国焘问题上的错误,主动提出辞去党内、军内职务,进入抗大第二期学习。周纯全重新起步,从陕北公学生活指导委员会干事一直干到抗大一分校副校长、校长。

1939年11月初,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周纯全率抗大一分校2000余名学员由山西黎城西井镇出发,长途跋涉2000多里,穿越晋豫冀鲁四省,迁到山东沂蒙根据地。1941年11月,山东日军调集5万余人,对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进行“扫荡”。此时,山东八路军主力已转到外围作战。11月底,一分校近2000人转移到大青山。未几,山东分局机关、115师师部和山东省战工会(政府)三大机关2000多人也汇集到这条峡谷里。30日晨,大批敌人向大青山围过来。三大机关除了两个警卫连和一分校5大队外,其余均为非战斗人员,敌我力量极其悬殊。周纯全临危受命,果断命令两个警卫连从敌薄弱处打开缺口,5大队阻击敌人,掩护突围。一分校训练部副部长阎捷三率两个警卫连约300人,向东北方向汉奸刘黑七部把守的马头崖发起猛攻,杀开了一条血路。5大队学员都是连排干部,有作战经验,在大队长陈华堂率领下,在东北方向死守阵地,击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子弹打光后,就端起刺刀同敌人展开白刃战,一直坚持到黄昏时分,为机关人员突围赢得了时间,使三大机关人员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为革命保存下一批宝贵的干部。

1943年,周纯全先后任滨海行署工商管理局监委、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本溪湖煤铁总公司总经理。1946年9月,调任辽南行署主任,后兼中共辽南省委副书记,把支前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因此,他重返部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东线战勤司令部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二部长、第一部长。辽沈战役前,他的右眼刚做完手术,炎症还没有消退,执意出院到冀察热辽地区检查、布置后勤工作。由于战事繁忙,致右眼失明,但他出色地完成了辽沈、平津、渡江和海南岛战役的后勤保障任务,在全军声名鹊起。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1951年5月,周纯全(前排右二)在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成立时与彭德怀(前排左二)、洪学智(前排右一)、李志民(前排左一)等合影。

1950年冬,周纯全随代表团去朝鲜前线慰问。彭德怀司令员见到他高兴地说:“你不要走了,留下来参加抗美援朝,管后勤。”周纯全很意外,说:“我总得回去交代完工作才能来啊!”彭德怀摆摆手:“你现在就开始上任,其他事你不用管。”

时志愿军后勤部尚未成立,周纯全以后勤指挥部总指挥的身份披挂上阵。1951年5月,中央军委任命他为志愿军后勤部部长(后改任政治委员)。面对美军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采取的“绞杀战”,周纯全等提出“铁路不通用人通,桥断路断运输不能断”,组织数十万人冒着敌机轮番空袭抢修公路,做到此断彼通、彼阻此畅,条条大路通前方。他推广“土雷达”的做法,从鸭绿江到三八线的运输线上,设置1500多个对空监视哨。敌机一过来就对空鸣枪报警,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马上隐蔽;敌机飞走后,又鸣枪解除警报,提高了防空预警能力,打造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连美第8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都惊叹不已:“共产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回国后,周纯全任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部长兼政委为黄克诚),后任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周纯全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其骨灰撒向长江,撒向红安。

李作鹏中将:遭日军毒气弹攻击右眼失明。率43军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九大”进中央政治局,成为林彪集团的骨干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李作鹏(1914~2009),江西省吉安人。1931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军委二局科长,八路军师作战科科长、军区参谋处长,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兼师长、军长,总参军训部部长、海军副司令员、海军第一政委、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委,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长征到达陕北后,李作鹏因有军事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文化水平,被选调到抗大任参谋训练队队长,与校长林彪结缘。林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李作鹏话也不多,不事张扬。林彪喜欢读书,工作之余手不释卷;李作鹏也爱学习,闲下来喜欢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林彪爱思考,李作鹏也爱动脑筋。林彪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和自己性格相近、志趣相投的年轻军官。后来,林彪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开赴抗日前线,将李作鹏带在身边,先后让他做了侦察科长、作战科长。

林彪因伤去苏联治疗,李作鹏随罗荣桓率领的115师一部到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8月,115师在山东梁山与日军作战,师侦察科长李作鹏奉命率一支小分队掩护师部转移,日军一枚炮弹在他附近爆炸,身上没有受伤,可他眼睛受到毒气的剧烈刺激,泪流不止,右眼一片模糊。卫生员为他冲洗眼睛,然后滴眼药水治疗,才逐渐止住了流泪,可右眼几乎处于半失明状态。经罗荣桓批准,李作鹏化装成生意人,独自到北平一家医院做眼角膜移植手术,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手术失败,右眼失明。于是,战友们亲热地呼之“李瞎子”。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解放战争时期,李作鹏随罗荣桓一起赴东北,后又成为林彪的部下,在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任参谋处处长。1946年5月,总部一作战科长叛变,给部队造成了重大损失,林彪非常恼火。这天部队宿营,李作鹏酒瘾大,同几个人围着炕桌喝酒。林彪一见勃然大怒,斥责:“部队搞得乱七八糟,你们不知道着急,还在这里醉生梦死!”说罢,愤然将饭桌掀翻。

训斥归训斥,该重用时仍然重用。1946年8月,李作鹏被任命为主力第1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直接指挥野战部队作战。1947年5月,任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上任不久,他即率16师与兄弟部队一起,向拉法、吉林之敌出击,将海龙逃敌60军暂编21师歼灭于双阳镇以东地区,乘胜占领了双阳、伊通、桦甸、辉南。这是李作鹏指挥打得一次比较漂亮的仗,斩获颇丰。在战利品中,他挑了一副敌高级军官使用过的墨镜,以遮挡保护右眼,自此他便佩戴墨镜示人。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6纵17师被调往锦州攻坚,其余两个师集中于新民以西以北地区,牵制敌廖耀湘兵团。锦州、长春解放后,10月24日,奉林彪的命令,6纵两个师掉头南下,向台安疾驰,以堵截廖耀湘兵团南逃营口。10月26日凌晨,李作鹏部到达北宁线,于姚家窝棚遇敌,霎时枪炮声大作,他聆听片刻,断定遇到敌主力,说:“杂牌部队没有这么猛烈的枪炮声!”于是下令停止前进,阻击正面敌人。这时林彪来电:“继续前进,不要与敌纠缠。”李作鹏回电:“敌人的主力在此,我们就在这里打。”他们果然碰到了廖耀湘主力。李作鹏命令部队迅速抢占厉家窝棚车站、半拉门、姜屯一线,苦战两天两夜,他也两天两夜未合眼。随后,与包抄过来的其他部队一起全歼了廖耀湘兵团。李作鹏回忆:“辽西这一仗打得很惨烈,6纵打掉了9个连。许多连队只剩下七八个人,这才堵住了廖耀湘主力向沈阳撤退的后路。”林彪称赞:“围歼廖耀湘兵团,16师(6纵)立了头功。”

1949年4月,李作鹏任四野43军军长,率部势如破竹,直捣广西,生擒白崇禧主力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于广西博白。1949年11月,43军直插雷州半岛,与韩先楚之40军会合,准备强渡琼州海峡。翌年4月17日,43军渡海途中风停,帆船无法前进。各部队纷纷请示李作鹏是否返回?他当机立断:“用浆划,只许进,不许退,退者军法严处。”船队继续奋勇前进,成功登岛,取得海南岛战役的胜利。事后他说:“当时部队营以上才有电台,连以下各船根本无法联络,如何下命令返回?”他视海南岛登陆战为其军事生涯中得意之笔。

“文革”初期,李作鹏亦受到冲击,得以林彪保护过关。1967年6月李作鹏被任命为海军第一政委,成为海军“一把手”。李作鹏对林彪唯命是从,凡是林彪有什么指示,就以海军某部的名义发表文章,表示坚决拥护,并以各种方式宣传“林副主席指示”,海军俨然成了林彪在政治上表达意见的代言人。为配合林彪,李作鹏先后对罗瑞卿、叶剑英进行诬陷,对海军不太听林彪话的苏振华、刘道生、杜义德等人进行打击。由是,李作鹏进一步得到林彪的提拔重用,在党的九大上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第一政委,成为林彪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

1970年,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加快篡党夺权的步伐,李作鹏亦步亦趋,在小组会上作煽动性发言,为“设国家主席”摇旗呐喊。毛泽东严厉批评李作鹏等林彪的“五大将”,责令其写了检查。

1971年9月6日,李作鹏到武汉向武汉军区政委刘丰了解了毛泽东8月的南巡谈话内容,返京后分别告诉了黄永胜、邱会作,并称毛的谈话矛头对准了林彪。黄永胜立即把李作鹏的消息转告林彪。1971年9月13日,林彪折戟沉沙。

李作鹏作为林彪集团的骨干成员被隔离审查。

1973年8月,中央决定开除李作鹏的党籍,撤销其党内一切职务。1981年1月25日,李作鹏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为林彪集团的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李作鹏在秦城监狱服刑数年后保外就医,化名李明,被安置在太原。

徐斌洲中将:左眼球被敌弹击掉。带出一个“攻坚老虎师”,由师政委直接擢升军政委,这在四野干部调配中极鲜见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徐斌洲(1912~1996),湖北红安人。1928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支队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师政委,野战军师政委、军政委,志愿军军政委、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一机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2年夏,徐斌洲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政治处主任,许世友是团长。1932年10月上旬,四方面军反“围剿”失败,主力两万余人越过平汉线,向西转移,在陕西山阳漫川关遇敌六七个师的围堵,部队只有从敌人布防相对薄弱的地方突围方有生路。11月12日,总指挥徐向前打马来到34团,命令许世友、徐斌洲率部在北山垭口敌44师两个旅的接合部打开一条通道,保障全军通过,他说:“全军安危唯此一举,你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占垭口,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许世友、徐斌洲斩钉截铁地回答:“34团只要不拼光,就一定能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34团指战员们冒着暴风雨般的子弹,勇猛地向垭口冲去,但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的密集火力压住。关键时刻,徐斌洲、许世友一手持枪,一手拿刀,带着团部警卫连以及政治处所有勤杂人员拼命往上冲,一口气冲上了垭口,终于在敌人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一个血淋淋的口子。敌人凭借兵力和装备的绝对优势,又向34团反扑,企图夺回垭口。垭口上,徐斌洲草鞋掉了,就赤着脚与敌人拼刺刀,连续挑死、挑伤六七个敌人,他脸上、身上到处是血。经过浴血奋战,34团终于死死地钉在了垭口上,使四方面军突出包围,脱离了险境。

1935年3月,任红9军80团政委的徐斌洲,与团长陈康率部参加合围四川江油城,以制造打援战机。80团布守地段是敌军的主要冲击点,徐斌洲亲率敢死队,以排子枪封堵敌军出口,苦苦坚持5天,配合兄弟部队将邓锡侯援兵4个团全歼。撤围时,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徐斌洲左眼眶擦过,将他的左眼球击掉,顿时血流如注,他昏倒在地。救护队把他送到师医院抢救,左眼从此失明。徐向前紧紧握住左眼还蒙着纱布的徐斌洲的手说:“斌洲同志,你受苦啦!你们80团为渡江战役立了大功,打得英勇顽强,谢谢同志们!”

1939年9月,徐斌洲任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政委,与支队长杨国夫率部同日军周旋,在一次遭遇战中,一米八几的徐斌洲腿部受重伤,两个警卫员背不动他。这时,一老乡牵着毛驴送粪下地,他当即把粪倒在路边,将徐斌洲抬上毛驴,迅速脱离了险境。徐斌洲到晚年还念念不忘这位救命恩人。

徐斌洲伤愈归队,同杨国夫一起率领3支队在清河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历经大小战斗十数次,歼灭日军300多人、伪军数百人。后以3支队为基干发展为山东军区主力第7师,徐斌洲任政治委员。

1945年10月,徐斌洲与师长杨国夫奉命率山东军区7师1.2万人挺进东北,一到山海关后,立即投入山海关保卫战,抗击国民党两个美械军6万余人的进攻,为中共大批军政干部先敌进入东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1959年2月南京军事学院元老级领导的合影,前排左二为徐斌洲。

1946年1月,山东军区7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序列,后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7师,徐斌洲任政治委员。他与师长龙书金互相配合,一手抓政工,一手抓军事,把17师带成了战斗作风过硬,进攻、防御、攻坚兼备,尤其擅长城市攻坚纵深作战的头等主力师。在锦州、天津攻坚中,林彪都把该师从所在纵队(军)单独调出担任攻坚任务。

在锦州攻坚前,林彪向龙书金、徐斌洲当面交待任务:“攻进锦州市内,一定要搞掉范汉杰的指挥所和第6兵团指挥机关。”10 月14日,徐斌洲、龙书金指挥部队迅速突进锦州城内,打乱国民党军6个师的建制,将锦州敌军分割开来,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将敌暂编50师和88师全歼,攻占了敌第6兵团司令部。17师被授予“攻坚老虎师”的光荣称号。

1948年11月1日, 17师改称为解放军43军128师。1949 年1月1日,林彪电令128师赶赴天津参加攻坚作战。1月14日10 时,天津总攻打响,128师奉命从市区西南勇猛攻击,锐不可当,至当日下午 2 时,128师共歼敌 8400 余人,“攻坚老虎”再显神威。

在南下途中,徐斌洲被直接从师政治委员提拔为49军政治委员,这在四野干部调配中极鲜见。他和军长钟伟率49军于7月初发起宜沙战役,乘胜渡过长江,解放湖南大片地区。在常德,徐斌洲突然患病,口吐鲜血,被送到武汉治病。

病愈后徐斌洲任39军政治委员。1950年10月下旬,39军作为首批入朝部队之一,参加抗美援朝。徐斌洲指挥部队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打了数十次大小战斗,战功显赫。特别是云山战役,全歼美军一个半团、南朝鲜军一个师。彭德怀夸奖39军打得好、打得痛快,并以总部名义通令嘉奖。

赵镕中将:左眼于长征中受伤后失明。他与后勤工作结下不解之缘,是“红军簿记学”的创始人,为中国会计学会顾问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上)

赵镕(1899~1992),云南宾川人。1927年 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随朱德上井冈山。历任红军军团供给部部长、供给学校校长、军供给部部长,八路军师供给部副部长、军区供给部部长,军区后勤运输部政委、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参加红军之前,赵镕从云南法政学校经济专业毕业。随着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赵镕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1930年后,任红4军军需处军需员、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红一方面军供给部会计处科长、处长,与人民军队的后勤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1934年初,赵镕调红9军团任供给部部长,赴任前他移交账目。此时,一方面军总供给部正筹办会计训练班,对各部司务长和会计进行轮训。部长杨至成希望赵镕离开前给学员讲讲课,并写一份讲义,让接任的教员按讲义给学员们上课。赵镕经过4天的努力,拟好了《红军簿记学》提纲,从1月17日开始,他一边备课写讲义,一边给学员们上课,每周一、三、五讲课,每次两小时,一直讲到3月14日,将全部课程讲完。他的《红军簿记学》讲义也基本写好。他离开瑞金去红9军团,继任教员使用赵镕编写的讲义继续给学员们上课。

1934年10月,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在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战斗中,红9军团供给部大队人马遭敌伏击,赵镕沉着指挥监护连奋勇还击,左眼受伤,坐骑被打死,所幸红7团及时增援,将敌击退。

赵镕随红9军团从黔北进入云南,攻占宣威、东川等县城,他带着眼伤组织供给部人员日以继夜地开展了筹款筹物工作。到西昌与主力会合后,中革军委表扬了9军团的筹款工作,并指示将所筹银元送3军团3万元,1军团2万元。他亲自押解,将银元连驮骡一起交给两个军团的供给部长。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9军团随四方面军行动,改称红32军。张国焘公开分裂红军,另立“中央”,派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带着警卫队到32军召开党团员大会,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威逼大家举手通过。迫于高压,不少人违心举了手,但赵镕等人拒不举手。

赵镕因此被调到四方面军供给学校任校长。他忍受眼伤带来的不便,像在瑞金一样,一边编写《红军簿记学》讲义,一边向学员们授课。他发现许多学员是文盲、半文盲,就从阿拉伯数字教起,先普及基本知识,再讲授簿记课程,在长征途中边行军打仗边学习。这倒成就了赵镕成为“红军簿记学”的创始人。1980年1月,中国会计学会成立,聘请了两位老专家担任顾问,一位是“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另一位是赵镕。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红32军调归二方面军建制,赵镕任32军供给部部长。抗战爆发后,赵镕先后任八路军120师供给部副部长,冀热察挺进军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

赵镕亲自带人到兴县和临县筹粮,创造性地采取储粮运粮措施,每年秋季把征集来的公粮,分散到各村、各户保管起来,八路军在根据地内,走到哪里都有粮吃。同时组织动员民工62万多人次,马车4900多辆,运粮1900多万斤,解决作战部队的粮食问题。

1943年秋,晋察冀军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派5000人到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延安的任务。因快到冬天,必须带着棉衣走。赵镕组织被服厂人员连轴做了7天7夜,保证5000人带着棉衣按时出征。

解放战争时期,赵镕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委,参加了平津、太原等战役。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始,百万大军云集,前线需粮量急剧增加。赵镕组织3次突击运粮,每次出动大车4000多辆,民工3万余人,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长期的艰苦战斗生活中,赵镕多次受伤,患上多种疾病,除左眼失明外,右眼患严重的白内障,视力只有0.3。1957年离职休养,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