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川辦函〔2018〕87號

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9月25日

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加快推進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建設,確保完成示範區建設各項任務,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功能佈局。

按照佈局集中、優勢互補的原則,集聚和用好成德綿區域戰略科技創新資源,充分發揮軍工科技資源突出的優勢,構建“三位一體、縱橫聯動”的功能佈局。

三位一體。以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綿陽國家高新區、德陽國家高新區為核心,以成都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德陽中國重裝製造業基地等創新資源集聚區域為重點區域,構建覆蓋成德綿地區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共同體。

縱橫聯動。以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和軍民融合成果轉移轉化為著力點,以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為內生動力,打通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的橫向通道,以及國家科技成果到地方落地的縱向通道,構建融匯貫通、協同發展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網絡體系。

(二)建設目標。

建立健全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的體制機制,探索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成果在地方轉移轉化模式,探索以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高校院所成果轉移轉化路徑,探索企業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模式,將成德綿打造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一流的以軍民融合為引領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

到2020年,推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1000項,培育孵化1000家軍民融合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佈局建設10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培育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創新創業團隊2000家,新增高校院所轉移孵化項目3000項、孵化企業1000家。建設國家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落地轉化科技專項成果50項,聚集生物醫藥企業超過800家。推動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體,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600家。輻射帶動全省其他市(州)圍繞特色產業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到2020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700億元,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50家,職業化技術經紀人1000人,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30%,各級各類專業孵化機構700家,技術轉移從業人員達到10萬名。

二、任務分工

(一)推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和軍民融合成果轉移轉化。

建立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探索建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推進知識產權軍民融合試點。推進軍用技術使用、轉化管理改革。推進軍民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鼓勵和引導具備相關能力和條件的民口單位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允許准入的領域。推進軍工院所分類改革。健全軍民兩用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對接機制。(責任單位:省國防科工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列首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建立軍工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機制。著力推進科技部、中央軍委科技委和四川省政府共同搭建省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加快建設軍民兩用技術再研發中心、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積極開展軍民兩用技術標準通用化試點。建立軍工資源開放共享和技術服務機制,推進四川軍民融合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建設。(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防科工辦、省質監局、省知識產權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構建軍民融合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設立軍民融合金融服務中心或專業支行、軍民融合保險支公司等,推進軍民融合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做好軍民融合金融服務,加大對軍民融合企業融資的支持。建設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軍民融合分中心,打造四川新四板市場“軍民融合板”。(責任單位:省金融工作局,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省國防科工辦、省知識產權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銀監局、四川保監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培育軍民融合企業和特色產業。開展軍民融合企業認定試點工作。建立軍民融合企業統計體系和軍民融合企業報表制度。培育孵化一批“專精特新”軍民融合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佈局一批軍民融合特色園區和產業基地,打造一批軍民混合所有制企業。(責任單位:省國防科工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省統計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二)推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

建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新藥創制全鏈條技術創新大平臺、新藥創制成果交易平臺、新藥創制產品申報暨評價平臺、新藥創制成果臨床應用平臺等載體,形成規範化的新藥研發支撐體系。建立國家新藥創制成果轉化項目庫,形成“新藥成長檔案”。設立新藥創制成果發佈及交易綜合中心。(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衛生計生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知識產權局、省中醫藥局、成都市人民政府)

建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示範基地。依託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建設示範基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根據企業成長不同階段,構建梯級孵化載體。針對生物產業特點,在人才、金融、產業、招商、檢驗檢測等方面出臺專項扶持政策。(責任單位:成都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省衛生計生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知識產權局、省中醫藥局)

探索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成果在地方轉移轉化模式。探索建立“以重大需求為導向、成果轉化為主線、協同創新為動力、成果產業化為目標”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成果轉移轉化模式。打通“源頭技術創新(重大專項)—政產學研用金一體協同—產業發展”的創新鏈,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成果轉移轉化示範經驗。(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衛生計生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中醫藥局、成都市人民政府)

(三)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擴大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持續推進20家國有高校和科研院所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職務發明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全面梳理總結改革試點模式經驗。深化“先共享確權,後轉移轉化”改革模式,擴大改革試點範圍,進一步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明晰科技成果在單位與科技人員間的產權比例,完善科技成果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知識價值、成果權屬與利益分配機制。(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省國防科工辦、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加大高質量創新成果供給。引導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圍繞我省萬億產業發展技術需求,開展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形成一批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可轉化成果。積極引導重點產業的龍頭企業參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財政廳)

佈局建設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打造10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建設環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區,營造良好生態,共同開展成果轉化、技術研發、企業孵化及人才培養。支持高校院所聯合校友會、行業龍頭企業共建環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區建設合作基金池。(責任單位: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

拓寬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渠道。支持高校院所建立技術轉移機構以及兼具獨立性專業性的內部技術轉移轉化專門機構。推動高校院所設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崗,強化專業分工,完善考核機制。支持科研人員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實施高校生均績效撥款獎補機制,引導高校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責任單位:科技廳,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知識產權局)

推進新型科研院所建設。推進軌道交通、網絡安全、大數據、精準醫療、石墨烯等產業技術研究院和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系統推進同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探索構建一批重大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基地),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加快建設一批面向產業需求、實施成果轉化的新型科研院所。加快建設國家和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四)推動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體。

探索建立企業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模式。堅持企業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發揮企業在成果轉化投入、成果轉化項目示範等方面的作用,推動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實施者、投入者、受益者、引導者。(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省知識產權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建設。著力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支持示範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等。支持示範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業技術研究院和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示範企業建立國際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創新聯盟、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基地等國際科技合作平臺。(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財政廳、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五)培育專業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

推進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建設。構建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1+4+N”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建設成都高新區西南中心核心聚集區,協調推動重慶、雲南、貴州、西藏分中心建設,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綿陽科技城、德陽高新區等地建立“N”個分中心與工作站。聚集優質科技服務資源,加快推進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核心聚集區建設。(責任單位:科技廳,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培育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大力提升現有48家國家和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服務能力,每年培育10家以上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引進一批從事技術評估、技術交易、金融服務、成果轉化的市場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探索成果轉移轉化新機制、新模式。建立全省技術轉移機構戰略聯盟,構建技術轉移機構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機制。(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加快專業化孵化載體建設。依託高新區、大學科技園、產業功能區和龍頭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載體,建設一批“孵化+創投”“互聯網+”等新型孵化器和專業化眾創空間。圍繞“5+1”產業體系重點領域,建設一批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主要內容的眾創空間。探索發展一批混合所有制孵化器。(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防科工辦、省知識產權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推進國際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建設。積極推進與美國、加拿大、歐盟國家、以色列的技術轉移機構合作,培養國際技術轉移人才,共建一批國別合作園區(基地),促進國際技術轉移。推進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北美分中心及國際工作站的建設。(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六)構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系統。

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推進中國(四川)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探索建立知識產權綜合執法、跨區域行政執法、侵權查處、糾紛大調解和仲裁、電商和展會專利執法維權、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等體制機制。擴大“天府知來貸”金融產品適用範圍,建立知識產權、財政、人行、銀監、保監協同推進機制。擴大省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規模,推動設立知識產權運營子基金。完善“全領域、全鏈條、一站式”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責任單位:省知識產權局,科技廳、財政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工商局、省金融工作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銀監局、四川保監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匯交系統。制定科技成果信息採集、加工與服務規範。完善各級財政資金支持的科技項目成果登記制度,建立全省統一、各地各部門共享的科技成果信息在線登記匯交系統,定期向社會公佈科技成果信息。(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財政廳、省國防科工辦、省知識產權局)

建立線上線下技術交易網絡系統。以需求為導向,連接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投融資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集聚成果、資金、人才、服務、政策等各類創新要素,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技術交易平臺。完善我省技術交易市場,開展信息發佈、融資併購、公開掛牌、競價拍賣、諮詢輔導等專業化服務。(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知識產權局)

構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格局。按照“創新資源聚集區—成果轉化核心區—特色產業集群區”思路,加快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綿陽科技城、德陽中國重裝製造業基地等建設。充分發揮成德綿區域擁有的3個國家級和7個省級高新區的創新資源優勢,構建高能級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大平臺,輻射帶動其他地區加快成果轉化,形成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大格局。(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七)壯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

建立多層次技術市場人才培訓體系。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人才培訓基地,依託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與國際技術轉移組織、行業龍頭企業等聯合培養國際化技術轉移人才。健全體現技術經紀人職業特點、以技術轉移和成果產業化為核心的評價體系,暢通技術經紀人職業發展通道。(責任單位:科技廳,省人才辦、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防科工辦、省知識產權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陽市人民政府、綿陽市人民政府)

推進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先進成果轉移轉化理念、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的優秀服務團隊。加強對技術轉移人才的精細化管理,探索建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人員准入、技術經紀人持證上崗、技術經理人考核、技術轉移學歷教育、註冊師資等制度,推進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責任單位:科技廳,省人才辦、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防科工辦、省知識產權局)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科技廳牽頭負責示範區建設日常工作,省直相關部門和成都、德陽、綿陽等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政策、資源統籌,形成推動示範區建設合力。

(二)強化目標落實。加強工作跟蹤督促,各項任務的牽頭單位根據本方案編制具體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並於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向科技廳反饋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情況,確保3年示範任務全面完成。

(三)加大宣傳力度。加大對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宣傳力度,對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及時總結推廣,營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良好氛圍。

附件: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指標分解表

此文件附件內容請登錄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www.sc.gov.cn)-政府文件中欄目查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