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淮安改革「主品牌」

打造淮安改革“主品牌”


建設平安淮安,必須進一步更新理念、創新機制、擴大參與,切實把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擦亮淮安社會治理“金字招牌”

□ 吳錦虎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大會,十九大報告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其中對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為新時代推進現代化社會治理、開創政法事業新局面提供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淮安市第七次黨代會第二次會議精神落地生根,關鍵是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好功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建設高質量平安淮安。

凝聚思想共識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建設新時期平安淮安必須在深刻領會和全面把握十九大精神實質的基礎上,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與平安淮安工作實際結合起來,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現代化社會治理路徑上來,切實凝聚起創新社會治理的多方合力。

推進現代化社會治理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應有之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洞察世情、國情、黨情變化,科學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事關國家繁榮富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方面,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社會治理制度的創新與完善上來。

推進現代化社會治理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所需。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類矛盾日益凸顯,社會不穩定因素隨之增多,新經濟模式、新業態、新技術在催生新效益的同時,帶來的監管盲區和溯源死角亟待超前關注;決策風險、經濟風險、金融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的趨勢明顯,社會風險變量因素呈幾何級數增加;科技的進步讓違法犯罪行為動態化、組織化、智能化,為有效打擊違法犯罪帶來新的挑戰;道路交通、寄遞物流、出租房屋等重點領域的風險排查任務艱鉅。傳統與新型問題交織,風險與安全隱患疊加,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任務繁重、壓力巨大,面對嚴峻複雜形勢必須堅持系統性、全局性、綜合性的思維,切實提高社會治理工作的前瞻性、預見性、實效性。

推進現代化社會治理是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轉化,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為了有效回應這些新需要,解決社會的新矛盾,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更加平等的社會參與、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安。

引導社會各界參與

打造治理“金字招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建設平安淮安要圍繞市委市政府“把社會治理創新打造為淮安改革主品牌”的目標要求,進一步更新理念、創新機制、擴大參與,切實把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擦亮淮安社會治理“金字招牌”。

擴大社會參與,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水平。隨著社會主體日益多元化,市場機制及社會機制的作用日益重要,社會治理不是黨委、政府獨自承擔的任務,而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

深入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創新。紮實開展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試點工作,持續深化“多網融合”和“全科網格員”工程,統籌城管、環保、民政等多個部門網格的力量,按照“大融合、大共享、大應用”的思路,構建“閉環式”工作流程,把網格打造成採集信息發現風險的第一感知觸角、化解矛盾消除隱患的第一前沿陣地、便民利民解決問題的第一服務窗口。

深入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學習借鑑“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自治力量,從源頭上預防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大力實施“三調聯動”提升工程,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重點推進調解領域的補點掃盲、調解方式的流轉銜接、調解手段的智能拓展和調解成果的司法確認,切實發揮調解在定紛止爭中的“穩壓器”作用。

深入推進市場化手段運用。堅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引導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積極孵化培育社會組織,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的範圍,運用專業的力量為公眾提供優質的服務;打造社會治安綜合保險升級版,擴大保險範圍,優化理賠服務,延長治安防控手臂,織密社會保障之網;依託各級平安志願者協會,充分用好激勵手段,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鼓勵引導更多的群眾廣泛參與社會治理。

堅持法治引領

做優“淮安法援”工作品牌

法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託,是社會治理的基礎性保障,要進一步創新方法、手段和載體,加快形成良法善治的工作局面。

持續加強執法司法監督。深入推進執法監督“百百千”(百名專家聽百案庭審評千案文書)工程、執法司法監督評議和執法司法新聞發佈活動,強化公眾和媒體監督,倒逼各執法司法機關進一步規範執法、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持續推進法治為民辦實事工程。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廣泛徵集廣大群眾對物管、醫療、交通等重點領域的意見建議,編排制定2018年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並通過簽訂責任狀、定期督查考核等形式,切實提高法治惠民實施項目實施的精準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持續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堅持把普法宣傳作為全民守法的基礎性工程來抓,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法治思想、理念深入人心,提升法治宣傳教育質效。深入實施“司法解困直通車”工程,進一步做優“淮安法援”工作品牌,堅持“質量服務最優、受益群眾最廣、支出費用最低”的標準,讓群眾在司法實踐中享受“法治紅利”。

強化科技應用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立體化

信息時代的到來迫切需要轉變思維方式,深度運用科技手段服務於現代社會治理,實現指揮決策智能化、打防管控精準化、風險防範超前化、便民服務高效化。

加快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圍繞“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實戰應用目標,全面推開升級版技防城建設,將“雪亮工程”建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實施居民小區視頻監控聯網擴面工程,建好一片“天網”,守護一方平安。

推動“四頻一網”綜治視聯平臺深度應用。目前,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縣鄉村四級視頻會議、視頻監控、視頻接訪、視頻調解實時互聯互通一體化共用共享平臺,下一步要在如何完善功能設置,提高運行效率,建好“群眾家門口的信訪辦和調解室”上下功夫。

加強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建設。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是“智慧政法聚合工程”的重要內容,圍繞“聚通用安”的目標,實現有關單位的設施聯通、網絡暢通、平臺貫通、數據融通,讓真正的“數據大”變為“大數據”,為分析研判、指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注重規範建設

推動社會治理協調有序

社會治理專業化要求有專業的隊伍、專業的理念、專業的技術和方法來進行社會治理和開展社會服務,通過規範的管理,推動社會治理協調有序、平穩健康發展。

一方面切實提升服務發展大局的水平。要嚴厲打擊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強化金融領域風險隱患預警監測,加強交通運輸、食藥環、消防等領域的安全監管,突出抓好新一輪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堅決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繼續開展“法治護航實體經濟行動”,著力構建服務淮安實體經濟的“1+N”司法服務體系。加快實施生態司法綠壩工程,用法治紅線守護綠水青山。

另一方面切實提升基層基礎建設水平。大力實施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提升工程,統籌各部門資源,為群眾提供矛盾糾紛化解、公共法律服務、重點人群服務管理等一站式服務。加強對重點人群基礎要素信息的收集建檔,全面加強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社區矯正人員和吸毒人員等的實時動態跟蹤。深化平安醫院、平安校園等15類系列平安創建活動,以條塊的小平安帶動整體的大平安。

細化工作舉措

“五抓”工作法重新定義

社會治理工作難在整合、重在預防、貴在長效、安在制度、成在文明,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複雜性工作,必須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和方法,抓好隊伍、壓實責任、強化保障,在新時代新背景新條件下開啟淮安市社會治理工作的新徵程。

堅持“五抓”工作法,細化工作舉措。理念決定發展、思路決定出路,新時期社會治理工作面臨的新任務和新壓力迫切要求綜治工作必須找準突破點和著力點,以創新工作方式的小槓桿撬動社會治理的大格局。

實踐證明“五抓”(即重抓服務大局、深抓改革創新、力抓法治引領、強抓智慧政法、狠抓基層基礎)工作法是符合綜治與平安建設內在規律和時代要求的工作方法。隨著經濟社會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適應社會治理工作的新需求,必須賦予“五抓”工作法新內涵、新標準,在更新理念、優化標準、完善舉措等方面下功夫、出實招,真正讓“五抓”工作法成為推動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

強化隊伍建設

“五過硬”創風清氣正好生態

堅持“五過硬”要求,強化隊伍建設。任何時候人是一切的決定因素,新形勢下,綜治隊伍肩負的任務更重,人民群眾要求更高,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建設平安淮安必須要有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綜治幹部隊伍。

要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素質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加強綜治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綜治隊伍。一方面要通過十九大精神大學習、大培訓、“踐行恩來精神爭當忠誠衛士”等主題教育活動,切實提升綜治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另一方面通過崗位練兵、實戰培訓等活動切實提高綜治幹部化解矛盾糾紛、做好治安防控工作、維護公共安全實戰本領。

同時要加強紀律作風建設,鍥而不捨地加大正風肅紀力度,強化紀律約束力,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實化督查考核

“五明確”確保工作落地生根

堅持“五明確”標準,實化督查考核。推動社會治理創新關鍵在於狠抓落實、強抓推進,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生根。

明確工作目標。堅持以項目化的方式推進綜治工作,年初即通過項目責任書的形式明確綜治工作的目標、任務、完成時限等,實行掛圖作戰。

明確責任範疇。嚴格落實平安法治建設領導責任制、單位責任制和部門責任制,健全完善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其他領導“一崗雙責”的責任體系。

明確推進舉措。按照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觀摩的工作安排,完善項目調研和信息溝通機制,倒排工期,有序推進;明確考核辦法。切實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作用,健全能定責、可追責的考核機制,創新督查形式,完善督查辦法,進一步強化過程性考核,提高考核科學性;明確獎懲措施。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切實形成獎優罰劣的正向激勵,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新態勢。

(作者系淮安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