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用作死對抗全世界,可是這太難了

之前轉發了一個“即便作死也好過等死”的文章,獲得了較多好評,看來大家都不甘心等死,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勇於改變,接受挑戰的傢伙,是一個明白了等死模式成本較高的人

今天我們來說說,堅持作死比堅持等死在難度係數上存在怎樣的差距?

1、突破心裡障礙

雖然成本大家都會算,而且一聽就明白,與其等死不如面對。然而選擇面對就要突破當下的心裡束縛,正如那位給客戶打電話的女士一樣。第一要突破內心的害怕,還要表現正常不露怯;第二要增強自己的內心承受力,在不好的結果到來的時候,不至於過於失落,內心失守,進退失據。因為,既然選擇不等待,就要隨時準備接受下一次挑戰。要讓突破自我變成一種心裡慣性。

你想用作死對抗全世界,可是這太難了

2、打破習慣束縛

習慣是一種力量,記得高中時讀過一本暢銷書,告訴我們,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只需要21天,堅持,比如早起背單詞、跑步等等,但我們都沒有去估計打破一箇舊的習慣需要的成本,舊的壞習慣就像一個難纏的妖精,總是告訴你怎樣做當下最舒適,總是在你該起床的時候在耳邊勸你再睡一會兒,在你跑不動的時候告訴你停下就不需要這麼累了,這個是舊習慣的束縛,它遵循的是人性的懶惰本能,最難抗拒。

有人說懶惰推動了世界發展,其實根本是“勤奮”的懶人改變了世界,而不是不能打破束縛的懶人。

你想用作死對抗全世界,可是這太難了

3、開啟賭博模式

樸叔最近經常聽到的論調是成功不可複製,想成功永遠都需要自己去做新的嘗試,但是做新的嘗試同時也是在賭運氣,你知道的,作死的結果更大的可能性是死,無論你是花光所有積蓄用於創業,還是穿越無人區、登山、跳傘,都是把自己交給更大的危險係數當中,相當於賭命,只有躺在溫床上不起來,你才不需要賭博,但你也不可能做出任何改變。

你想用作死對抗全世界,可是這太難了

怎麼樣寶寶,作死就是即便你拼了老命,還要靠運氣,而且很有可能一開始你就走在了輸得路上也未可知,這恰恰是作死的本意不是麼,即便當炮灰,也要前仆後繼的去改變點什麼,對世界的重大改變從來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出的,但名垂青史的從來就是那麼極少數的人。

你不相信故事,不相信自己,以為自己可以不改變,坐享其成,實際上你在倒退,你在等死,當然,也許,你已經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