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抗日劇,會發現日本陸軍中很少有副職軍官,原因何在?

本篇為二戰系列第85篇,此係列各篇獨立成文,歡迎您持續關注。

看抗日劇,會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在日本陸軍各建制單位中,從來都只有正職軍事主官,上至師團長、旅團長,下至中隊長、小隊長,幾乎沒有看到過副職。這無疑讓人十分困惑,同時也不禁讓人聯想:戰時一旦正職陣亡,沒有副職頂替,是否會影響對軍隊的指揮?只有正職一人的情況下,在決策時會不會太過獨斷專行了?

看抗日劇,會發現日本陸軍中很少有副職軍官,原因何在?

先說第一個問題:日本陸軍中的副職的確很少,但並非沒有。副職並不是一個常設的職務,而是為了在和平時期安置多餘軍官。戰端一開,部隊馬上就會擴編,這些副職軍官立刻轉為正職。大家比較熟悉的,曾一手挑起某事變的一木清直就曾擔任過副職。

再來看正職陣亡的問題:日本陸軍中是有比較健全的補進機制的,一旦軍事主官陣亡,陸軍制度中已經寫明瞭誰是接管者。同時,軍事主官在戰前也會指定替補指揮員加以確認,一旦軍事主官陣亡,隨時替補,

看抗日劇,會發現日本陸軍中很少有副職軍官,原因何在?

最後是關於決策的問題:這就要從日本陸軍的軍事制度說起了。日本近現代陸軍的軍事制度其實完全源自德國。在德軍中,參謀長的作用實際上強於司令官。在德國人眼裡,參謀長才是軍隊的核心,司令官只是做最終決策的,參謀長做各種方案。比如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組合,魯登道夫擬定總體方案,興登堡最後簽字確認,執行也是由魯登道夫統一監督。

日本陸軍學德國的參謀制度是比較徹底的,實行的就是雙軌制。也就是說指揮權由各級軍事主官行使,行政監督以及輔佐權則由參謀人員行使。這樣一來,日軍中形成了‘參謀本部——總軍——軍——師團——旅團’和‘參謀本部——參謀長——參謀主任——參謀’雙軌並行的軍事指揮制度。參謀雖然身為軍事主官的下屬,但也行使著監軍的權力。有參謀系人員在,日本陸軍根本就不需要副職長官。

看抗日劇,會發現日本陸軍中很少有副職軍官,原因何在?

明白了這些,也就明白了為何日軍會形成‘下克上’的傳統,為何辻政信一介中佐之身可以越過身邊的一堆中將、少將指揮,可以擅自發布命令,可以在諾門坎戰役、瓜島戰役中瞎指揮而不受責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