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的「轉彎」:李鴻章曾一心想買一艘英國船,卻被日本買走

1840年,英國人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隨後,西方國家蜂擁而至,紛紛想在中國的地盤上分一杯羹。無奈的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對於國家恥辱,民族氣節視而不見,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權力與江山。所謂“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就是滿清政府賣國求榮的最好詮釋。也許在他們看來,洋人打是打不過了,不就是要錢嗎,給你就是了。無知無能的清政府就在洋人的聲威中卑躬屈膝著,無視國家權益、民族尊嚴的喪失。

甲午海戰的“轉彎”:李鴻章曾一心想買一艘英國船,卻被日本買走

可1894年發生的事,卻徹底打沒了國人的自尊心,也撕爛了清政府的遮羞布。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與日本人簽訂了《馬關條約》。那可真是“夷皇與庶子同哭,赤縣共贍州彈淚”,一個彈丸小國如今也打得“天朝上國”無還手之力,舉國士人無不憤慨,清政府自欺欺人的話劇再也演不下去了。

回首中日甲午戰爭,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遭受重創。日本的海軍艦隊憑藉更強的火炮和更快的速度戰勝了連炮彈都缺少的北洋水師。有一幕就是民族英雄鄧世昌帶領全艦官兵駕駛致遠號撞擊日軍旗艦吉野號,結果被吉野號擺脫,致遠號被魚雷擊中,不幸沉沒。

甲午海戰的“轉彎”:李鴻章曾一心想買一艘英國船,卻被日本買走

說起這個吉野號,一直有人說李鴻章在戰前就看中了這艘產自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的鐵甲艦。但因為北洋水師的經費被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而挪用,導致李鴻章拿不出尾款。後來這艘船就被日本以舉國之力出錢買走,日本天皇不但拿出了三十萬私房錢還每天只吃一餐節省經費,這與每天滿漢全席還挪用軍費修園子的慈禧太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過,就現在的事實考證,事情還並非如此。所謂的吉野號李鴻章一直就沒看上過。李鴻章相中的是另一艘後來名為“白朗古*恩卡拉達”的巡洋艦,李鴻章本來是想買它,可惜因為沒錢,這艘巡洋艦就被智利人買走了。

甲午海戰的“轉彎”:李鴻章曾一心想買一艘英國船,卻被日本買走

這艘也產自阿姆斯特朗的巡洋艦長112.78米排水量4568噸,要比長109.73米排水量4150噸的吉野號更大一些。更重要的是它裝備了2門8英寸40倍徑的速射炮和10門6英寸40倍徑的速射炮以及3磅和1磅機關炮各12門,還有5具18英寸魚雷發射管,比吉野號擁有更強的火力,但可以被智利買走。在1894年11月15日,又由智利海軍賣給了日本,並被命名為“和泉”,一直服役到1912年。

甲午海戰的“轉彎”:李鴻章曾一心想買一艘英國船,卻被日本買走

相比穹甲巡洋艦這些“快船”,李鴻章更喜歡火力強裝甲厚的戰艦,所以吉野號根本不會入他法眼。除了那艘巡洋艦之外,李鴻章還看上了一艘更強的法國船,不過,也沒能如願。如果大家看過《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會對當時李鴻章懟翁同龢那段印象深刻。作為北洋水師的創辦人,面對北洋水師的覆滅,李鴻章更多的恐怕就是無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