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基本知識 之發聲

合唱基本知識 之發聲

1 呼吸訓練要解決的問題

1、吸氣量

首先要打破氣吸得越多越好,越深越好的觀念,應在自然呼吸基礎上適當加深,適當加大,以需要為準。

2、控制機能:主要指吸氣後的保持和控制

不應對立生活與歌唱中的呼吸,歌唱時的呼吸與平時生活的呼吸差別在於生活中的呼吸是下意識的,而歌唱中是有意識的,並且主要不同點在吐氣,歌唱時的吐氣是有控制的。

自然吸氣、吐氣:呼與吸的時間基本一致。在歌唱中的呼和吸並不都是一樣長,但是吸氣後的保持時間一般不超過6秒鐘,否則會增加心臟負擔。

2 合唱發聲訓練最基本的要求

1、正確良好的起聲(即氣與聲帶撞擊的瞬間),起聲有硬(急)起聲(attack)、軟起聲(soft)、緩起聲等幾種情況。

2、正確良好的基音

3、正確良好的擴大

3 硬起聲

開始練習不要帶音樂,不要用樂音,合唱隊員以最低、短、輕的音發聲,即基音,牙齒不要咬住,要求聲音有顆粒狀,有彈性,要能聽到氣與聲帶的撞擊聲。

4 軟起聲

比硬氣聲較深的吸氣量,發音時要保持一種吸氣狀態,不是松馳而是控制,發音前有氣保持,吸氣要足,無重音。軟起聲的價值在於音樂作品中的大量歌唱性旋律 。

5 關於弱聲 唱法訓練

人聲的各個共鳴區是可以調整的,這不同於樂器,要使各個共鳴區的發聲平衡且有圓滑的過度,用弱聲唱法訓練。弱聲唱法必須從中聲區開始,然後逐步向兩端擴展。弱聲唱法最好先用u 和 u母音唱。i母音易阻住通道。做到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弱而不虛,強而不炸。

6 鳴哼唱法訓練

可以建立一種混合共鳴區,它是造成合唱色彩變化的手段。要求:

1、牙不要咬緊,

2、力度不要太強,

3、不要穿鼻而過舌根放平,牙齒不咬,嘴唇放鬆,聲音從鼻腔發出。音量不強,音過眉心。

哼鳴唱法可以建立混聲及頭聲之感,聲氣平衡,肌肉放鬆。關於調節變化:共鳴器官的調節在口咽腔,並不要有“換聲區”的感覺。而要作到舌根放平、提軟口蓋、喉頭向下。口腔內利用母音變化,唱高想低、唱低想高、唱跳想連,唱連想跳。

7 擴展音域的訓練

用一個八度站穩後適當向上延伸,類似管樂器超吹,延伸後的小音符要有彈性。Mi-Ya中Mi用假聲,帶出的Ya就可以是組合聲,有利於變聲期學生。

合唱基本知識 之發聲

幾種基本唱法

一、連音唱法(基礎是跳音唱法)

適合用級進方式,且不用重音。

二、跳音唱法(是連音唱法的基礎)

要求輕巧靈活,起聲要用急起的硬起聲,聲音要顆粒狀。

三、加強音唱法(是跳音的加深)

一定要以弱聲唱法做基礎才能得到加強音。

合唱基本知識 之發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