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见人和打招呼,就想在家里并且感觉很累,这是什么心理?

对于这个问题,先有个提醒,一旦你发觉自己有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要轻视。

先来看看,你所说的不想见人,就想在家里并且感觉很累,这种状况持续了多长时间?对你的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影响大吗?

这些都是回避人际接触,回避社交群体的心理。

不想见人和打招呼,就想在家里并且感觉很累,这是什么心理?

如果发生在一个月内,请你好好思考和梳理一下,是否存在近期工作、学习过度透支的情况?

是否发生了一些事件使你感到压力很大,精神疲倦?

比如领导要求你进行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你努力做但达标率不高,得不到认可和赞扬,缺乏工作成就感;

比如在工作中需要和不同的人沟通,和有些人有矛盾、却又不能表现出来,要保持态度良好,不得不把自己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压抑下去;

是否发生过什么创伤性事件?如被人欺凌、被人侮辱、被恶意竞争导致失败、晋升发展严重受限等,未能表达出来。。。

也可能是好多件事情的累积影响了你的情绪和状态?尤其发生在人际互动方面的。

由于这些挫折和压力,所以使得你现在不想和人接触,不想见人和打招呼,就想离开人群,自己远远的躲在家里,家可以保护自己。但仍觉得很累,而这种累是身心疲惫的累。

对这些问题仔细做一下自我检查和反思,如果找到了具体事件和原因,不再发展下去,可能这些状况是暂时的。

就你找到的问题做出一些处理,调整自己的情绪,逐渐会回升到你日常的状态,恢复健康情绪,重新与人友好相处。

不想见人和打招呼,就想在家里并且感觉很累,这是什么心理?

如果已经持续一个月以上,并且对你的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影响严重,有社会功能的受损,你就要考虑就医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问诊,有可能得了社交恐惧症,并伴有抑郁情绪。

我们来了解一下社交恐惧症,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这样定义:

A.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下都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社交情境例如:与人互动(谈话,见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观察、被注视(吃饭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如发言等);

B.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焦虑)会被负面地评估(例如会让自己尴尬、导致别人拒绝自己等);

C.几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会唤起这样的焦虑或恐惧;

D.由于极度的害怕或焦虑,患者会主动回避社交情境;

E.这种害怕或焦虑是不合理的,相应的情境本不应该激发这样的恐惧(意思是说,假如一个在战场上生活的,情境本来就可怕,那就不符合这条标准);

F.这种恐惧、焦虑、回避通常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

G.这种恐惧、焦虑、回避给患者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给他实际的社会生活功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例如无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一般人都会有恐惧,进入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社交恐惧症也有别于其他神经症,它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

你可以自我评估一下,是否存在以上症状。

不想见人和打招呼,就想在家里并且感觉很累,这是什么心理?

回到我们的问题中,因其只提到了不想见人和打招呼,就想在家里并且感觉很累,看上去是初步的回避,不知是否还有其他回避表现,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呈现出更多不良的症状。

同时需要注意多个纬度:如在情感上,会否继续持续情绪低落沮丧如无端流泪;容易脾气烦躁,感到焦虑,或情绪失控;对曾经认为愉快的事情失去兴趣,无活力,无积极性。身体上是否有显著变化,如体重增加或减少10%的体重;食欲变得太好或太差;睡眠习惯是否改变,如嗜睡或失眠等;

在认知方面,是否还存在注意力和决策能力下降?工作学习效率地下,对自己和自己的未来有着负面的预期,如“我什么都做不好”并会自我贬低,甚至想自杀等。

如果是这类情况,诊断后需坚持听医嘱,并可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进行辅助治疗。

逐一了解自己的具体症状,纠正错误认知,对如自卑、过度敏感、容易自我否定等做工作;提高自信、学会拒绝、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人平等相处。

进行社交锻炼,每次跟咨询师或治疗师探讨、制定行动方案、反馈结果,再做调整或进一步尝试;需找稳定的支持系统。

同时在生活上,保持作息规律,一定的运动量。太紧张时让自己休息一阵,或给自己放个假,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去远方或大自然中走走,接触些新鲜的人和事,得到放松,重新出发。

孙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精神动力学取向,热恳、温和、坚定、陪伴、探索 倾听你的烦恼和痛苦 陪伴走上一段心路旅程,发现每个生命本身具有的力量 提供另一个角度看见自己 协助移去阻挡你的障碍 活的自在。

咨询领域:

1. 各类身心症状、强迫、恐惧、失眠、焦虑、情绪抑郁等心理困扰

2. 儿童及青少年发展适应及亲子关系问题

3. 婚姻家庭、情感困扰、职场压力

不想见人和打招呼,就想在家里并且感觉很累,这是什么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