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新上海灘

一勺言|新上海滩

在你的心目中,中國的上海究竟有幾個印象版本呢?

我個人感覺,至少得有四個。

第一個是10歲左右的版本,上海就是記憶中的《上海灘》,許文強,丁力,馮程程,以及目瞪口呆的劇情轉折與緊張氛圍;

第二個是課本與DVD中的上海,它由一堆亢奮的數字與名詞構成:經濟首都,東方情報中心,魏斐德的《上海三部曲》,杜月笙,金圓券與閘北抗戰;

第三個是2010年後的上海,世博會,迪斯尼,上海中心,魔都,高容積率,自貿區,以及一輪高過一輪的上海房價。

第四個版本最為平淡近人,它從高樓大廈變為里弄巷陌,從星巴克變為水煎包,從新天地變為靜安寺。新的失去了魅力,舊的東西卻開始重生。

但是,我始終相信,會有第五個版本在等著我。

前幾日,去北京五棵松看中國國家男籃藍隊虐約旦國家男籃。去的早了就在周邊閒逛,恍然發現,原來,早先記憶中301醫院對面的這片開闊之地上,市集、餐飲、咖啡、娛樂等大型設施已拔地而起,夜晚如同白晝,人群熙攘中,突然感嘆,這是距離自己僅二十多公里的北京五棵松麼?

它們都在你不留意的時刻爭分奪秒地改變,北京如此,上海尤然。

作為一名紮根地產的文字從業者,我與你們一樣,一度對行業的下行憂心忡忡,直到有一天,我不期然翻閱之前寫過的一篇文字。

我當時寫道,地產就是空間的生意,一個地產商與另一個地產商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對待同一個10000平米的面積,你們究竟如何從中收穫最多?

比如,對潘石屹而言,他在生意的前半程選擇把它賣給陝甘寧的能源富人,在生意的後半程選擇做一個新銳的共享辦公品牌;對太古而言,它選擇把它放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投資物業科目中,讓它變成不斷下蛋的雞;而對碧桂園而言,它們乾脆選擇在6個月開盤直接賣掉這1萬平米。

我從幾年前寫的東西里學習到一點,商業模式是不滅的,房地產除了增量還有存量,而存量的魅力始自想象力。

豁然開朗。然後,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案例證據。

在北京,很多開發商正在埋伏介入城市更新市場,很多豪宅、798與老廠區正在改頭換面。這些都是過去兩三年才集中出現的現象。

在上海,實證案例也越來越多。

我們對於這種生意人,一定要給予足夠的禮讚。因為它們做出了鼓舞人心的演講,激發了凡人的想象力,描繪了不曾出現過的生活的願景畫面,以及,重新原地創造了一個生意的可能方程式。

四個一線城市裡,上海魔在哪裡?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根據豆瓣的同城活動有過一項統計,從去年7月到今年6月,共有11144場音樂、戲劇、講座、沙龍等文化創意類線下活動在上海舉辦。

這個數字是北京的80%,卻是廣深兩城各自的1.2倍,更是杭州的3倍有餘。

它成功測試出了上海的消費底蘊,也告訴我們,魔都之魔,貴在有品質的消費意識,不是簡單的物慾疊加。沒有任何理由的花錢,上海人是看不上你的。

但有消費,空間不死;空間不死,地產無憂。

K11,太古,恆隆,都各自先後玩出了調性。

下一個會是誰?

世茂最不服氣,發誓玩出新境界。

9月28日,世茂在上海南京東路開業了一個上海世茂廣場,決心用一張「年輕牌」幹掉香港前輩。

項目是老項目,但經過90%的換租率後,等同於一個新商業。南京東路地處當年上海租界,也是如今上海商業核心,這些概念加持,都讓世茂左右掂量。

國際大師重新設計了外立面,內部改造歷時一年半,花掉的錢超過了3億元。具體怎麼超值,這張紅色飛天梯,便是神來之筆。

一勺言|新上海滩

招商也不走尋常路。通常我們認為的商場人氣之王——餐飲業態,僅僅佔到了23%,僅比娛樂業態高了2個點,最主打的是零售業態,佔比超過53%。

這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是不是?!其實,上海世茂廣場也沒有覺得自己多牛,就是任性了一點,臉上貼著一個半里外都能看到的隱形標籤:

「35歲以上,非誠勿擾。我們更歡迎20—35歲的潮流人口」。

姿態很囂張,是因為它一開業便拿出了一張時髦清單。這是一張專供「潮流人口」的消費菜單:

1,NIKE全球旗艦店

2,M豆巧克力世界亞洲唯一旗艦店

3,樂高亞洲首家城市中心旗艦店

4,絲芙蘭亞洲首家概念店

5,Dior迪奧香水化妝品全國首家精品旗艦店

6,世茂Hello Kitty上海灘時光之旅

7,星巴克臻選店

8,上海首家Champion旗艦店

9,潘多拉中國精品概念店

10,人氣網紅店

11,麵粉共和國

12,風靡全球的冰淇淋ORO新形象首店

13,日食記首家線下體驗空間

14,西西弗中國首家旅行主題書店

15,全國第一家YOHO!BLU店

16,感光全球環球旅行快閃空間

..........

我必須承認,我被「嚇住了」。至少十個品牌,我完完全全是它的陌生人。

這張「年輕潮牌」出牌後,後面還跟著三個高級兄弟。

上海世茂大廈,上海世茂深坑酒店與世茂Hello Kitty上海灘時光之旅,將陸續在年內開業,致敬上海市目前正傾全市之力打造的上海購物節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如果加上它們,世茂的商業大版圖,共計四大產品線,將齊齊整整展示在過去的29年時間裡,世茂的商業「小成績」。

我一直覺得,不管是做生活配套服務商,還是做美好生活提供商,都是很需要資格的,不是張嘴即來。

其中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足夠數量的基礎設施用來當容器。比如,數量眾多的商業物業,就是世茂參與美好生活競賽的底氣。

過去三四年,世茂的全國擴張格外表現出開發與投資兩條腿走路的特徵,商用物業的發力,清晰可見。從深圳開始種菜澆水到上海正在開花結果,我們對世茂在商業上的最新一輪下注,印象極其深刻。

如果說住宅開發是為了吃增量飯,那麼,商業投資則是為了吃存量飯,通過運營提升租金,讓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更穩健,更對下行週期有對沖能力。

因此,這樣看來,一個體量僅有58000平方的上海世茂廣場重裝開業,不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事件。

它對世茂可能意味著三件事情:

1,它是一個面向未來消費的運營試驗,年輕人口是測試主力;

2,存量物業的改造與併購可能是擴張路徑。萬科有針對城市核心舊物業的「曼哈頓計劃」,世茂也有自己的版本。

3,租金提升是最直接的目的,運營手藝的長進,則是最美麗的意外。

這三件事情是逐步發酵出來的,但感受最直接的將是南京東路那些被潮流品牌擊中的第一批本地年輕人。

到今年年底,還將發生另一幕真實的場景:前往上海灘的外地年輕遊客,他們第一天入住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然後在隔壁的上海世茂廣場樂高主題店購買紀念品,去Hello Kitty上海灘時光之旅,檢驗下少女心指數,晚上在網紅店就餐,在兩天遊玩迪斯尼與外灘後,他們在第四天啟程前往位於佘山的上海世茂深坑酒店,親身體驗國家地理雜誌記錄的那份深坑之旅。

如果這座58000平米的「小試驗」成功了,我賭100元,你將無法忽視它們繼續擴張的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