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首脑会议定下来的,湖南这家国际机构大有来头

9月13日至14日,第三届亚欧城市水管理研讨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33个亚欧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界代表近300人,围绕“水”话题,开展广泛交流。

丰富的湖南元素引人注目,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在开幕式上,分享了来自三湘四水对于城市水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亚欧首脑会议定下来的,湖南这家国际机构大有来头

一位来自湖南的官员,为何在国际会议上分享水话题?这个会议与湖南又有怎样的渊源?

多年水资源国际合作的产物

成立于1996年的亚欧会议,是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之间的政府间跨区域对话论坛,也是联结亚欧两大洲的唯一对话和合作机制,现有包括中国在内的54个成员(包括52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

2002年在长沙,由中国科技部与法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共同举办,湖南省科技厅联合省水利厅、省林业厅承办了亚欧水资源管理研讨会,通过了《亚欧会议水资源管理科技合作长沙宣言》。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举办的规模较大的一次外事活动。”湖南省水资源研究和利用合作中心(以下简称“省水资源中心”)主任张灿明介绍,作为此次会议重要成果之一的《长沙宣言》,对外树立了湖南的良好形象,也为湖南在水资源研究和利用方面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亚欧首脑会议定下来的,湖南这家国际机构大有来头

外国专家在湖南进行科考

2005年,科技部与欧盟正式启动了由亚欧近30个国家参与的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亚欧会议水资源科技合作平台”的建设工作,并确定湖南省科技厅作为该项目亚洲参与机构的总协调方,项目执行期为4年。

自此,亚欧20多个国家的50多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代表,就节水、洪水防治、污染控制、水资源管理机制以及流域管理等5个课题,开展了长达4年的国际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2009年,亚欧水资源管理国际论坛暨项目结题会议在长沙举行,项目欧洲总协调方法国国家地质局代表宣读了会议通过的《长沙倡议》:“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继续开展亚欧水资源国际合作。”

亚欧首脑会议定下来的,湖南这家国际机构大有来头

2011年8月22日,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成立当日,中心和亚欧会议成员共同签订合作伙伴关系意向书

湖南境内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00余条,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

张灿明表示,湖南“一湖四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任重道远,技术与市场需求强烈,同时因湖南拥有水资源禀赋的天然优势,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创新技术与涉水工程建设的成功案例,也是选择在长沙设立常设机构的先决条件。

2010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在中国湖南建立‘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倡议,得到会议成员积极响应。

次年,在科技部和外交部的指导下,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简称“亚欧水资源中心”)在湖南成立。这是亚欧会议机制下首家在华设立的实质性合作机构,也是落户湖南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

与此同时,湖南省政府设立“湖南省水资源研究和利用合作中心”,主要承担亚欧水资源中心秘书处的工作。

读懂湖南的“水开放窗口”

亚欧水资源中心到底承担了怎样的职责?

张灿明介绍,亚欧水资源中心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性科技类社会团体,由亚欧会议成员在水资源研究和利用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非政府组织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共同组建而成。

“简单地说,就是亚欧会议各成员方围绕‘水’进行对话与合作的一个载体和渠道。”张灿明说。

目前,亚欧水资源中心已与英国、新加坡等国的53家知名涉水机构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动形成了集“亚欧水资源政策信息服务平台”等4个平台于一体的协作网络,打通了亚欧区域涉水的政、产、学、研、用方面的信息、数据资源瓶颈。

省水资源中心成立后,联合亚欧合作伙伴共同举办了19场次创新合作主题研讨会,并面向泰国、巴基斯坦等国举办了6期与中小水力发电技术相关的国际培训班,为推动我国中小水电制造产业技术和产品“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亚欧首脑会议定下来的,湖南这家国际机构大有来头

2016年10月,亚欧城市水管理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亚欧会议各成员方与会代表每次来到湖南,都会惊叹于湖南的发展变化。每年的国际论坛上,湖南‘水’元素必不可少,中国、湖南的专家都会推介分享湖南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张灿明说。

在今年亚欧水大会湖南水安全技术创新展会场上,来自中国的8名专家展示了长江生态大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湖南“一湖四水”综合整治成效,给亚欧各国提供了样本和经验借鉴。

“这是亚欧国家读懂湖南的一个‘水开放窗口’,依托这一平台,湖南水故事在亚欧区域内传响。”张灿明说。

2016年7月,第十一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也充分肯定亚欧水资源中心所作的工作,在大会通过的《主席声明》中也明确提出,“首脑们充分认可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所发挥的作用”。

为治理洞庭湖引进科技外援

被誉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是湖南、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湿地。亚欧水资源中心成立以来,围绕“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主题召开的专题研讨会达10个以上,相关的研究成果、科技合作项目也在逐渐增多。

亚欧首脑会议定下来的,湖南这家国际机构大有来头

外国专家在湖南进行科考

“目前,制约洞庭湖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缺乏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核心技术和集成技术体系支撑。同时,因为对整个湖泊及流域监测管理缺乏长期有效且实时快捷、准确的监测、监管,数据资源缺乏系统整合和有效利用,难以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化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小明多次参加亚欧水资源相关主题论坛,他说,近些年来,在洞庭湖治理过程中,亚欧水资源中心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012年,依托高校、科院院所,重点建设了洞庭湖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3个国家级野外科研实验站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依托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了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东江湖分中心。2015年成立了东江湖水环境保护院士工作站。

亚欧首脑会议定下来的,湖南这家国际机构大有来头

2015年5月,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院士工作站在资兴市白廊乡江口村揭牌

2016年,中日双方又联合申报了“洞庭湖区农村水环境改善”(第二期JICA)项目,为期3年,以农村水环境改善为目标,将项目成果向农村推广。

今年,以洞庭湖为核心,启动了共建洞庭湖流域综合基地的工作,准备打造国际一流的涉水智能监测与数据采集公共服务平台。李小明表示,通过搭建科研基地,实现涉水优先领域的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并示范,对洞庭湖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产生实质性的示范辐射作用,“这将是亚欧水资源中心为湖南带来的最大利好。”

“亚欧水资源中心作为落户长沙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湖南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特别是洞庭湖治理方面,大有可为。”张灿明透露,下一阶段,亚欧水资源中心将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重点围绕环境治理战役、中央环保督查整改等重大事项,实施一批重大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示范工程。“组织在湘优势研究机构与企业‘走出去’,推动湖南优秀环境保护技术与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也是下一步重点开展的工作。”

END

文|湘声报记者 李飞

美编|陈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