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戏曲的功法】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段婉转悠扬的唱段可能无法引起戏曲“门外汉”的共鸣,但一段功夫活儿,肯定能够引来叫好连连。今天的《戏码头》小课堂,将为大家讲解戏曲舞台上的功法,有别于我们之前科普的戏曲“四功”,这里的功法主要指整体的表现形式,结合了“做”“打”和“舞”!

1、毯子功: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是戏曲演员各行当均需掌握的表演技艺。通过对毯子功的练习,使演员的形体动作更为协调,还可以增强其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对各种动作的控制能力。演员需要掌握和运用翻、腾、扑、跌各项技艺等基本功夫。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以京剧为例,大致包括:

①基础功,如拿顶、下腰、前桥、后桥、虎跳、踺子、跺子等。

②单筋斗,又叫短筋斗,包括单小翻、单前扑、单提、单漫子、单蹑子、单云里加关、单折腰等。

③长筋斗,又称大筋斗,即两种以上筋斗的组合,并借助助跑完成者。

④桌子功,指筋斗下桌、过桌、上桌等。

⑤弹板功,这是近年来从杂技、体育项目中吸取演化来的项目,如弹板前扑、高台弹板等。

⑥软毯子功,属扑跌类,包括抢背、吊毛、虎跳等。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2、腰腿功

指戏曲演员所要掌握的腰腿功夫。没有腰腿功夫就无法灵活自如地掌握身体重心的转移腾跃,腰腿功还能使演员的身段动作优美协调。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像鹞子翻身、涮腰、飞脚、旋子、探海、铁门槛、朝天蹬都属于腰腿功。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3、甩发功

指戏曲生行演员所要求掌握的利用头上所戴的“甩发”表达即定情绪的功夫, 一般当遇到悲愤、惊恐情境时使用。生、净、丑等角色在头顶上扎束一绺长发,称“甩发”;旦角在“大头”右边分出一绺头发,叫做“发绺”。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甩发分“通梢”、“倒栽”两种。“通梢”的发梢是尖的;“倒栽”的发梢是齐的;一般长度以垂至腰间为宜,丑和穷生略短。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4、翎子功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翎子,是插在盔头上的两根约五、六尺长的雉鸡翎,除起装饰作用外,还通过舞动翎子,作出许多优美的身段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心情、神态。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翎子功,即舞动翎子的技巧、功夫,俗称“耍翎子”,一般包括“涮翎”、“掏翎”等。生、旦、净、丑各行脚色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翎子生”)一行。插戴翎子的多为英武(如周瑜)、勇猛(如杨七郎)、慓悍(如典韦)或暴戾(如屠岸贾)的人物。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5、髯口功

戏曲人物所戴的假须,统称髯口,用牦牛毛或人发制成。戏曲表演中,常借助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称耍髯口。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 、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其中有些是单项动作,有些可以组合一起连贯使用,必须与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情绪。如搂髯多用于昂首观望与低头俯视;撩髯多表现思忖和自叹;推髯多反映慨叹;捋髯多展示安闲;抖髯多用于惊怕;吹髯则反映生气等。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6、水袖功

戏曲服装中的蟒袍、官衣、褶子、帔等多在袖口上缝有一段白绸,称水袖。演员可以利用水袖的舞动表现剧中人的感情和增加形象的美感,如“抖袖”、“翻袖”、“扬袖”等。水袖技巧的基本要领在于肩、臂、肘、腕、指等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有经验的戏曲演员在水袖技巧上各有自己的创造,如程砚秋曾将水袖的技巧归纳为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等10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结合,表现人物的多种情绪。有些地方剧种的水袖长约3尺,舞动起来更具特色。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7、扇子功

戏曲演员常借助手中的扇子做出种种动作,用以表现人物的感情。小生和花旦使用最多,技巧更为丰富。戏曲舞台上使用的扇子,有大折扇、小折扇、团扇(宫扇)、羽扇、蒲扇、竹扇、鹅毛扇、芭蕉扇等。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基本动作有挥、转、托、夹、合、遮、扑、抖、抛等。通过这些动作的组合,配合身段,可以衍化出各种舞姿,以表现人物情绪、刻画人物性格。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舞台上,每一位演员都必须掌握各项基本功,才能为观众呈现更立体的角色刻画!

「戏码头开课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功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