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大降温:九成项目死了、九成币种跌了

区块链大降温:九成项目死了、九成币种跌了

作者Leo刘尊

还不知道区块链?那你就out了。

还在讨论区块链?那你也不见得有多in。

这两句话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正成为区块链的现实——这个曾让无数人热血沸腾概念,现在似乎已经开始降温。

曾经三点无眠,如今「洗洗睡了」?

1、舆论&媒体降温:区块链从「全民热链」走向「移情别链」

吃瓜群众最先觉得区块链凉了的,大概是发现朋友圈又恢复了「百家争鸣」的状态,要知道此前不少人的朋友圈,曾是清一色的区块链。

微信指数显示,90天内,关键词「区块链」的指数经历两次高峰后逐渐降低,3月25日当日仅481万,比最高峰值时的2844万,降低了近500%。微博指数与百度指数也显示,区块链指数日渐走低。

区块链大降温:九成项目死了、九成币种跌了

「不是凉了,是之前太热,(如今)回归正常」金色财经、火星财经的区块链专栏作者汪彪告诉氢媒工场,他还认为,区块链的热度应该更低。

「之前太热」的主要原因在于「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群」的「煽风点火」。2018新年伊始,这个微信群突然名声大噪,它是由徐小平、薛蛮子、蔡文胜等风险投资大佬和科技圈人士,以及汪峰、高晓松、佟丽娅等演艺界人士组成的微信群,号称价值「1万亿市值」。这个区块链群的诞生,将公众对于区块链的关注度提升至最高点,一时间区块链养鸡、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区块链保险、区块链社交层出不穷,甚至连保洁阿姨都能聊几句去中心化。

随后,各类以「三点钟」开头、以学习、分享、培训为名的微信群人数飙升,而以区块链为名的公众号更是如雨后春笋——新榜数据显示,目前名称中带有「区块链」三个字的公众号已超过40万。

区块链大降温:九成项目死了、九成币种跌了

随即,以大佬聚集的「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群」为顶点,以区块链公众号和普通区块链微信群为底角的造势铁三角,卷起了一阵「区块链」春风。如宗教思想一般传播开来,其信仰者与投机者的惯用话术是「错过了互联网,你还要错过区块链吗?」或「区块链将改变世界」。

然而,一夜春风后,随之而来的除了「梨花开」,还有「倒春寒」。

随着朱啸虎坚定唱衰区块链,以及李开复、吴世春等知名大佬纷纷退出三点钟群,这个IP的关注度逐渐变弱。要知道,三点钟群可以看作整个区块链圈的热度风向标。

另一方面,区块链新媒体的优质内容输出,也遭遇着某些困境。

「我感觉我一个人负责两个领域的两个号,看不太过来」零壹财经主笔孙爽告诉氢媒工场。她此前主要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垂直媒体撰写原创分析评论,如今,随着零壹财经旗下的一个网贷理财公众号转型区块链,她需要同时兼顾两个领域的内容创作。

「我焦虑的是每天有太多信息要获取,太多文章要看」她说,「人才真的很难招,培训人才太贵,市场上懂的人也没几个」。对了,那个转型区块链的公众号目前平均每两天发表一篇内容,内容不是很长,有原创也有非原创。

这种内容生产力不足的情况,并非个例。实际上,能稳定输出优质内容的平台可谓凤毛麟角。根据清博大数据统计:除了类似TOP3账号,多数公众号维持每日一篇原创的推文已是极限。

此外,各类区块链微信群似乎运营的也不太理想。

氢媒工场亲历后发现,大量所谓区块链培训/学习群,都需要转发该群的广告海报到朋友圈,且规定不能删除,否则将被踢出该群,这让不少人极度反感,加入不到1小时就主动退了;此外,微信群成员除了发自己公号推送外,基本沉默不语。很快,绝大多数区块链微信群成了广告群或僵尸群。

区块链大佬们的势能日渐减弱,新媒体的声量逐渐降低,再加上区块链微信群沦为广告群、僵尸群,区块链热度持续走低自然不可避免。

2、币圈投资降温:遭遇熊市,9成币种下跌

加密货币可以说是互联网史上继P2P以来离钱最近的玩意儿了。同时加密货币也是区块链技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大范围应用的项目。

可以说,币价的走势几乎就是区块链的「温度计」。

然而,加密货币市场近来正遭遇熊市。

就在昨天(3月27日),Twitte表示将加Facebook和Google的阵营,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禁止ICO及加密货币的广告。而此前,摩根斯丹利、高盛等投行也纷纷唱衰加密货币,国内官媒也纷纷发文告诫投资者警惕风险,监管大棒随时可能落下。

科技霸主、顶级投行、官媒风向甚至政策监管,无一利于加密货币,熊市当然如期而至且极有可能是未来常态。

公开数据显示,比特币本周一度下跌8.7%,且失守8000美元关口。数据显示,本周一(3月26日)比特币价格交投在近7886美元水平,较一天前下跌超过600美元。

不仅仅是比特币,其他加密货币今年以来的跌幅也超过了两位数。数据显示,比特币现金今年下降了约29%,以太币下跌45%,而莱特币自1月1日以来下跌了40%。开年以来,市值排名前100的币种有90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区块链大降温:九成项目死了、九成币种跌了

▲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价格涨跌幅情况(2017.1.1-2018.3.27)

加密货币降了,区块链自然同步凉了。

实际上,区块链之所以火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币圈中的「快钱效应」——人人都盯着那些致富神话,试图利用这个「距离钞票近在咫尺」的概念快进快出捞一笔,却没发现这不过是「幸存者效应」作祟——那些炒币巨亏者已消失在人海,但他们却是绝大多数。

而炒币ICO的门槛之低,让普通人也能幻想一夜暴富,某专家估计国内“币圈”的总人数已达数百万。殊不知,当某个敛财技术被普遍接受看好,那它就与广泛普及的韭菜种植技术无异。

3、创业&资本降温:九成项目死了,资本惊觉是寒冬

区块链的狂潮,在舆论与媒体中退去的同时,也在创投圈内失去了潮汐力。

据知名咨询机构德勤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 年在著名开发平台 GitHub 上推出的超过 2.6 万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项目中,目前已经有超过 92% 的项目长期处于不活跃状态,濒临死亡。(GitHub是一个为区块链项目提供代码的开发平台。)

区块链大降温:九成项目死了、九成币种跌了

九成区块链项目都死了?是的,这就是现状。

某区块链创业项目的创始人阿宝告诉氢媒工场,自己从前是媒体人,年初辞职开始区块链创业,创业项目仍停留在「考虑方向」的阶段,一个方向是社交,另一个是交易平台。他们团队不大,但已经在准备研究开发了。他向氢媒工场介绍了许多项目的设想和目的,然而当我们问到,是否能一句话概括项目?他却表示「这可难到我了」。

这种「边做边想」情况普遍存在于区块链创业潮中。

「我们做孵化器之前看了好几百份白皮书,质量高的不到5%,95%都是处在幻想阶段的,并没有理解技术的本质。」福泉投资CEO乔治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如是说。另一位投资人也对媒体说「我们近两个月来看了200多个项目,只投出了一个。」

同时,在具体落地场景上,区块链项目也遭遇着巨大困境。鲸准数据近日发布的《2018区块链商业落地情况分析报告》显示,绝大部分与区块链结合的商业场景仍然处于探索期,社交、溯源等还处于市场启动期,进入高速发展与应用成熟阶段的区块链场景寥寥无几。

区块链大降温:九成项目死了、九成币种跌了

「大家新闻看到的大部分场景为区块链而区块链,真正有实际价值的区块链应用还很少。大多数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为了趁热点,做个POC,再做个PR,就结束了。公有链的问题主要还在于性能问题,还没法适应大规模应用...」某区块链项目创始人、浙大计算机博士黄步添在一次圆桌对话上说。

4、写在最后

目前的区块链仍是不成熟的小众技术,它本就只属于币圈、科技圈或是创业圈。正如阿里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所言「区块链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而之前「全民热链」的现象不过是币圈一夜暴富的神话,以及徐小平、薛蛮子、蔡文胜等大佬利用自己关注度产生的势能,强行突破一个个圈层造就的全民话题,是媒体舆论的「假春天」,这误导着一大批创业者疯狂涌入。

他们跑步入场,他们磕头入教,他们边干边想,最后低头退场。

恨明显,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落地的进度无法跟上篇篇10万+的疯传速度。关于区块链的讨论逐渐从技术商业上升到形而上的思维方式、政治哲学甚至宗教信仰。

所以,区块链近来逐渐降温,与其说是「回归理性」,不如说是「停止疯狂」。

然而大浪淘沙,在潮水逐渐褪去的今天,创业者或许能成长,而媒体人也在庆幸。「不火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时候」汪彪对于区块链凉了的问题如是说,「继续写,等待下一波反弹」。孙爽也在这个问题上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我希望这波过去,我能沉淀出点核心能力,要么是写文章的能力,要么是对区块链的理解」。

区块链不是「三点钟无眠沸腾的摇滚乐」,区块链是「一小把枸杞泡水的保温杯」——它需要时间沉淀。同时,它也更需要回归商业与场景,回归解决需求提升效率的工具本源。

区块链凉了!这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