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走出爭論實幹興邦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我國實行的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要求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民營經濟地位與國企改革的爭論再次成為輿論焦點。所謂“私營經濟退場論”更一度在網絡上熱傳,引發各種爭議。現在,習總書記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既是正本清源,也是對社會關切的及時回應。

多位民營企業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向全社會釋放了明確信號,“穩定了大家的心思,讓民營企業可以專注轉型升級”。

為什麼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中國啟動改革開放到今天,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事實證明,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正是因為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極大地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實踐中相得益彰,中國經濟也才能取得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

令人遺憾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也伴隨著一些無謂的爭論。最早是“姓社姓資”,後來是“姓國姓民”,最新的這一輪爭議其實仍是“姓國姓民”爭論的延續而已。

在幾年前“姓國姓民”爭論中,《人民日報》發表的《超越爭議,公平競爭》的署名文章認為:“20世紀90年代初‘姓社姓資’問題的突破,大大解放了思想,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掃清了障礙;今天,在特別需要鼓勵創新創業、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群體的時候,如果能摘掉企業‘所有制標籤’,消除‘所有制鴻溝’,突破‘姓國姓民’的桎梏,必將是生產力的又一次解放。”在新一輪“姓國姓民”的爭論中,回顧這篇文章仍有意義。

眾所周知,“姓社姓資”曾是中國改革開放路途上的一個癥結,也正是伴隨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南方談話”,解開了這個結,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才得以跨越式進步。

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為何還要被另一個類似“姓社姓資”的爭論,消耗各方的精力和資源?

其實,超越、走出無謂爭論之後,會發現大量緊迫實務就擺在眼前,而這需要包括國企、民企在內的各種市場主體共同協作才能解決。

關於國企,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必須一以貫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必須一以貫之。”深化國企改革的一大目標在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企業從行政式治理模式向經濟式治理模式的轉型,以加快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靈活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對國企來說,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可謂時不我待。

關於民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為民營企業營造好的法治環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在當下各地為吸引民資競相祭出各種優惠措施的時候,習近平的講話是一個重大信息:民企渴望公平競爭,競爭會讓社會受益,而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才能給各種市場主體提供公平競爭的空間。

過去面對“姓社姓資”爭議,鄧小平的辦法是“不爭論”,或許現在仍然需要這種智慧。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中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沒有比埋頭實幹更重要的事情了。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實為一錘定音。至此,圍繞所有制而產生的各種紛擾可以休矣。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