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被打死,父母才知道他在學校天天挨打!

15歲少年被同學毒打4小時喪命,央視的採訪讓家長和老師陷入沉思:

4月23日,山西運城絳縣衛莊鎮下村,一位名叫張超凡的15歲少年在網吧被6名同學毆打長達4小時後死亡,4小時中無人阻攔、報警。事發當天凌晨4點左右,張超凡父親的手機接到120打來的電話,說張超凡在網吧快不行了,讓他們趕緊去醫院。 在醫院急診室過道上,田雪娟夫婦又遇到三個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仿的孩子。其中一個還是兒子的同學,還去他們家吃過飯。他們告訴田雪娟,他們在網吧玩,在二樓發現張超凡叫不醒就打了120。

田雪娟的丈夫張宏偉迅速向當地公安局報了案,警察第一時間趕到,控制了現場,並查看網吧的監控視頻,迅速確定了犯罪嫌疑人。讓田雪娟萬萬沒想到是,打死她兒子的兇手就是送她兒子去醫院的那三個孩子,以及她在網吧門口遇到那幾個孩子。案發第二天,當地警方通報,公安機關對六名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拘留。這六個孩子都是絳縣華晉學校的在校或休學學生。

5月初,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針對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

你的孩子在學校,真的安全嗎?

對於校園欺凌事件,最可怕是:你的孩子被欺負了你可能壓根就不知道,就像上面新聞中張超凡的媽媽,兒子去世後,她才知道兒子在學校竟然“幾乎天天被打”。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孩子留下的手機上,田雪娟找到了自己兒子被打致死的一些線索。在一個QQ學生群裡,她看到學生們之間這樣的談話內容:

“那怎麼下那麼狠的手”

“張超凡幾乎天天被他打”

“當時把張超凡嚇得,都跑出學校了”

……

這讓田雪娟第一次瞭解到兒子生前在學校的遭遇。

通過張超凡的遭遇,可以看出校園欺凌有一定的特點,只有瞭解了這些特點,家長們才能更好的保護孩子。

關於校園欺凌的問題,先來看一組數據:

1、平均每7分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欺凌。欺凌發生時,只有4%的情況有大人介入幫助,11%有同齡人介入,高達85%的情況沒有人出面勸阻和幫助。

2、據估計,每天有16萬孩子因害怕被其他學生攻擊和恐嚇而不敢上學。(數據來源:美國教育協會)

3、美國的學校大約有210萬校園欺凌者和270萬受害者。(數據來源:校園安全中心)

看完這組數據,你還會認為“校園欺凌”離你的孩子很遠嗎?

在中國,也有相關組織對校園欺凌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結果發現,校園欺凌呈現出低齡化、群體化、反覆性的特點。

兒子被打死,父母才知道他在學校天天捱打!

孩子遭受校園暴力的跡象

很多孩子被欺負後,有的會感到很羞恥或者害怕被家長責罵,有的則擔心家長為自己出面後,惡霸反而會變本加厲,所以選擇沉默,如上面調查所示,52.6%的學生因為怕丟臉而不求助。

在孩子選擇沉默的情況下,就需要家長們通過對自己的孩子多瞭解、多觀察,發現反常行為要及時瞭解並反映給學校。當你的孩子出現以下不尋常的表現時,都是很重要的信號,如果感到可疑,一定要注意:

1.不願意上學了

如果平時很乖巧、總是準時上學的孩子忽然出現無端逃學、裝病請假的現象,家長們可要注意了,有可能不是因為孩子厭學、不想上學,而是在學校被人排擠、欺負。

2.個人物品丟失或者損失

如果孩子的鞋子、文具、衣物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者破損,家長就要留心。

3.身體傷痕

身體出現傷痕是最直觀的信號,如果孩子身體表面無緣無故出現淤傷、抓傷等人為傷痕,有可能是遭遇過暴力傷害。

4.睡眠出現問題或者沮喪、沉默寡言

失眠、噩夢、尿床等問題也是孩子遭遇暴力侵害時可能出現的表現。

兒子被打死,父母才知道他在學校天天捱打!

5.上廁所習慣改變

孩子非要回家才上廁所?學校廁所很可能已經成為他在學校受到傷害的暴力場所。

6.自尊心受挫

如果孩子經常回到家都帶著傷心、沮喪的情緒,很可能在學校受到言語誹謗等精神方面的傷害。遭遇校園暴力的孩子,可能會變得很依賴家長,並且變得孤僻、怕生,而且顯得很沒有自信。

7.自我傷害傾向

受到校園暴力侵害的孩子,很可能會出現自我傷害或自虐的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傷害甚至是自殺行為,家長都要予以高度重視。

兒子被打死,父母才知道他在學校天天捱打!

當孩子出現以上一個或幾個的不尋常表現時,雖然不一定是由於受到暴力欺凌所致,但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號,如果你感到可疑,就要注意起來。

其實要發現孩子在學校是不是受到欺凌的信號有很多,遠遠不止這些,關鍵在於家長要和孩子、老師多溝通,仔細觀察,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這些信號,才能真正做到“察言觀色”。

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

很多家長得知孩子被欺負了,反應往往是兩極的,要麼是震怒,立刻帶著孩子去找欺負人的同學“算賬”,找老師、找學校,恨不得你打我一下、我還你兩下;也有家長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和孩子一起忍氣吞聲,其實這兩種都不是科學對待校園欺凌的態度和方法。那麼正確的態度和策略應該是什麼呢?

1、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這些策略不妨試試看。

策略一:冷靜傾聽,客觀分析

孩子被欺負,作為家長最困難的一件事就是客觀冷靜分析問題。為了不犯錯誤,大人要冷靜傾聽,客觀分析。不能摻雜過多個人感情,不能越界。 家長也可鼓勵孩子去跟其他信任的大人和朋友傾訴,例如,阿姨,哥哥姐姐或者老師,他們都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

策略二:不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有的家長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心態,告訴孩子“你太敏感了”。記住,這不是讓孩子獨自面對的時候,被欺負後,你的孩子需要比惡霸更強勢的人支持自己,幫助他處理這種問題。

策略三:與孩子多交流,表達關心

家長可以與你的孩子交流自己的經歷,並表達對孩子的關心:“聽到你的遭遇我真的很難過。爸爸媽媽會在你身邊支持你的。”

兒子被打死,父母才知道他在學校天天捱打!

策略四:不要責怪你的孩子

不要說:“你肯定是做了些什麼別人才捉弄你!”通常一個孩子捉弄別人是沒有什麼理由的。責備你的孩子只會讓他閉嘴不談。

要讓你的孩子知道,不是惡霸故意針對自己,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被捉弄的對象。可能只是因為一個錯誤的地方,或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弱點都可能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策略五:與你的孩子想對策而不是幫你的孩子解決

你可能很生氣,想立馬幫你的孩子解決問題,但從長遠來說,這對你的孩子並不好。這不僅讓惡霸覺得你的孩子軟弱無能,也會讓你的孩子覺得自己軟弱無能。

2、如何避免被欺負,這些事情孩子必須知道:

當孩子受到欺凌時,你需要傾聽孩子的所言所述,嚴肅對待,告訴他欺凌行為是錯誤的,也讓孩子知道要用合法的方法,制止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告訴孩子你會幫助他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在日常的學習中,也要掌握一些方法和原則,可以幫助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①給孩子的穿戴和學習用品要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②告訴孩子在學校不要主動與同學發生衝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③告訴孩子上下學和活動時儘可能結伴而行;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兒子被打死,父母才知道他在學校天天捱打!

④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

⑤如果遇到校園欺凌,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

⑥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拖延時間。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採取向路人呼救求助。

⑦受到這種暴力以後,很多人都是被威脅報案的話會受到報復,但還是應該告訴孩子,碰到這種事情一個是不要沉默,再一個是不要再以暴治暴,要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兒子被打死,父母才知道他在學校天天捱打!

如果你的孩子受到了“校園欺凌”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並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諮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受到,也要把處理方法告訴他,讓他再遭受暴力時,保護好自己。

願“校園暴力”早日消失,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校園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