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爲什麼不能殺?

浮生如夢149004130


溥儀能不能殺,這個問題我看下面已經很多人回答了,各種原因各種理由,都分析得挺到位的,不過也難說哪個是真正的原因。

簡單說,溥儀不是不能殺,而是不便殺,每次都有兇險的時候,但每次都安全過關了。

以下,不如分階段、按現實可能性的角度來分析吧!

應該說,溥儀這輩子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他被殺的概率遠遠高於常人。



但總的來說,他極有可能被殺的概率主要出現在以下五次:

第一次是辛亥年。南方鬧革命後,革命黨是堅決要求推翻清廷的,而之前被攝政王載灃一腳踢回老家的袁世凱,如果他順應南方革黨的呼聲,順勢把清廷滅掉,也不是沒有可能。

另外,當時日本人也在勾結一些皇族親貴(其中也包括了被日本人買通的革命黨在其中慫恿)企圖將溥儀送出關外製造滿洲獨立的事實。

當時,這個陰謀幸好沒有實現,否則這6歲的溥儀小娃娃會如何還真不好說,他可能被袁世凱以叛國的名義誅殺,也可能被日本人、皇族親貴等另外置換,都很難說!



第二次是1913年的北京餅變,當時據說是袁克定等人勾結北洋系將領企圖衝進紫禁城劫持溥儀(說白了就是劫殺溥儀),然後推袁世凱黃袍上身稱帝。

所幸的是,當時的禁衛軍擋住了那些北洋亂兵,最終的立帝行為變成了一場劫掠民財的大劫難,是為“北京餅變”。

當然,這次的事件也往往被說成袁世凱藉以拒絕南下就任臨時大總統的陰謀,但實際情況真不是如此,雖然確實有這個效果。

第三次在1924年底的馮玉祥驅逐事件。馮玉祥是辛亥年的老革命黨,其曾宣稱,在1917年張勳復辟時,他就想衝進紫禁城的,但那次段祺瑞沒給他機會。

不過這次呢,馮玉祥成了北京的主人,於是順理成章的將溥儀趕出,當然,老馮當時也是窮怕了,將溥儀趕出只是事實的一面,另一面則是要靠搶劫發財發軍餉買武器罷了。

1924年底這次,應該說也是比較兇險的,畢竟,當時溥儀手無寸鐵,毫無自我保護力量,而這些革命黨的會做出什麼,不好說!



第四次是溥儀給趕出宮後,之後逃到了天津,後來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並誘使溥儀前往東北成立偽滿洲國。

按說,這次對溥儀本人來說是好事,但其中過程也有不確定,如被日本人謀害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最終,溥儀和日本人“親密合作”,最終維持了13年的康德時期。

第五次,是抗戰結束時溥儀被蘇聯人擄到遠東,如果按當年處理尼古拉二世的方法,溥儀這回肯定是死定了,不過念在溥儀是外國人的份上,蘇聯人最終將溥儀送回了中國。



到這時,溥儀是再也沒法折騰了,也就此進入了最安全的時期。因為我方無意殺他,反而對改造了他極有興趣,最終,溥儀也算是善終了吧!

所以嘛,不是為什麼不能殺溥儀的問題是,而是每次殺機出現時,為什麼要殺他?

沒有理由,逢凶化吉,對吧?溥儀真是託了他老祖宗的福!


坑爹史冊


沒什麼不能殺的,不過是沒殺而已,因為殺了溥儀,付出的代價遠比得到的好處要大,所以沒必要這麼做,這個道理,袁世凱明白、北洋軍閥也明白,後繼者更加明白。

末代皇帝溥儀,其當上皇帝更多是一種無奈,沒有他選擇的餘地,而他的一生也被皇帝這個身份所禁錮,即便他僅僅當了幾年皇帝。

溥儀登基的時候是3歲,宣佈退位的時候只有6歲,完全是個懵懂孩童,很多事情都是由其父攝政王載灃代理的。而

清廷的軍事實力大都被袁世凱控制在手裡,滿清貴族也早沒有東山再起的膽魄和能力,溥儀只不過是一面不耀眼的旗幟而已

可以說,在這短暫的皇帝生涯中,根本談不上溥儀有什麼錯,對人民,對國家的犯罪都是那些實權派的鍋。

在退位後的幾年內,溥儀的生活過得還算滋潤,這得歸功於清朝和平退位式的滅亡,而不是被革命徹底推翻,像查理一世、路易十四、尼古拉二世,都是死在革命的屠刀下,畢竟革命就是以推翻舊又秩序為目標,舊秩序的領頭人不死怎麼完成革命。

中華民國的建立大多說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但總歸來說,革命並沒有完全成功,而袁世凱本身是清朝的大臣,對君主制本身就有不小的擁護性,不然也不會搞稱帝這荒唐事。

清帝遜位,民國直接繼承清朝,袁世凱很清楚,殺溥儀很容易,但殺了他自己沒什麼好處,還惹一身腥,畢竟清帝退位可給清朝皇室攢了不少人氣,而且溥儀要是不明不白地死了,民國的合法性也將受到質疑,那些心懷鬼胎的分裂分子還不高興壞了。

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到軍閥混戰的風雨年代,也曾有一個短暫的復辟鬧劇。稍微長大些的溥儀被張勳拎出來復辟,在這件事上,溥儀是異想天開,而張勳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不過是拿溥儀當個幌子罷了。

不過經此一事,軍閥們也知道了溥儀的潛在威脅,這是一杆大旗,所以張作霖還給溥儀行過大禮,為的就是名正言順,不過這杆大旗最後差點被馮玉祥給砍了,溥儀被馮玉祥從紫禁城趕出來,優待條約進行修改。

離開紫禁城的溥儀寄居在天津,做起了寓公,日子也還逍遙。在這期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溥儀沒什麼價值了,不過頂著個遜帝之名而已,不會對誰有太大威脅,所以孫殿英明目張膽地挖了清東陵,也依舊能逍遙法外。

但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奮力在日本人面前說道溥儀的作用,20多歲的溥儀也還老做著復辟清朝的美夢,於是日本人就利用他這個心理,把他整到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這是溥儀人生中最大的汙點。

日本人沒事自然不會殺自己的傀儡,很快日本人發現溥儀的旗幟其實並不鮮亮,於是他們又勾搭上了汪精衛,建立起偽國民政府。這是對國民政府的直接挑戰,所以老蔣把刺殺重點放在了汪偽政權上,溥儀那邊山高路遠又不重要,也沒有什麼刺殺行動。

日本戰敗後,日本人是計劃送溥儀到日本的,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去成,被蘇林紅軍俘虜了,還曾在東京審判出庭作證。1950年8月1日,溥儀作為“戰犯”移交給我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約十年的改造。

獲特赦後,溥儀也認識到自己早年的各種錯誤,深有悔改之心,之後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公民,自食其力,也沒有搞什麼特殊化。

自古以來,殺前代皇帝,無非是擔心其復辟,但溥儀在解放後毫無復辟可能,沒有殺他的必要,相比殺了他帶來的政治影響,這可是得不償失。

殺個無權無勢的皇帝很簡單,可是丟了正統,缺了合法性,想要坐穩天下,總要多費幾番功夫,不如任他自生自滅,相安無事。


平沙趣說歷史


不是不能殺,不殺反而有更多好處,殺了呢,反而事惹禍上身,畢竟溥儀還是當過皇帝的,雖然沒有當多久。說到這個殺溥儀的問題,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曾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沒殺自己的父親,難道李世民不敢殺嗎?或者不能殺嗎?不是,那是因為和現在不殺溥儀有著一樣的原因。



說溥儀之前,我就先插一段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事情,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包括殺了自己的父親李淵,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在李世民派尉遲敬德殺了太子之後,立刻趕到了李淵的面前,原本的打算就是如果李淵執意反抗結果就是一殺了之,但是老江湖李淵瞬間就明白了,為了保住老命於是就選擇了向尉遲敬德服軟,所以才沒有殺死李淵。

那麼對於李世民來說這有什麼好處呢?李淵沒死對於自己的好處很多,畢竟李淵是皇帝,李淵選擇退位就不希望朝野震動,而是找到合適的理由把事情掩蓋,這樣一來就會把太子被殺的事情安定下來,而這正是李世民需要的,所以就以太子叛亂等原因直接告知世人,然後讓李世民順利繼位,這樣李世民不僅可以安安靜靜的坐上皇位,而且還不用擔心太子等人的勢力。



而今天的溥儀呢?也是一樣,而想殺溥儀的人就是袁世凱,袁世凱被人們稱作竊國大盜,但是他卻沒有蠢到為了做皇帝而去殺溥儀,可見不殺的好處多多,而殺了不但得不到好名聲,反而惹得一身腥,雖然當時的袁世凱搞復辟活動已經讓人們對他恨之入骨,但是畢竟也是當了皇帝的人,當然在袁世凱駕鶴西去之後,那些軍們也明白這個道理的,都是聰明人,所以自然選擇不殺。



溥儀雖然遇到了懂情況的人,但是因為當了這幾年的皇帝而得不到徹底的自由,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小毛孩,溥儀繼位的時候才三歲,退位時也只有六歲,而實權幾乎都在袁世凱的手中,所以換句話說袁世凱只是沒有皇帝這個虛名罷了,而權力早就是一手遮天,所以在很多時候清政府犯下發錯誤根本和這個小屁孩沒有半毛錢關係,多數是那些實權者做的。



但是溥儀自己因為曾經當過皇帝而一直夢想再次登頂皇位,因為他的身份的特殊性和他思想被日本人發現了,於是他就成了日本人的一枚棋子,被搞到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後來日本人發現這和溥儀根本沒什麼用,既沒有號召力也沒有威懾力,所以就慢慢的不了了之了,後來日本人盯上了落魄的汪精衛,這可是一個好對象,日本人為了汪精衛重新成立了一個國民政府來逼迫中國人投降,但是後來也失敗了。至於溥儀後來也算過得太平,沒有因為他以前的太多醜事而被殺人滅口。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第一,不殺前朝皇帝,是我國傳統的政治規矩。

中國的亡國之君數以十計,被俘虜的也為數不少,但亡國之君的下場也並非像大家想的一樣,死無葬身之地。


中國的政治文明,在南北朝以前都是比較文明的。劉邦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沒有殺他。王莽篡漢,沒有殺掉皇帝劉嬰。曹丕篡漢,對待漢獻帝也是相當不錯的。後來滅蜀漢俘虜劉禪,滅東吳俘虜孫皓,都沒有殺掉,而是封為侯爵,在洛陽過著優渥的生活。


真正殺前朝皇帝,是從南朝的劉裕開始的。劉裕篡晉,滅了司馬室滿門,因果報應,後來劉家也被人滅了滿門。從此之後,殺前朝皇室成了南北朝的規矩,宋齊梁陳代代相殺,直到隋朝統一,南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被隋朝俘虜,作為亡國之君,陳叔寶居然在長安過的非常奢侈,拿著隋文帝給他的俸祿和賞賜醉生夢死,真是命好。

隋朝滅亡時,宇文化及雖然殺了隋煬帝。但長安的李淵並沒有殺了隋恭帝,而是封為公爵,對待隋朝皇室總體較好。

五代時期比較野蠻,基本是代代想殺。北宋統一中國時,對待投降的割據政權皇帝,也沒有殺戮的,都是封為公爵留在首都。李煜被毒死的時候,已經在北宋生活很久了。

北宋滅亡,宋徽宗宋欽宗雖然飽受虐待,但都在金國生活了很久自然死亡。南宋滅亡之後,最後一位皇帝宋恭帝在元朝生活了足足47年!再挺幾十年能把元朝挺亡國了……在哪以後,中國就沒有再出現過被俘虜的正牌亡國之君,除了溥儀。

綜上所述,中國沒有殺投降皇帝的先例。因為新一個王朝需要得到合法性的證明,而不能展現自己是得位不正,所以不能殺前朝皇帝,而應該給予禮遇。

第二,殺溥儀並無必要。

清朝滅亡的時候,溥儀才六歲,民國哪怕最激進的革命黨,也沒有誰說過要跟一個六歲孩子過不去,所以他很安全。而且民國初年掌權的那幫人,都是北洋系的清朝舊臣,比如馮國璋等人對清朝相當忠誠,更有張勳這樣的愚忠派,更加沒有人敢動溥儀了。

後來溥儀雖然受日本人的蠱惑去了東北,當了那個狗屁“滿洲國”的皇帝,但是他也並沒有掌握什麼權力,只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連皇宮裡都說了不算,完全就是個吉祥物。

歷史上被殺的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餘黨尚在。

對於尚有力量且有抵抗意志的皇帝,當局是從不留情的。比如清朝對崇禎帝一直持肯定態度,但對南明的皇帝見一個殺一個。李煜被殺也不是因為他是亡國之君,而是因為他表現出對故國的思念。

對於溥儀來說,他被俘虜的時候清朝已經滅亡三十多年,旗人的力量早已經不復存在,復國更是不可能,實在沒必要為難他。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溥儀真的很懂事啊!

溥儀屬於共和國的改造典型,他非常明白自己所處得環境和位置,積極改造。對於侵略者的醜惡嘴臉,勇於揭發,配合政府,思想覺悟高著呢!

溥儀的那本自傳,本來自己起名叫《我罪惡的前半生》,是毛主席親自批示,才讓改名叫《我的前半生》的。

解放以後,溥儀積極參加社會看懂,屢次向中央表示“我可以做一點工作”,國家也確實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他最後在平民的身份中度過了一生,作為末代皇帝,這個結局應該說還是比較完滿的。


小約翰




因為溥儀具有很高的政治價值。

對於溥儀的政治價值,執政者可以有四種方案:一是擱置不用,但是可以留著日後使用,如袁世凱將溥儀鎖在紫禁城裡;二是拋棄不用,如馮玉祥將溥儀逐出紫禁城;三是好好利用,如日本利用溥儀成立“滿洲國”;四是如問題所言,將溥儀宰了祭旗。

但是可以確定,將溥儀宰了絕對是最愚蠢的做法。



溥儀是誰?

也許有人會對我提的這個問題嗤之以鼻,這還用問,清朝末代皇帝!當然沒錯,溥儀確實是清朝末代皇帝,但是這個身份背後卻隱藏著很高的政治價值。清朝是滿族這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但是最終因為辛亥革命,因為袁世凱,清朝“和平過渡”到了民國,幾乎沒有經過流血。但是主動退位的清帝溥儀,在當時仍然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這個政治地位不僅是在中華民國,也是在滿洲和蒙古,甚至是新疆和西藏。



袁世凱和北洋政府為什麼不殺溥儀呢?

民國肇始,人心甫定,說白了袁世凱和北洋政府是想借助溥儀與清朝最後的勢去穩定人心,尤其是穩定滿、蒙、藏、疆等地的人心。清朝皇帝乖乖交出政權,你們如果不好好優待他,我們怎麼相信你們呢?所以我們會在所謂的“優待條件”裡看到“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為什麼要給他們這些待遇呢?因為“滿、蒙、回、藏各民族贊同共和”,為什麼他們會贊同共和呢?因為他們是清朝和清朝皇帝的臣民。

只說滿族,你北洋政府如果敢殺溥儀,他們第二天可能便會在清宗室裡找個人供起來,然後扯旗自立,學學幾百年前的北元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這正是溥儀所蘊含的政治價值或者說政治能量。

此外,北洋政府裡其實也有很多滿清遺老,北洋政府不可能不照顧他們的情緒,即便是袁世凱這些人,也是滿清故臣。

袁世凱為什麼同意讓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裡呢?紫禁城雖然恢宏氣派,但說到底對於當時的溥儀而言也只是一座恢宏氣派的牢籠罷了,溥儀只要在皇宮裡,便處於監禁狀態,翻不起什麼風風浪浪。所以你想繼續保持皇帝的尊嚴,你想縮在裡面擺自己的皇帝架子,我為什麼不同意?



馮玉祥的“北京政變”為什麼不殺溥儀呢?

馮玉祥這廝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的行為,確實很拙劣,可以說日本能夠利用溥儀建立“滿洲國”有一半是馮玉祥的功勞,沒有馮玉祥,溥儀還被關在紫禁城裡想象外面的花花世界呢!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的目標是趕曹錕下臺,然後自己控制北京政府,但是為什麼要在這節骨眼上驅逐溥儀呢?因為他缺乏政治資本啊,想通過驅逐溥儀這事撈點政治資本和名聲,當然他也是想撈點皇宮裡的寶貝充當軍餉擴充實力,從後來他專門帶人到袁世凱老家抄了袁家便可以知道他絕不是厚道人。

馮玉祥為什麼只是驅逐溥儀,不是直接殺了溥儀呢?

馮玉祥政治眼光再不好,但也不是豬腦袋啊!他也知道殺了溥儀肯定會被群起而攻之,且不說滿蒙,只說北洋政府,恐怕也會有人藉機向他發難!仍然是那句話,人心甫定,局勢不穩。



我們再看看偽“滿洲國”時代的溥儀。

馮玉祥洋洋自得地發動了北京政變,打著革命的旗號驅逐了溥儀,但是卻也等於給了他自由。

當時所有人看到馮玉祥驅逐了溥儀,居然沒有引起反彈,心裡便也鬆懈了起來,以為溥儀會從此乖乖在天津寓居。但是誰也沒想到的是,1931年日本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並進而侵佔東三省後,溥儀居然屁顛屁顛跟著日本人去了東三省,玩起了所謂的“復國”,畢竟那是他滿清的龍興之地。

這時候的溥儀能殺,因為他已經背叛了中國,變成了國賊,所以當然能殺,但是卻殺不了。

日本能並且敢殺溥儀,但是他們卻不會殺,因為他們想通過溥儀以最小的代價消化東三省,順便吸收更多的漢奸走狗過去投靠。



最後我們看看共和國時期的溥儀。

這個時候,我們也能並且敢殺溥儀,但是也不會殺,為什麼呢?

宣傳!

我們特赦溥儀正如特赦功德林裡的戰犯,首在宣傳!

特別是對海峽對岸宣傳。


吾與吾國


因為清朝並不是被推翻的。

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這是導致清朝結束的一個大事件,但這不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它影響大的都在南方,而在北方,清朝還有很大的勢力。不過,這些勢力卻掌握在袁世凱手上。

當時,袁世凱已經在家養老寒腿,辛亥革命初始階段,大清國還沒有派袁世凱出場,而是讓自己的嫡系王爺上,結果大敗,不得已才把袁世凱請出來。

請出來後,袁世凱就連戰皆勝,畢竟他手上的兵要精銳的多,不過,袁世凱已經有了小算盤,他也不想給清政府賣力,而是借這個機會撈取利潤。

這時候,南方的革命黨寄希望於袁世凱反正,利用袁世凱推翻帝制,然後讓袁世凱當總統,袁世凱就開始勸清朝遜位,天天想辦法嚇唬隆裕太后,給她講法國皇帝的最後下場。

最後隆裕太后是同意遜位,結束帝制,開啟共和制,人家自己退的,當時也簽了合約,又不是暴力推翻帝制,當然不能殺人家溥儀。

不但不能殺,溥儀還有很多特權,比如在皇宮裡還能當自己的小皇帝,每年四百萬元,由中華民國拔專款供溥儀使用。宮裡的人還可以繼續上班,只是不再招新的太監。溥儀在中華民國的地位等同於外國君主。

人家地位這麼高,比一般的老百姓強多了,老百姓都不能殺,你殺他?中華民國還要不要契約精神了。

不過,後面溥儀還是被趕了出去,這不怪中華民國,而是溥儀自己不遵守合同,一直想復辟,那不但一年四百萬的銀子沒了,還被趕了出去,後面又去了東北跟日本人合作。再到後面日本投降,溥儀原本要到日本去的,半路被蘇聯抓去,蘇聯人當然也不可能殺他。

不但不殺,反而優侍他,好吃好喝供著。為什麼?人家前清的皇帝,自有其利用價值,就是沒價值,供著當個門面也是好的。反而是那些勞苦老百姓,沒幹壞事,只做好事,反而說死就死了。

這是人與人的差距,是其出生就決定的。

到了後面溥儀還想永遠留在蘇聯算了,不過,最後還是回了國,回了國,已經是新中國了,對他也定了性,是大蔣介石,但改造為主,不能簡單殺了。

所以,溥儀被改造了數年,後面安排了工作,娶了老婆,據說不能行使丈夫的義務,還能回故宮,就是要買門票而已。


腦洞歷史觀


溥儀,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清王朝的末代皇帝。他的退位,是革命黨人和滿清遺老、北洋政府相互妥協的結果。對溥儀這樣一個帶著特殊身份的“非常公民”,任何處置都具有極強的政治導向和社會影響作用,因此各股政治勢力在如何對待溥儀的問題上都是慎之又慎。


溥儀的退位是袁世凱依託北洋軍權,一方面以席捲大江南北的革命聲勢恫嚇清政府的孤兒寡母、遺老遺少,另一方面以“勸說”皇帝退位為政治籌碼從南北交戰雙方的談判桌上竊取革命果實。不同於英國的查理一世、法國的路易十六和俄國的尼古拉二世等末代帝王被處死的激烈、徹底革命,辛亥革命其實是一場後遺症一大堆的階段性革命。

合法退位的溥儀,按照滿清皇室優待協定,仍然享受著極其優厚的政治、經濟待遇。南京政府成立之初,為爭取帝國主義列強的支持,甚至一概承認了清政府與他們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連孫中山後來去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專程拜訪光緒遺孀隆裕太后時,也說她同意清帝退位對國家是有貢獻的。這一切都表明,清帝國是民國政府合法性繼承權的來源,國民政府有義務履行滿清皇室的優待條例,由袁世凱、段祺瑞、蔣介石主導的政府來殺死溥儀,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腳的。


此外,放眼社會層面,辛亥革命雖然剪斷了老百姓頭上的辮子,但完全開啟民智、使之接受新思想還是一個較長的過程。消滅帝制固然是大勢所趨,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如果貿然殺死溥儀,很難說不會就此引發劇烈的社會動盪。借鑑西安等局部地區,革命黨勢力進入時八旗等滿清軍隊的頑固抵抗,若是一味用強,難保國民政府不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善待溥儀,是消除革命黨“驅逐韃虜”口號負面影響、穩定滿蒙回藏等民族不安情緒的重要手段。

這一點從鄰國列寧的布爾什維克政府槍決已退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影響中可以借鑑。對沙皇的處決,使得俄國各個社會階層產生了激烈的衝擊,生怕難容於紅軍政府的反布爾什維克者、沙皇支持者、宗教人員等勢力,聚集在原沙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名下,由此組成的叛軍隊伍在外國干涉勢力的支持下,一度攻入伏爾加河流域威脅蘇維埃政權的生存。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滿清的影響力日益式微,以至於軍閥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的卑劣行徑能夠通過賄賂政府高層全身而退,手握重兵的馮玉祥陳兵紫禁城逼迫溥儀限期搬離,昔日的淑妃文秀更是與皇帝丈夫溥儀對簿法院公開離婚。可從張勳、康有為擁戴溥儀復辟,張作霖一直以君臣之禮對待溥儀,日本人扶植以溥儀為元首的偽滿洲國來看,溥儀曾經與身俱來的皇帝身份,又是一個別有用心的政治勢力“拉虎皮扯大旗”隨意利用的不穩定因素。

等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原計劃逃往日本的溥儀、溥傑兩兄弟淪為了蘇軍戰俘,幾年後移交至國內的旅順戰犯管理所。在對待身兼封建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和偽滿洲國傀儡皇帝雙重身份的溥儀問題上,新中國採取了以改造為主的寬大政策,改造出獄後國家領導也給予了溥儀許多關懷,直至他晚年因病去世。


竹山清溪澗


尼古拉二世的前車之鑑

尼古拉二世是一個好父親,但不是一個好君主,他對外擴張讓國家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內改革也是一籌莫展,於是布爾什維克黨人不斷髮動武裝起義,沙皇沒有斬草除根寬容了革命者,斯大林和列寧都經歷了數次流放發配邊疆。



1917年羅曼若夫王朝走到了盡頭,尼古拉二世主動退位,希望革命黨可以寬容他的家族,但是這是他一廂情願,革命黨在二月革命中把尼古拉和他的家人囚禁起來,先是被安置在西伯利亞亞託波爾斯克,數月之後,十月革命爆發後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流放生活讓沙皇及他的五個孩子生活陷入絕境,革命黨沒有給予人道主義待遇,而是嫌棄他們活得太長了。不久,布爾什維克黨徒屠殺了沙皇一家,14歲的皇太子及沙皇幾個未成年的女兒,之後把他們澆上汽油毀屍滅跡,把骨灰拋到烏拉爾山區。

尼古拉退位的生活

沙皇的家族及資產階級團體聽聞消息後,誓死與列寧建立的新政府對抗到底,蘇聯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讓新生政權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險些被白軍和國外勢力推翻陷入萬劫不復境地。

2008年俄羅斯高級法院判決沙皇家族為蘇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沙皇的後裔們被賦予了俄羅斯公民的身份,結束了長期的流亡,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尼古拉一家

末代皇帝溥儀是一個傀儡

戊戌變法,光緒皇帝終於感覺自己有點像皇上了,康有為主持政治改革,譚嗣同主持編練新軍,梁啟超改組軍機處,其他人都進入了帝國的中樞,老佛爺似乎真的放權讓光緒來親政了。

不滿百日的維新,在頑固派和守舊派的壓力下失敗了,沒有軍權和政權的光緒皇帝只是慈禧皇太后的一枚棋子,戊戌六君子慷慨赴義,康有為學著東漢皇叔血衣帶詔書在海外發行救國債券,同時與他打擂臺的還有孫中山發行的國債,一時間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成為了海外華僑茶餘飯後的談資,無論怎麼政權形式都不能改變時代的趨勢,中國不需要再有皇帝了。

載灃與溥儀及溥傑


光緒帝與慈禧皇太后先後駕崩,駕崩之前慈禧留下遺詔:後宮不得干政,權力回到了男人手裡,載灃和他的兒子溥儀登上了帝國權力最高峰,這個最高峰很快被小站練兵的袁世凱給推平了,他手中有槍,他相當中國的華盛頓。溥儀遜位了,民國政府按照協議予以有待,仍居住在紫禁城,享受皇族所有產業的所有權,民國需要派駐軍隊予以保護。

溥儀遜位的日子比沙皇在西伯利亞吃雪糕不可對比,可是皇帝不急 ,急死太監,留著辮子的張勳打著調和府院之爭的藉口進入北京城,復辟了清帝國,一時間北京城內清朝服裝賣斷了貨。溥儀牙牙學語,隆裕皇太后垂簾聽政,載灃彷彿看到了希望,不過一切都是黃粱一夢,不到滿月就被段祺瑞執政府率軍打了回來。



段祺瑞是一個念舊情的人,一日為臣,一生為臣,他的執政府寬容遜位的清政府。溥儀在錦衣玉食中成長,周圍的遺老遺少依然早晚請安,給他講述帝國天下和祖宗的萬里江山,溥儀內心深處植入了恢復祖宗江山的夢想。西北軍中服役的馮玉祥對於段祺瑞執政府縱容清政府復辟極為不爽,他認為國中之國的局面不可以繼續存在,共和就是共和,民國不僅要剪除頭上辮子,也要剪掉人們心中辮子,他乘著軍閥混戰佔領北京從紫禁城中驅除了溥儀和他的家族,並且強迫溥儀簽署文件宣佈自己成為中華民國的公民。

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後隱居天津,日本人盯上了他,他的滿州老家仍然保留了根深蒂固的愛新覺羅八旗傳統,東北三省的軍政最高領導人張作霖不夠配合日本人戰略,日本人需要物色一個新的代言人,溥儀成為了理想人選。經歷了密謀之後,土肥原賢二和他的同事們安排溥儀進入日本大使館接著到東京覲見了裕仁天皇商定了偽滿洲國康德王朝的協定。



康德偽滿洲國,南京汪精衛偽政府,重慶國民政府三足鼎立,一切都好像回到了東漢末年分三國,不過中華民國不容許這樣的分裂,一切都需要服從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抗日戰爭打了14年,我們第一次取得了對抗列強的勝利,接著我們鬥爭中求團結建立了新中國。

溥儀此時此刻正在蘇聯人軟禁之下,他經歷了東京審判,看到了美國人絞死了自己的日本友人,但是裕仁這個傢伙活了下來繼續當天皇,他開始盤算著新政府會對他怎麼樣呢?他在蘇聯期間聽到了沙皇的故事,他感到了絕望,列寧和斯大林被新政府奉為導師,自己肯定按部就班歷史重演。



對於如何處理末代皇帝,大家討論重點是按照統一戰線原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共同建設新中國,溥儀的歷史是清楚的,他一直被錯誤引導,被各種政治勢力當作傀儡,具備改造的基礎,於是他成為真正的共和國公民,他有了新的生活。


唐俊龍55398571




首先要明白一點溥儀代表的不是自己,它代表的是一個民族和一股政治勢力。

殺掉溥儀倒不是一件難事,問題是他背後的滿族人怎麼辦?他代表的滿清貴族政治勢力怎麼辦?

中華民國建立以後,馬上就有幾個非常嚴峻的問題。第一就是這個新生的國家如何協調經濟和政治、包括軍事。第二個就是如何處理和蒙古、滿族、回族和藏族之間的關係。


袁世凱是一個務實的政治家,他不會允許這些少數民族從自己的手中獨立出去。那麼把它們保留在自己的政治體系裡,就要承認他們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這些少數民族對現代政治民主文明都不太懂,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對清朝的皇帝還是比較尊重的。如果殺了傅儀,他們就很容易對漢人政權持懷疑態度,甚至有可能獨立或者造反。



在這方面,馮玉祥就做了一件大錯事。

應該說馮玉祥也是北洋軍閥的一部分,那麼北洋軍閥在建立中華民國的時候,就已經簽訂了協議,允許溥儀住在皇宮中,並每年撥付幾百萬生活費。

既然簽訂了協議,不管是北洋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應該照協議的內容執行,這是一個誠信的問題。

事實上,馮玉祥把溥儀皇帝從皇宮裡趕出去,表面上冠冕堂皇是為了打倒滿清勢力,這是革命行為。實際上馮玉祥只是為了能夠從皇宮中拿走一些文物你賣掉來充當軍費。

漙儀皇帝不得不進入了天津租界,這也為他後來所謂滿洲國的皇帝提供了便利。如果他當時還是居住在皇宮中,他就很難去東北。



新中國建立後,一位偉人還曾經對溥儀皇帝說過,我也是你的臣民,你的基本生活保障我還是要保證的。

清朝滅亡後,在中國的文化界和知識分子中,有不少人都是滿族人,他們都一直為中華民國和新中國服務。保住溥儀皇帝就是在體現對滿族人的尊重和支持,讓他們安心為國家服務。

當溥儀從戰犯監獄出來後,國家還給她介紹了工作,安排了住所,只還給她介紹了一個老婆,來照料他的生活。

在這個時候,溥儀已經只是一個普通的共和國公民。如果殺掉他,反而引起國內外一些勢力的關注,有可能被他們利用製造事端。

在印度,還有逃亡在那裡的達賴喇嘛,時時刻刻夢想殺回西藏。善待溥儀就是像少數民族宣示民族優待政策,不給那些企圖叛亂的人尋找藉口和製造機會。


新知傳習閣


不管是誰只要沒有對他者造成實質性的傷害,都不應該被懲罰,更不應該被隨意殺戮。溥儀曾經貴為皇帝,而且縱觀溥儀的一生,也是可憐加可悲,所以不應該殺掉溥儀。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幾個比較重要的關鍵節點上面,溥儀是曾經的比較關鍵的角色,而在這幾次的重大歷史事件上面都曾經有人放話要殺溥儀,但是最終都沒有實行。

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後,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不過當時清政府還在苟延殘喘,因而南京臨時政府曾經謀劃進行北伐,直搗黃龍,其中有人就提出應該一直殺到紫禁城,將溥儀皇帝和隆裕太后處斬,以斷掉封建主義的禍根。不過,很快南京臨時政府就結束了北伐的計劃,準備效仿英國在中國來一場不流血的“光榮革命”,主要原因就在於袁世凱當時已經有意願與南方進行和談,而南方革命黨鑑於自己實力有限,也願意與清廷進行和平交涉。袁大頭為了實現自己的總統夢,連哄帶騙的讓溥儀皇帝退了位。雙方既是為了實現和平,自然不應該殺掉溥儀小皇帝,而且當時小皇帝才6歲,殺掉太殘忍。

溥儀在清朝滅亡後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作為五族共和的一個紐帶。當時的滿蒙很多上層人物都視溥儀為精神領袖,如果殺了溥儀很可能會導致滿蒙獨立運動惡化。有溥儀在,那些吃羊肉喝馬奶酒的王公們至少還是認賬的。

民國初年,雖然民國政府每年要給清室400萬生活費,不過從維持民族團結的角度來看還是很值得的。

所以溥儀不能殺,即便是馮玉祥派兵驅逐溥儀的時候也僅僅是驅逐,沒有想過要殺掉溥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