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萬元起購」銀行理財來襲,股份行城商行將更激進

“十一”國慶節剛過,銀行理財市場已經迎來大變局,一批“一萬元起購”的銀行公募理財產品紛至沓來。

節前落地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商業銀行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的,單一投資者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萬元人民幣”。各家銀行對此反應極為迅速。10月8日,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目前已有包括農、中、建、交、招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宣佈下調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至1萬元,還有更多股份制商業銀行擬調低公募理財銷售起點。

部分銀行“嘗試性放開”

目前,已經先後有建行、農行、中行發佈公告宣佈下調多隻理財產品銷售起點。其中農行一口氣下調43只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產品類別涵蓋了現金管理類、股票指數掛鉤類、白糖和黃金期貨掛鉤類、法人專屬類理財產品,還包括了一些外幣理財產品。根據農行公告,2018年10月1日起,以上產品認購/申購適用新起點金額。而交通銀行“得利寶·交銀添利”京品1個月週期型,是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起購金額也已從5萬元調整為1萬元。

儘管上述銀行“高調”宣佈下調公募理財銷售門檻,但一家大型銀行資產管理部負責人向記者分析稱,上述公告均屬於“嘗試性”放開,放開的產品相對較少,並未出現全面放開的情況。

她指出,即便是表面看上去銷售起點放開幅度最大的農行,43只產品中一多半是保本理財,實質上屬於表內存款。而另外一些則是掛鉤衍生品的結構性理財,由於這些公募理財收益波動較大,由此看出目前大行的策略十分清晰,原本5萬元的主要非保本理財產品,基本沒有放開銷售起點。

在此輪政策放寬後,大行放開公募理財銷售起點的衝動並非最迫切的。相反,她認為,存款壓力比較大、客戶比較少的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城商行將會更加激進。

“按照監管要求,各家銀行都可以下調公募理財的銷售起點至一萬元,何時下調、一次下調多少,除了受到各家策略不同影響外,還受制於銀行內部下調相關的制度安排和準備工作是否完全到位。”某國有大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量價齊跌勢頭扭轉

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5萬元降至1萬元,意味著投資者的門檻將大幅度降度,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入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李虹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存款減少、理財增加,這是公募理財銷售起點調整後對銀行最直接的變化。不過該政策可以對沖理財產品淨值化後,收益率波動加大對客戶吸引力降低的負面影響。

“淨值化後,隨著客戶對理財非保本保收益的認知更加理性,一些客戶可能不太願意購買非預期收益型產品了,但是起點金額的下降,反而將理財客戶群體擴大,有可能理財產品規模又有穩定增長的預期。”上述大行資管人士表示。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目前還在過渡期內,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以預期收益型為主,所以短期內形成了原有客戶尚未離場,而原本在門檻之外的客戶加速入場的局面。

事實上,自從資管新規補充細則落地後,銀行非保本理財規模緩慢回升,量價齊跌勢頭已經扭轉。

9月28日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6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21萬億元,7月末餘額為21.97萬億元,8月末餘額為22.32萬億元。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以來,隨著銀保監會持續加大監管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在按照監管導向有序調整,總體呈現出更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態勢。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指出,雖然短期銀行理財規模將有小幅反彈的可能,但本質上來說,銀行理財規模長期增長取決於各家銀行理財轉型的力度和進程,和降低門檻關係不大。

他指出,未來銀行理財規模能否增長,主要取決於新發出的符合資管新規淨值型產品的資產質量,投資者是否認可。

曾剛認為,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產品相比沒有明顯優勢,由此,轉型進度越快,銀行理財規模下降速度可能越快。目前小幅反彈只是過渡期表現。“短期不悲觀,長期不樂觀。”曾剛說,當過渡期結束後,未來傳統銀行理財整體轉型壓力仍然很大。

投資者教育不可忽視

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各家銀行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紛紛下調,短期內會不會對銀行理財產品價格產生影響?

上述大行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價格影響更多來自行業變化,與銀行理財銷售起點下降的關聯度不高。“我們定價更多考慮市場變化、同業變化,以及國家利率政策走勢等,調門檻和價格不會有太直接的關係。”

“當前收益率曲線下行,價格肯定是下降的,但是價格下降過程中,一些客戶不願意買時,降低公募理財銷售起點拉更多投資者進場,對沖了規模下降的壓力。”另一位資管人士認為。

儘管降低銷售起點有利於促進銷售,不過也引發了一些資管人士的憂慮。

“購買理財和銀行存款還是有區分的,降低門檻的同時做好投資者教育至關重要。不能因為投資者門檻降低,將不具備風險意識的客戶和資金納入理財。”上述大行資管人士指出。

李虹含指出,儘管此次理財辦法降低了公募理財投資門檻至1萬元,但是與市場上100元起購的公募基金相比,銀行商業理財的銷售起點仍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

第一財經獲悉,下一步,正在徵求意見的理財子公司業務規則中,可能不設銷售起點,銀行可以自行設置起點,並可在網上進行面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