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占領四川後,爲何登基前不稱「蜀王」,反而稱了一個漢中王?

劉備佔領四川后,為何登基前不稱“蜀王”,反而稱了一個漢中王?

公元二一四年,劉備率軍隊攻佔成都,原益州牧劉璋帶領蜀中文武大臣投降劉備,整個四川皆入劉備之手,為劉備帝業奠定了基礎,五年後,也就是公元二一九年,劉備攻佔漢中,此時的劉備坐擁天府之國四川、掌握著天險之地漢中,完全具備了稱帝的實力,但當時的劉備官職僅僅是豫州牧,沒有任何爵位,所以劉備想要稱帝需要一個爵位進行過渡,同年七月,劉備在成都稱漢中王,講到這裡,可能大家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劉備坐擁著整個四川,為何稱王時卻偏偏稱了個"漢中王",這是怎麼回事呢?

劉備佔領四川后,為何登基前不稱“蜀王”,反而稱了一個漢中王?

中國古代爵位等級大致可分為:王、公、候、伯、子、男,王爵是中國古代僅次於皇帝、但高於公爵的最高爵位,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王爵,通常以地名+王命名的,例如楚王、長沙王、中山王,清朝的王爵通常不含地名,一般以是美好、或代表權利的名詞開頭,例如和碩廉親王胤禩、皇父攝政王多爾袞,一般有人想要造反、稱帝時通常都會進位王爵,可劉備稱王時卻進位"漢中王",這似乎不符合常規,漢中地區並沒有四川廣闊、富饒,而且漢中地區是劉備稱王那年才被統治的,於情於理,劉備稱蜀王或漢王才更合適。

劉備佔領四川后,為何登基前不稱“蜀王”,反而稱了一個漢中王?

劉備並非不懂得爵位的禮儀,漢中王是劉備深思熟慮的結果,公元二二二年,孫權稱吳王,因為孫權統治的東南屬於吳地,而劉備稱漢中王並不是想突顯自己的統治範圍,而是突出自己身份的正統性,漢中王並不是劉備的獨創,在秦末時期,漢高祖劉邦率軍攻佔秦都咸陽,根據之前懷王的規定,劉邦自稱"關中王",不久之後,劉備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將咸陽完璧歸趙,自己撤軍到霸上,鴻門宴之後,劉邦由於滅秦功績,被封為漢王,因為劉備統治的地區主要以巴蜀及漢中為主,所以又稱劉邦為"漢中王"。

劉備佔領四川后,為何登基前不稱“蜀王”,反而稱了一個漢中王?

劉備一直自稱是漢室後裔、皇叔,所以劉備效仿漢高祖劉邦、進位漢中王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合法性,也為後來劉備稱帝做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可以震懾正在蠢蠢欲動的曹操,真是一石三鳥啊!

劉備佔領四川后,為何登基前不稱“蜀王”,反而稱了一個漢中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