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河南是人口大省,但历史上河南人也很多吗

提起河南,很多人会想到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然后就是人口大省。河南目前有人口1.08亿,是国内第一人口大省,全国14亿人口中,1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世界排名第12位的埃塞俄比亚也才1.04亿人。河南为什么能成为人口大省?很多人说河南省历史上人口就很多,那么是真的如此吗?

1.河南适合人类居住。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自然环境优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生长繁衍,所以河南成为中华民族祖先活动的重要区域。且不说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河南区域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当中国很多区域还是蛮荒之地时,豫东平原已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

2.元朝以前河南人口的历史变化。

据史料考证,西汉时期全国有人口1247万,河南有262万,占全国比例21%,位列第一;唐朝初年,全国只有900万人口,河南仍然排第一,占15.9%;公元755年,一场安史之乱让唐朝人口损失将近八成,中原受创最为严重,可谓十室九空,河南人口排名一下子跌出前五;北宋初年,河南人口排第三,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大量人口迁徙到南方,全国人口4500万,河南288万,占6.3%,河南人口排名又跌出前五。

3.元代河南人口降至低谷

元朝末年,全国人口5883万,河南只有81.5万人,仅占1.39%。此时河南人口的急剧下降,除了因为北宋末年很多河南人跟随宋朝皇帝迁到江浙一带外,主要是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元朝末年,元王朝为了将各地的农民起义镇压下去,所到之处“拔其地,屠其城”,造成河南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同时,元朝末年,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连年不断,造成“禾不入地,人相食”的凄惨景象,河南人口急剧下滑。

4.明朝以后河南人口的变化。

元朝末年,中原地区十室九空,大片良田无人耕种。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的57年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其中河南是重要的移民目的地。到明朝洪武十四年,全国人口5987万,河南有189万,占3.16%。清朝道光二年,河南有人口2377万;1912年为2852万;由于战争原因,1944年下降到2471万,占全国人口的4.5%;1945年至1949年为人口逐年恢复和增加阶段,由于抗日战争结束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全省人民逐步得到解放,除人口自然增长外,大批外移他省人员回乡,以及省级行政区划变动,河南人口剧增,1949年末达到4174万,占全国人口的7.7%。

5.新中国河南人口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安定,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和卫生医疗条件逐渐改善,全省人口总量迅速增长。1967年到1973年,人口出生率均在30%以上,死亡率下降了7%,到1973年末,人口总量达651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3%;如今河南有1.08亿人,占全国7.5%。

通过了解河南人口变化的历史,可以得知,只要没有战争和灾荒,河南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民以食为天”,河南优越的环境适合粮食的耕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所以说,河南庞大的人口数量是农耕时代河南优越地理环境的必然产物。

都知道河南是人口大省,但历史上河南人也很多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