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去世!年輕時本想當醫生,一場大病造就一代評書大師

正在曲藝界關注著名相聲演員常寶華葬禮的時候,又一噩耗傳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單田芳去世!年輕時本想當醫生,一場大病造就一代評書大師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單田芳於 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但在那段動盪的歲月裡歷經坎坷,四海流浪,終於在1979年5月1日重返書壇。開始錄製廣播評書和電視評書,風靡全國。至今錄製了百餘部評書作品,在全國近五百家電臺、電視臺播放,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中國人,只要接觸過廣播電視,可以說沒有人不知道單田芳的。

單田芳去世!年輕時本想當醫生,一場大病造就一代評書大師

單田芳出生在民國時期,母親是大鼓演員,父親是弦師,他從小跟隨父母街頭賣藝演出為生。和相聲演員差不多,街頭藝人不賣票,就是表演一個節目就下場要錢,拿個笸籮央求觀眾:“您捧場了”,給不給都隨觀眾。在單田芳眼裡,那時候的藝人跟要飯的差不多。所以他從小就沒打算要幹曲藝這一行。

全國解放後單田芳一心要讀書求學,1953年單田芳就讀完了高中,分別有兩所高等院校給他發來了錄取通知書。單田芳心儀瀋陽醫學院。他非常想成為一名醫生,感覺醫生穿著白大褂乾淨又儒雅,不用顛沛流離風吹日曬的,象紳士一樣。可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得了一場大病,這一病就錯過了上學。之後沒有辦法,在家人的建議下,單田芳開始學評書。

單田芳去世!年輕時本想當醫生,一場大病造就一代評書大師

東北人特有的地域藝術天賦加上世家的薰陶,單田芳在評書藝術上進步神速,在遼寧鞍山開始小有名氣,然而事業剛剛起步,又將面臨生死的考驗。單田芳曾經回憶說,1948年解放前,他們全家受困於長春,國民黨十多萬人圍城,他們全家偷偷跑了出來,逃到了解放區,撿回了一條命。而這次的危機,是因為文革的到來,因為說書時被揪住了“話舌頭”,單田芳也倒了黴,被打成“現行反革命”下放到了農村。因為吃不飽,前途生死無望,在農村堅持了四年多,已經無錢又斷糧的單田芳再次選擇了逃亡,四海漂泊以做小手藝艱難維生。這樣的日子又熬過了四年多,才終於等到了“平反”的到來。單田芳後來總結:都是命運,不該你死你就沒死。

單田芳去世!年輕時本想當醫生,一場大病造就一代評書大師

1978年被平反昭雪的單田芳恢復名譽公職,還拿到了八千多塊錢的工資補償,44歲的單田芳重返舞臺,以巨大的熱情投身作品的創作。改革開放後的評書,主要以電臺電視錄製為主,沒有了以前劇場茶社的環境,說書的方式節奏都不一樣。單田芳逐漸適應,讓評書變的更加節奏明快,劇情緊湊,他把錄製間外的錄音員和工作人員當聽眾,根據他們聽書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內容節奏。就這樣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1994年退休搬到了北京。

單田芳去世!年輕時本想當醫生,一場大病造就一代評書大師

退休後的單老並沒有閒著,反而錄製工作更頻繁了。先後應電臺邀請,後來因為交通不便,乾脆自己成立的公司,辦起了錄音室,自己在家裡錄製,最多時全國有四百多家電臺開闢有“單田芳書場”,每天的聽眾過億人,而單老更是日以繼夜的工作,單老自己說,如果我不說書了,真不知道該幹什麼去。評書這門傳統藝術,很擔心傳承的問題,目前大家看到說書的人很少,其實從業人員挺多的,但是都不出名,沒有市場,電臺電視臺要請演員,要播評書,一播單田芳,聽的人多,就有贊助有廣告。換別的人就不行了,要的是品牌和知名度,所以評書後繼無人是個大問題。

單田芳大師一生播講了一百多部評書,講述的都是別人的故事。暮年傾注大量心血創作了一部自傳體評書《言歸正傳》,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如今單老駕鶴西歸,希望年輕人多瞭解一點老一輩的時代歷程,更關注評書這門傳統藝術的發展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