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一張嘴裡的波瀾壯闊俠肝義膽

1995年,《白眉大俠》開播時,單田芳已經60歲出頭。

恐怕連他自己也沒想到,他會以一種新的方式火起來,最終成為不止一代人難以磨滅的記憶。《白眉大俠》每一集的開頭,電視屏幕上都赫然寫著:根據單田芳先生同名評書改編三十四集電視連續劇。伴隨著這部內地武俠劇早期代表作的熱播,單田芳這個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

9月11日,單田芳因病離世,享年84歲。他的離去,在朋友圈裡勾起了一波回憶殺。有網友說,“對現在的90後、00後來說,單田芳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是對60後、70後來說,單老就意味著成長的陪伴。”也有人言簡意賅:“聽到名字,就想起聲音!”

單田芳:一張嘴裡的波瀾壯闊俠肝義膽

房書安

“這人脖子可太細了,比擀麵杖粗點有限,一把能攥過來,風大都怕給他吹折了。可這腦袋大得非凡,像是擀麵杖上頂個大倭瓜,晃晃悠悠的……”這是單田芳口中的人物角色房書安,生動鮮活。上世紀90年代中期,評書仍然很火,不管是電視臺還是電臺,都仰仗單田芳拿下了不俗的成績。那時電視節目尚未流行打字幕,評書又是一種偏重聽覺的藝術形式,電視觀眾和電臺聽眾如不依賴文字和畫面,光是聽表演者的講述,就足夠收穫一段好故事。

評書魅力何在?

作為曲藝的一種,評書由一人演說,通過敘述情節、描寫景象、模擬人物、評議事理等藝術手段,敷演歷史及現代故事。評書的道具堪稱簡單至極,一人、一扇、一醒木、一方帕,無論千軍萬馬,還是浩瀚蒼穹,全靠一張嘴來演繹,可謂張口刀光劍影,拂袖俠骨錚錚。一部書中,有上千個人名,上千種兵器,要背熟就不容易,至於怎麼登臺、怎麼抖包袱、怎麼設置懸念,這都需要從小苦練。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曾說過,評書藝術是想象的藝術,通過演員的表演帶動觀眾思考和想象,從而進入波瀾壯闊的美學情景。

單田芳出生於1934年,24歲正式登臺,在鞍山聲名鵲起。第一次登臺,因為太緊張,控制不了語速,兩個小時說下來,渾身汗溼透了,迷迷糊糊就下了臺。即使這樣,他還是受到了觀眾的熱捧。之後作品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豐富,單田芳的大腦就成了數據庫,渾身上下彷彿滿是按鍵,隨便一按就是一段金戈鐵馬、美女英雄的傳奇。他堪稱評書時代的爆款收割機,人們在他身上感受到評書的無窮魅力。

單田芳:一張嘴裡的波瀾壯闊俠肝義膽

單田芳

評書又何以遇冷?

歸根到底,評書只是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既不能快進,又沒有視覺享受。如今人們知識水平普遍提升,娛樂手段愈加多元,對於評書的需求也不可逆轉地變小了。單田芳經歷過評書最好的時候,也趕上了評書的式微。單田芳本人思想前衛,會網購、會打遊戲,前幾年還代言過一款網遊,面對別人的不解,他說網遊和評書的功能一樣,都是人們放鬆和尋找精神支撐的方式。緊跟潮流,他創辦了自己的網絡書場,既可以在線聽書,又可以在線交流。他還開通微博與粉絲聊天,意在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鼓舞更多人來傳承評書這項國家級非遺。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單田芳不僅為喜愛他的人貢獻了經典作品,也給人們留下了一個經典嗓音,相信若干年後,我們仍能看到有人熱衷於模仿單田芳。但我們也期望,對單田芳的懷念,不止在於模仿他的聲音,更在於將評書這門藝術發揚光大。應當看到,無需藉助過多工具和載體就能隨時表演的評書,依然具備逆襲的可能。

“其實我最愛說的書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白眉大俠》。”單田芳這樣說過。當人們想起他,除了激盪人心的故事,肯定還有餘音繞樑的旋律:“行俠仗義抱打不平 ,兩肋插刀笑傲人生,他的故事被人們競相傳頌……”

單田芳:一張嘴裡的波瀾壯闊俠肝義膽

白眉大俠徐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