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几个农村婆婆,与儿媳妇处得比3个女儿还亲

能有几个农村婆婆,与儿媳妇处得比3个女儿还亲

01 故事分享

普通的一户农村人家,住着这样老两口了,七十几岁的年纪,自己种地生活。中国式的父母大概都这样,自己能动,就不给儿女添麻烦。

但是毕竟年纪大了,在这年年关,老太太准备着各种菜品,就盼着过年儿女回来,能一块吃一顿年夜饭。兴奋之余,老太太总感觉头有点发晕,感觉越来越强烈,就这样眼前一黑,晕倒在了地上。

等老人醒来,已经在镇上的医院输着点滴了,轻度脑血栓。陪伴在老人左右的是老人的一对儿媳,和陪伴了她一生的老伴。老人五个孩子,两男三女。

老人醒来第一句话是:过年都还没回来啊?两个儿媳欲言又止,老爷子挤出来一丝苦笑:“孩子都忙,还没回来呢。”话音刚落地,就听见外面有人带着哭腔喊了一句:“娘”。

能有几个农村婆婆,与儿媳妇处得比3个女儿还亲

老人的大女儿走进来,眼中带泪趴在病床边:“娘,你好点了吧,我这买菜路过,来看你了,你病怎么样了。有病得好好看,年纪大了,可不能省钱,两个儿子赚钱不给你花给谁花啊。这小医院可不行,咱们得去大医院,大医院看的好。”转过身来对着两个弟妹就是满满的抱怨:“娘生病了,你们就这样对待老人啊,不知道给老人找个大医院啊。”

突如其来的指责,两个儿媳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俩人在家接到老人晕倒的消息,连忙把工作放下,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在家赋闲的大姐,老人在医院躺了一天,都没有露面,一露面,两滴眼泪,一桶场面话,就成了家里的功臣。

老人儿女陆续都到了,女儿们出奇的一致,要求给老人转院。两个儿媳很委屈:“婆婆这病,好治,也应该转院,但是不能这样转院,拿钱出力不落好,我跟弟妹去办转院手续,你们去和姐妹们要个口信,别孝顺挂在嘴上。”

能有几个农村婆婆,与儿媳妇处得比3个女儿还亲

病房里发生了争议,三个女儿在医药费和亲妈的权衡上,一致选择了医药费。医药费平摊在她们眼里成了笑话,有儿子就不应该女儿出钱。老太太在病床上气道:“有儿子在,也轮不上你们孝顺,两天了,两个儿媳妇在这轮流看护着,为了我吃口热的,大冷天蹬自行车做饭,蹬自行车带回来。医院条件不好,把家里的棉被带过来一床又一床。你们来了,带来的这个奶,那个果汁,我也不知道是孝顺我还是为了回去不让街坊邻居戳你们脊梁骨,我血糖高,我敢喝吗,不治了,回家……”

第二天老人转院了,老人躺在儿媳身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双手紧攥着儿媳的手。可能只有这样,老人才觉得有力量。这个故事的老太太,是我姥姥,老太太要回家,病不看了,让人心寒的是,当场走掉的是三个女儿,至此未来过。

02 情感解析

我看着这温馨又痛心的场面,不免有些尴尬。人常说生儿生女一个样,殊不知,有的时候还真的不一样。甚至有些女儿就明目张胆地觉得自己是已经泼出去的水了,只有婆家,没有娘家。

能有几个农村婆婆,与儿媳妇处得比3个女儿还亲

我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不清楚这些女儿是怎么想的。人家常说,娘家可是自己的支撑与退路呀。再怎么样,也不能丢。毕竟娘家不仅仅只是娘家,那里有着生你养你几十年的父母。十月怀胎的孩子,如果一句出嫁,一句儿女有别就能撇开这个亲情关系的话,为何还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约束别人呢。

别把孝顺挂在嘴边,也别把儿女有别放在心里。我在心里时刻叮嘱自己。亲情没办法约束,更无法强制谁对谁好,老人家盼的无非是儿女有出息、相处和睦并能够常常惦记着回家看看。毕竟,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只是为什么这么难做到呢?欢迎大家参与留言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