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庫存,降槓桿,軟著陸,背後的小心思是什麼?

早上剛看到一新聞,某地銀行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被罰款

背景是昨天央行第四次降低存款準備金利率,向市場釋放了1.2萬億的流動性

這條新聞一出,市場得到明確信號,這筆錢是要流向實體,扶持實體經濟的,無關人等不要再打小心思了

去庫存,降槓桿,軟著陸,背後的小心思是什麼?

軟著陸

軟著陸這事我們提了很多年,大的背景就是,在中國經濟幾十年高速發展的現實情況下,如何能在經濟發展陷入緩慢或者停滯的情況下,仍能維持一個相對繁榮

這就要涉及到國民經濟的三大馬車,投資、進出口、消費

去庫存

十年前,有人說中國是高儲蓄的國家,認為中國人的這種消費觀念足夠穩定中國市場

十年後,有人說中國已經是人均高負債的國家,居民債務過重

其中的差別在哪裡?

就是去庫存導致的房地產火熱

如果買房算作消費的話,中國近幾年的消費足夠強勁

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一方面推進了中國城鎮化的進程,讓更多的人住上了好房子,另一方面也帶動上下游產業,對保增長、穩就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降槓桿

買房錢不夠得按揭,房地產雖然拉動了一波市場的繁榮,但這種消費畢竟是短暫的

當老百姓的錢、當各種企業也開始負債炒房的時候

沒有人消費了!

精準扶貧+扶持實體經濟

這背後的終極目標是財富的再分配

扶貧是財富的轉移,扶持實體經濟發展保就業更是財富的產生和轉移

為什麼說是對房地產的間接利好?

馬雲說了一句大實話:未來買房會像買蔥一樣簡單!

不是說房子會和蔥一樣便宜,而是當老百姓手中的財富開始變多的時候,買房就不會像如今一樣困難了

一個很好的佐證就是,2008年豬肉漲價到13、14元一斤的時候,全中國為此恐慌

然而,時至今日,豬肉17、18元乃至消費升級之後更貴的有機豬肉

老百姓還是能夠消費的起了!

去庫存,降槓桿,軟著陸,背後的小心思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