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拍電影不爲養家餬口

本報上海專電(特派記者萬旭明)張楊導演新作《皮繩上的魂》入圍本屆上海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嘗試商業製作後重迴文藝片領域,張楊近日接受記者採訪稱“想找回自己”,不會為電影圈的熱錢所動。

這幾年,張楊拍了兩部電影,《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都是關於西藏、信仰的題材。後者90%的取景地都是無人區,拍攝行程橫跨阿里、林芝地區。但張楊表示自己並無宗教信仰,只是覺得“這些哲學上、精神上的追求是我自己需求的一部分,這個時代也缺少點跟自己精神、靈魂的溝通。”

其實在這幾部戲之前,張楊嘗試過拍攝商業片,最終還是決定回到文藝片上來。他直言:“的確跟《無人駕駛》、《飛越老人院》票房不佳有關,但更多是對自己的要求,從學電影開始就建立了好壞的標準,即便拍商業片也要保持基本的水準。但既要滿足大眾喜好又要堅持個人表達,讓我覺得不夠純粹。”

如今電影圈熱錢湧動,剋制慾望不是件易事。張楊笑稱自己已經搬家到大理,“大小也是個客棧的老闆了”,再偶爾拍點廣告、短片,足夠維持生活,“電影對我來說不是養家餬口的概念”。

此前《百鳥朝鳳》因“下跪”事件引發關注並獲得8500萬票房,《皮繩上的魂》製片人李力表示至少能從中看到,“其實是有很多觀眾願意看文藝片的,只是需要我們精準地去找到他們。而如果優質的文藝片都能得到5000萬左右的票房,就會有更多人願意投資,也能讓更多人靜下心來看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