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留下的千古佳句,揭示了中华文明史中一个特殊的现象,竹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经极大的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由此而形成了远源流长、别具一格、绚丽多彩的中国竹文化。

竹海探幽

  竹子由于其枝干挺拔、四季青翠、傲雪凌霜、高雅纯洁而韵味独具,一直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倍受国人的青睐与喜爱。

竹海探幽

  在成都市西边56公里处的彭州市新兴镇,有一处在史籍上屡书不绝,为海内外道教所敬仰的神踪圣迹,它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被道学家们誉为中国道教中央教区的阳平治道观。

竹海探幽

  阳平道观始建于东汉末年,是张天师弘道的第一个治所,属道教二十四治之首,在道教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在这个地方,深藏着一个令人惊喜的万亩竹海——阳平观竹海。

竹海探幽

  阳平观竹海呈现给大家的不仅是空灵原始、流水潺潺、幽静唯美的景象,还有那深藏其中的道教圣地——阳平观,这无疑是成都平原上独具特色、不可复制的休闲娱乐与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竹海探幽

  五月中旬,我们慕名来到了这个尚未开发、基本上处于原生态的阳平观竹海。在这里不仅领略了竹子独具的魅力与风彩,而且还沐浴了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道家哲学思想的光芒,在快乐之旅中受到了一次有意义的心灵洗礼。

竹海探幽

  到达阳平观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神圣的道观牌坊,牌坊共有五道玄门,玄门上方分别题有"玄门通道”、“道法自然”与“悬壶济世”的醒目大字,瞬间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浓浓气息。

竹海探幽

  依次走过山门与牌楼,沿着依山而建的陡立石阶缓缓的拾级而上,虽然是艳阳当空,但行走在竹林茂密、树木参天、浓荫蔽日的山道上,却是山风习习、空气清新、幽静凉爽。

竹海探幽

  阳平观因山而得其名,中国道教创立者张陵之所以选中这里作为道教的中央教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松柏茂密如盖、湔江清流环绕、环境清幽寂静、气候四季宜人,完全符合道家返朴归真、清静无为、离境坐忘的思想境界。唐代诗人王勃曾把这里美誉为“蓬莱仙居,香城宝地”。

竹海探幽

  环顾四周,阳平道观深掩于枝繁叶茂的树林和一望无际的竹海之中,殿堂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清幽静寂。置身于这离境坐忘、神异玄妙之处,不由自主地感叹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心中由然升腾起对道家哲学思想的膜拜与崇尚。

竹海探幽

  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是位于观内中轴线上高耸入云的太极八卦亭,这是道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充分地体现了道教教义的重要特征。太极八卦亭共六层八角,高达三十余米,庄严的矗立于汉白玉基石之上,整个楼宇精巧大方、瑰丽多姿、蔚为壮观。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道家历来认为“竹”是作为“道”的物化象征和符号载体而存在的,竹乃草木之中生长最为旺盛的植物,而竹的生命品性也尤为纯洁与高尚。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道教南宗高道白玉蟾曾曰:“竹魂竹魄竹精神,飞落潇湘淇水濒;千竿万竿竞青翠,吹风饮露千来春。”从而表明了竹文化与道家文化融合贯通的亲密关系。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出了道观的后门,便是一望无际、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千娇百媚、青翠层叠的竹海。轻轻的漫步在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林间小道,一次又一次的被竹海的恢宏气势所震撼,一次又一次的被竹海的万般风情所吸引,整个身心都融入了这美妙的世界……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雨后的景区特别的晴朗,蔚蓝的天空、洁白的祥云、温柔的阳光、清香的空气、满目的翠色,令人心情舒畅。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与阳光相伴、和风儿相随,轻轻地走在这曲径通幽的小道,将整个身心都全部栖居于这空灵原始的竹海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如醉如痴的去享受天人合一的幽美意境。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阳光与翠竹交相辉映,竹海呈现给大家的是绚丽多彩、妩媚动人的景象,犹如一幅幅唯美与婉约的油画,令人赏心悦目、如醉如痴……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当微风轻轻拂过,我们仿佛看到了竹海宛若天仙的轻歌曼舞和动人心弦的轻吟细语,一切都是那么的温婉、绮媚、自然。此时此刻,多想把这份诗情画意镌刻在心间、凝固成永恒。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看不够的青青翠竹,听不厌的百鸟争鸣,暂时忘却那红尘中所有的世事纷扰,深情地去体味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若梦般人生。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我喜欢竹,还因为竹曾经伴随着我走过了难忘的童年。儿时的乡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几乎都有葱茏翠绿的"竹林盘",而这“竹林盘”就是我们儿时的乐园,和家人林中乘凉,与小伙伴在林中追逐嘻闹,用竹子做水枪打水仗,用竹叶制作做小船到河里戏玩……童年时光虽早已逝去,却留下了对竹子最美好的记忆。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似乎感觉不到时间的飞逝,我贪婪而又拙笨的用手机定格着那些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画面,并将这些美好的画面珍藏在记忆的深处。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空灵原始的竹海,游人稀少,我们乐此不彼的徜徉在茫茫竹海之中,惬意的享受着竹海与山川的这份静美,自由地呼吸着竹子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望着朴实无华、高风亮节的竹子,不由想起了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先生,他用尽毕生经历为竹子传神写影,为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绘画遗产。他的“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千古佳句,更是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对竹子高雅淡泊品质的最高礼赞!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我喜欢竹,不仅仅是喜欢竹的秀逸、神韵和高雅,但我更爱竹的高风亮节与坚贞不屈。清代诗人郑燮在《竹石》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正是对竹子优秀品质的真实写照。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凝望那青翠欲滴的竹叶,仿佛跳动着无数个小小的鲜活生命,宛若潺潺流动的甘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洗涤着我们的灵魂。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雨后的竹海,那满眼的翠绿都是极为鲜活、极具生命力的,置身于竹海深处,仿佛将整个疲惫不堪的身心与灵魂都染上了极具活力的绿色,瞬间让人无比释怀、无比放松、无比惬意……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竹海探幽

  “多情可是怜高节,濡毫幻出真清绝”。如果说,有一种激情可以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一种载体可以传递生命中的灵性,那么浩瀚的竹海就是激情之源与生命之光。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份空灵、这份幽美、这份本真,就会让心灵归属于自己的栖居之地。

竹海探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