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在前行」踐行「五大改造」——高牆內的溫情中秋

一場由遞掃把引起的爭論,讓小品《值日》中的當事人明白了人和人之間的相互包容;一首《燭光裡的媽媽》,引得看臺下的觀眾頻頻抹淚……

在中秋節,曲水監獄開展了“蝶夢”文化之“親情驛站——溫情中秋”主題幫教活動。

幫教活動分為文藝表演和親情會見兩個環節。在文藝表演環節中,服刑人員相繼表演了舞蹈《奔新生》、小品《值日》、吉他彈唱《故鄉的月亮》等節目,最後還集體合唱了《唱支山歌給黨聽》,表達他們對黨的熱愛,部分服刑人員親屬也到場一同觀看。據獄警介紹,節目全部由服刑人員自編自導。在隨後的親情會見環節,30餘名服刑人員家屬來到曲水監獄,在操場上與服刑人員會面,零距離談心。

汪女士來自重慶,觀看節目時她一眼認出了坐在人群中的兒子。她告訴記者,兒子因涉毒判刑15年,“他很孝順,在監獄表現很好,希望能減刑早早出獄。”

汪女士在市區餐館工作,離兒子近,這是第三次,也是她在拉薩最後一次來看兒子,“因為身體很差,過些天要回內地。”難得一聚,母子倆聊了很久。

“阿媽啦,您吃一口橘子吧。”看到哥哥尼某推著坐在輪椅上前來看望自己80多歲的老母親,服刑人員扎某趕緊把一瓣剝好的橘子喂到媽媽的嘴裡。這一刻,母親和兒子幾次相擁,親臉頰緊緊的貼在一起。“你身體還好嗎,戒菸了嗎……一定要好好改造。阿媽永遠是愛你的。”看到兒子的表現,母親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

“親情的力量,是服刑人員積極改造的一個重要動力。” 曲水監獄黨委書記、政委達瓦次仁介紹說,曲水監獄親情幫教活動是“蝶夢”文化的一部分。一方面是為服刑人員提供一次與親人見面、團聚的機會,讓大家與親人在監獄這個特殊場所,共享團圓之樂;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活動,讓親人對監獄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用親情友情激發浪子回頭,爭取早日破繭成蝶,獲得新生,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據介紹,“蝶夢”文化是曲水監獄於2017年創建的監獄文化品牌,旨在獄內形成良好的、符合獄情的文化和氛圍,建設內容涉及廣播、期刊、網頁、文體等方面,豐富了服刑人員的日常生活,拓展了其興趣愛好,也助推了他們的教育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