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貨、壓貨、渠道快崩盤了還在壓貨,輪胎廠把經銷商當成什麼了?

曾經和一個輪胎廠的銷售總監聊起了經銷商壓貨的事情,他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只要經銷商手中有閒錢,就會去‘包二奶’(指代理新品牌)。壓貨的目的就是“擠壓經銷商的倉庫”“搶佔經銷商的資金”。

壓貨、壓貨、渠道快崩盤了還在壓貨,輪胎廠把經銷商當成什麼了?

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武斷和不近人情,壓貨的最初目的不是為了銷量嗎?

在輪胎供不應求的時代,壓貨成了提升銷量的有效手段,以至於有人說“銷量是擠出來的”,指的就是壓貨能產生銷量。應該說,只要有增量,壓貨是非常高效的銷售手段。因為其他銷售手段都需要時間積累,而壓貨卻能立馬見效。

壓貨、壓貨、渠道快崩盤了還在壓貨,輪胎廠把經銷商當成什麼了?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輪胎廠壓給經銷商的貨消化不了,“竄貨”也就在所難免了。更有甚至乾脆低價出貨大打“價格戰”,亂價打亂了渠道價格體系,最後從經銷商到廠家都是“有銷量沒利潤”。

壓貨令很多輪胎業務員的工作變得野蠻、簡單。什麼深度分銷、銷量增長統統滾蛋,所有工作都是圍繞壓貨展開。不壓貨,不銷售。一個月壓幾輪貨,經銷商進幾次貨。

幾年前,輪胎業務員的終端拜訪週期大約是一週,現在已經延長到平均半個月以上了。而且原來所做的大量深度分銷工作,現在很多都放棄了。業務員對終端的拜訪,從原來的“順訪”變為“跳訪”。所謂順訪,就是挨戶訪問,不遺漏終端。所以跳訪,就是隻訪大戶,不訪小戶。


壓貨、壓貨、渠道快崩盤了還在壓貨,輪胎廠把經銷商當成什麼了?


作為輪胎經銷商要堅持一個原則,當存在量超過月出貨量的1.5倍~2倍以上,不管廠家用什麼方法,自己要有清晰的認知不能繼續被壓貨。在輪胎廠家和經銷商的關係之中,由被動變為主動才是明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