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吧!陽和樓

剛想了解正定,走進正定,視線便被一座“社區戲臺”擋住了視線,躲不過,也繞不開。越仔細端詳,這座“戲臺”越有“玄機”,它便是重建的陽和樓。當年的陽和樓,曾被梁思成盛讚為“莊嚴尤過於羅馬君士坦丁之凱旋門”。

陽和樓,子城之南門,古城之地標,地鋸高隆,勢昂龍首,世譽之“鎮府之巨觀”,有“四塔倚天扶畫閣,八樓匝地拱陽和”之頌。

归来吧!阳和楼

梁思成與陽和樓 85年前,年輕的古建築學家梁思成沿南大街北行,兩側的青磚灰瓦民居已讓他“愛不釋手”。不久他便停下了腳步,眼前的一座高大的建築物攔住了去路,這座建築物有“很高的磚臺,上有七楹殿,額曰陽和樓,下有兩門洞,將街分左右,由臺下穿過。全部的結構就像一座縮小的天安門。”

梁思成知道這就是《縣誌》裡多少篇重修記裡的名勝陽和樓。他感嘆,這座古樓的雄壯,雖然經過多次重修,但仍倖存原構,這是何等僥倖。他私下自語:“它是金元間的作品,殆無可疑。”這樣重要的作品到過正定的東西學者卻鮮有人提到,這讓梁思成感到困惑與不解。於是他想進門一探究竟,豈料“門是鎖著的,不得而入,看樓人也尋不到”,無奈,只能在外徘徊瞻仰了些時。

心有不甘的他,當天下午再次來到陽和樓,誰知道在樓下路東一個民家裡居然尋到了管理人。“殿身的梁枋斗拱,使我們心花怒放,知道這木構是宋式與明清式間緊要的過渡作品。”於是,一下午,梁思成就“完全在平面和斗拱之測繪。”

归来吧!阳和楼

在梁思成眼中,陽和樓“七間大殿立在大磚臺上,予人的印象,與天安門端門極相類似。在大街上橫跨著攔住去路,莊嚴尤過於羅馬君士坦丁之凱旋門。”

只是看了一眼,便成了梁思成一生難以忘記的地方,也正是梁思成與陽和樓的這段緣分,以及他對陽和樓的高度評價,陽和樓被刊載於中國建築藝術經典史料,並被列入中國古建築史教科書。更是奠定了陽和樓在正定甚至在全國古建築史上的地位與價值。

归来吧!阳和楼

元曲猶唱陽和樓

“中國歷史上名樓眾多,但沒有哪一座樓對文化的影響能夠超越正定的陽和樓。”正定縣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正定古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樊志勇說。

這樣的看法也是正定古文化研究會及眾多正定古文化研究者的共識。那麼,陽和樓究竟有什麼的樣的文化魅力能讓眾多人折服?

正定,古稱真定。在元代,陽和樓周邊是真定最繁華的區域。在文化上,這裡聚集了以白樸為首的一批曲家文人,真定自然就成了元雜劇的中心和搖籃,陽和樓便成為這些作家的演出場所。

正因有了陽和樓這個交流平臺,才成就了真定元雜劇的歷史地位,更是正定文化歷史上輝煌的一筆。承載著如此悠久、厚重歷史文化的陽和樓也成為許多正定人美好記憶。

至今人,正定的許多老年人仍津津樂道正定票友多次與梅蘭芳、梅玖葆等大師進行交流,也不時有一些戲曲愛好者自發在陽和樓序唱元曲的遺韻。

不過,令人嘆息的是,這樣一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文化名樓,在戰爭等種種浩劫中破壞嚴重。而這也成為從國家到地方的一大遺憾。

近年來,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及正定縣委縣政府的歷屆領導為復建陽和樓付出了諸多努力。看著陽和樓一天天變好,許多正定人倍感欣慰,“我們正定人推進復建陽和樓,是因為它不但承載了一個地標,還是元曲的發祥地。復建陽和樓,對打造正定‘元曲之鄉’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樊志勇說,這座樓承載的東西太多了。

附:重建陽和樓記

陽和樓者,正定鎮府巨觀標誌性建築也。唐大曆元年(七六六)恆州(今正定)城因滹水灌而坍塌,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擴城至圍二十里,築子城於內,其南門曰陽和。古郡九省通衢,斯樓巍峨高大,領真定九樓之首。城臺門闢雙洞,賓旅往來莫不貫城而驅駢跡樓下,乃開交通上下道之先河。臺上殿闊七楹,有五更漏刻。真定天下劇郡,蓋樓前繁麗,豪商大賈並聚,元曲猶唱,左右挾二瓦市,為早於元大都之元雜劇活動中心。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梁公思成贊其莊嚴尤過於羅馬君士坦丁之凱旋門。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城樓毀。一九六六年城臺與關帝廟奇觀恢弘不見。邑人惜之,呼喚歸來。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盛世,正定古城風貌恢復工程全面啟動。二零一六年四月樓前始建地下停車場七千六百平米。九月樓始重建,工期歷時一年。新建城臺鋼筋混凝土框架,樁基徑八十公分深三十二米六十根,徑六十公分深二十六米二十四根,臺下可瞻樓基遺址。城臺高九點二一長六十寬二十米,外砌青磚,內闢展陳。臺上殿高十一長三十一點二五寬十二點二米,與東西碑亭皆為磚木結構。樓簷正中前有陽和樓額,後懸廣大高明,形跡皆同舊制。關帝廟宇精美玲瓏,懸樑串柱,倚牆兩門洞間,踞長五十米寬六米廟臺之北端。臺上石階引向有月臺四層,一對旗杆高聳三間牌樓迎客。樓前廣場寬闊雄敞,環路交通繞樓兩廂。周邊新建院落十三處,有單體建築三十八間計三千六百五十四平方米。此樓與廟乃坊間俚稱藏龍臥虎之龍頭是也。卓呼偉哉!今之陽和,樓宇軒昂,簷桷彫煥,丹碧焜耀,飄然一樓紫氣,臨可俯攬滿城祥瑞,放眸滹水恆嶽,瞻極太行瀛海。追昔而撫今,河朔正定千年古韻,譜寫世紀華章。嗚呼!今城市之競爭,固莫不以文化而論輸贏。擁九樓四塔八大寺,鑄輝煌業更上層樓。

二零一七年九月邑人樊志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