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1946年3月5日

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校

发表了一次震动世界的演讲

在随后的数十年间

这场演讲被人无数次地重提

然而,当时在台上演讲的丘吉尔

内心只有无尽的苦涩

因为,无论他对世界局势的判断

有多么的准确

无论他的演讲

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英帝国

已经从王座上跌落

再也爬不起来了

而给这个帝国送葬的人

恰恰是他丘吉尔自己

一个大英帝国疯狂的热爱者

这场著名的“铁幕演讲”

既是新世界霸主征程的开始

也是日不落帝国最后的哀鸣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在讲述丘吉尔之前

我们把时间先拨回到1874年

去看看大英帝国最辉煌的时代

那时,全世界的各大殖民地

都被列强一一瓜分完毕

而拥有最广阔殖民地

最强大工业实力的大英帝国

是毫无疑问的世界霸主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因为国家强盛、工业发达

英国人从殖民地掠夺来丰富的资源

来供养英国人富足的生活

那时英国的老百姓

都在自己的谚语里传唱着: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那时,法国最底层的工人

还在打着赤脚走路

而英国的乞丐

却都能穿着长衣和鞋袜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那时,原本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

巧克力、咖啡、茶

迅速成为平民饮料

农场主雇佣的农民工在耕地之前

都要先喝上一杯茶

不然就不会开工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国

英国的人口

仅仅只有全世界的2%

然而,他们的经济总量

却占了全世界的40%

英国马力全开的工厂

生产了全世界

60%的煤、50%的铁、46%的棉花

在那个第二次工业革命

才刚开始的时候

英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伦敦是世界金融的中心

英镑是“准世界货币”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广袤的海外殖民地

让大英帝国膨胀得无以复加

英国本土的人口是2750万

却拥有4亿的殖民人口

英国只有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却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是本土面积的100多倍!

无论地球如何旋转

太阳永远能照耀到

大英帝国的属地上

“日不落帝国”也因此得名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丘吉尔出生了

丘吉尔的祖先

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统帅

家族的人当过内阁的财政大臣

是地地道道的贵族

因为自己的贵族身份

丘吉尔天生就是一个

狂热的大英帝国维护者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在丘吉尔演讲的时候

他经常是三句话不离“帝国”二字

在丘吉尔的书中

他也不止一次地回忆起

大英帝国曾经的辉煌

在他的笔下

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英国人用文明绅士的手段

去征服非洲和亚洲人

是多么让人快乐的一件事啊

1919年,丘吉尔曾建议使用化学武器对付中东的库尔德人和阿富汗人,他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那么受不了毒气,对待那些野蛮的部落,我强烈推荐使用毒气。”——恺蒂 《小英国,大伦敦》


至于那些在战争中

被砍头、被枪杀、被奴役的殖民地人

不过是一群野蛮的奴隶罢了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然而,盛极而衰是所有事物的规律

日不落帝国也不例外

在大英帝国最辉煌的时代里

无论外部内部

都存在着不小的隐患

外部,法国一直在各个殖民地

和英国对着干

俄国在亚洲中部和东部不断扩张

后发的工业帝国德国

也对英国虎视眈眈

英国就像一只王座上的狮子

周围群狼环伺

随时都准备取而代之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内部,世界霸主的地位

让英国失去了进取的动力

既然可以靠着掠夺殖民地

躺着吸血赚钱

为什么要坐起来呢?

于是,英国上层的贵族们

慢慢丢掉了曾经积极进取的精神

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大量底层工人廉价的劳动力

和殖民地掠夺来的廉价的原材料

支撑了英国的发展和壮大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图:英国工厂


后发的美国和德国

为了赶超英国

只有做出更好的商品

为此,他们开发了新的技术

用了更好的机器

而当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

一点一点逼近英国的时候

英国还是在原地踏步

到19世纪末的时候

美国的工厂已经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

而英国还在用十几年前的机器

1900年,美国的经济总量

已经是世界的30%

英国反而跌到了18%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图:美国工厂


慢慢崛起的美国和德国

看着被英国统治的世界

感到艳羡不已

他们也想要广袤的殖民地

他们也想要躺着吸血

而不是辛辛苦苦地干活

恰好,就在这个时候

英国的殖民地爆发了革命

英国为了镇压反抗者

投入了大量的兵力

然而,几次战争却把英国拖入了泥沼

让英国损失惨重

在非洲殖民地爆发的布尔战争中

英国先后投入45万军队

伤亡近10万人

耗资2.23亿英镑

连维多利亚女王都因为战争

日夜焦虑,积劳成疾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这时候,丘吉尔刚从贵族军校毕业

他也卷进了战争中

因为在当时的英国贵族看来

去参加战争

是贵族勇气和荣誉感的体现

1899年,丘吉尔作为战地记者上了战场

可惜,丘吉尔运气不太好

敌人的炮弹击中了他的火车

丘吉尔被俘虏了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图:战俘营里吊儿郎当的丘吉尔

从战俘营中越狱回到英国后

丘吉尔顺理成章当上了战斗英雄

并开始从政

从走上政坛的那一刻起

丘吉尔的目标就只有一个

就是“让英国再次伟大”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只是,理想很丰满

现实却很骨感

英国经历了几次殖民地战争后

实力已经下降了

而维持广袤的殖民地统治

需要大量的资源

这些资源的消耗

让英国雪上加霜

早就虎视眈眈的德国

终于按捺不住了

出手挑战英国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丘吉尔当时是海军大臣

他当然要为了帝国的荣誉而战

丘吉尔是军校毕业的

他拥有极其精准的战略眼光

只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

他又非常不切实际

非但没有帮上忙

反而捅了一个大篓子

这事,还要从土耳其说起

一开始,英国、法国和沙俄结盟

他们的对手是德国和意大利

土耳其并没有加入战场

然而,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英国人在土耳其人国庆的时候

参观了土耳其人的海军

英国大使嘲笑土耳其的海军太弱了

在国庆节被人嘲讽

土耳其人忍不了了

于是,土耳其人打肿脸充胖子

全国人一起凑钱

找英国买了两艘无畏级战舰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与此同时,英国不是和德国人正在打仗嘛

丘吉尔想了一个计划

要从土耳其由水路进攻德国

把这个胆敢挑战帝国的蠢货击败

可是,要进攻就得有船啊

但丘吉尔手边没有战舰

这可咋办呢?

哎,正好,土耳其不刚买了两艘么

就用他们的好了

什么?土耳其人会不会不高兴?

英国想做的事

还用得着管土耳其人高不高兴?

丘吉尔称呼土耳其是“西亚病夫”

在他眼里,英国是堂堂的大英帝国

打土耳其就跟玩一样

英国想对土耳其做什么都可以

这船老子就是抢了,怎么着吧?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于是,在土耳其人欢庆接收战舰的庆典上

英国人当着土耳其人的面

把土耳其人买的战舰开走了

开走了。。。

走了。。。

。。。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两次当面被侮辱

土耳其人气得不行

这时候,德国人恰到好处地

送了土耳其两艘战舰

于是,土耳其马上倒向了德国

也加入了战争

在土耳其加入之前

沙俄和德国打得不可开交

沙俄处于劣势

同盟国一直在通过黑海

给沙俄送援助

可是,土耳其加入战争后

就把黑海封锁了

同盟国给沙俄的物资送不到

沙俄被德国揍得很惨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吃了败仗的俄国士兵

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回去就闹了十月革命

把沙皇推翻了,成立了苏联

……

丘吉尔任性扣下的战舰

给英国捅出了苏联这个大敌

他也因此解锁成就:

苏联国父,Get√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最终,英国虽然赢下了一战

却让帝国变得脆弱不堪

长期的战争不但耗尽了英国的力量

还培养出了新的对手

——苏联

原来的群狼又多了一个

在一战后,德国在酝酿着卷土重来

苏联也开始疯狂扩张

而英国,却一蹶不振

甚至,英国的贵族青年

因为在一战中死得太多

大批庄园都没有人来继承了

原来属于贵族的会客室、餐厅

都被改成了病房

原来贵族家的千金小姐

现在要在家里当护士

照顾各种各样的伤员

高傲的贵族和他们瞧不起的平民阶层

不得不过着一样的日子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图:英剧《唐顿庄园》


不过,这还不是英国苦日子的终点

在一战到二战的这段时间

英国的工业

已经被后发的强国甩了下来

那时,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份额的38.7%

美国底特律一条街的汽车数量

比日本全国的都多

德国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

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份额的13.2%

军工产能世界第一

搞共产主义的苏联是第三

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

工业产量占据了世界份额的17.6%

但是在科技上略逊一筹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而这时的英国

已经掉到了第四

英国人心里很清楚

以英国现在的状况

再也经不起一场战争的消耗了

于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帝国地位

英国虽然明知道德国人的野心

但也不得不放任德国发展

也就是用“绥靖政策”

来换取英国的地位

可是,希特勒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

他要的不只是蝇头小利

他想要取代英国

于是,二战还是爆发了

拥有强大工业实力的德国

在欧洲摧枯拉朽

欧洲的混乱,让英国人心惶惶

正是在这个时候

1940年5月10日

丘吉尔当选英国首相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上台后的丘吉尔

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现在的英国经济几近崩盘

德国人的军队已经剑指法国

所有人都笼罩在恐惧之中

国内一片失败、投降的情绪

一口一个“帝国”的丘吉尔

是一个顽强的斗士

在他的心里

英国依然是那个世界霸主

英国应该像之前一样

击溃上来的挑战者

只是,他并没有看清楚现实

历史不会因为哪个人物的阻挡

就停止前进

它只会让自己的车轮滚滚向前

把所有只知道活在过去的人

一一碾成粉碎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丘吉尔越是努力地

摆出帝国的姿态

就越是会被现实无情地打脸

上任后,丘吉尔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发表了一次演说

鼓舞了所有沉浸在失败情绪中的人

在演讲中,丘吉尔慷慨激昂地说

“你们会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

我只能回答:我们的政策是努力战斗

在海上、陆地上、在空中

尽展上帝所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

与一个有史以来从未见过的残酷暴君战斗

这便是我们的政策!

你们会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我能够用一个词来回答你们

这就是胜利!”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然而,仅仅在一周之后

德国就突破了法国的马其顿防线

仅仅在两周之后

英法联军就已经全面溃败

被包围在敦刻尔克

问题已经不是能不能胜利了

而是能活着撤回来多少人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在德国人开始轰炸英国本土的时候

丘吉尔乐观地说:

“按照现在的轰炸速度

德国人大约要花10年时间

才能毁掉伦敦”

然而,仅仅1年之后

伦敦就几乎已被夷为平地

英国各地的工厂

就已经被炸得无法开工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作为老牌殖民者,丘吉尔坚信

宗教是非常有效的政治手段

印度殖民地有人反抗了

丘吉尔想到的法子是

给印度送基督教过去:

基督教文明,为印度引入了一个开明的政府,而且引入了法律和秩序,还提倡尊重财产、尊重劳动果实,对此,印度人理应感激”


二战时,梵蒂冈向纳粹靠拢了

在丘吉尔看来,这可是一件大事

教皇倒向纳粹了怎么办?

岂不是要鼓动起一大群教徒

去帮纳粹了?

于是,丘吉尔把这事告诉了斯大林

说自己非常担心

结果,斯大林很不屑地反问了一句:

“教皇?他有几个师?”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碰了无数个钉子的丘吉尔终于发现

在崭新的世界面前

英国就像一个老古董

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德国已经组建了强大的装甲部队

英国却还保留着旧时代的理念

觉得“驱逐舰+大炮”

才是称霸的关键

空军和陆军不需要发展

1940年,德国空袭英国时

德国有4000架最新式的战机

英国却只有2000架

还有不少是老旧款

海战爆发后

美国人的“航母战斗群”

也让英国人知道了

自己的海军就是个笑话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二战掏空了英国的经济

也摧毁了帝国最后一点尊严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

丘吉尔已经为英国竭尽全力了

他四处发表的演讲

鼓舞了无数的老百姓

让他们振奋精神坚持下去

但是,他的作用也仅此而已

在飞机和坦克面前

靠嘴炮是打不赢的

好在队友非常给力

苏联和美国成了中流砥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太平洋战争也宣告结束

英国作为战胜国活了下来

可是,英国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美国和德国不过是一丘之貉

它一样要取代英国的地位

而且,美国对付起英国来

比希特勒更狠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二战后,英国百废待兴

急需美国的救济

于是,英国派出代表团和美国交涉

美国给了英国37.5亿美元的贷款

但是代价是

双方签订的《美英金融协定》

肢解了英国的经济圈

同时,英国需要殖民地的输血

美国就打着自由民主的名号

鼓励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

这些英国曾经的殖民地一一独立

英镑是曾经的通用货币

美国就构建了美元霸权体系

取代了英镑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英国明明是二战的战胜国

享受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

甚至,英国一直到2006年

才完全还清了欠美国人的钱

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上

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三个人

坐在一起共商大事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那时,世界称呼他们为“三巨头”

可是,丘吉尔心里比谁都清楚

所谓的三巨头会议

不过是两大帝国

商量着如何瓜分战后世界的会议

而这个世界

原本是属于大英帝国的

经济衰落、殖民地丢失的英国

已经奄奄一息

他只能看着这两个新崛起的帝国

狠狠地把自己拍死在沙滩上

就像丘吉尔自己所说的

在雅尔塔会议上

英国不过是一只“可怜的小毛驴”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不过,丘吉尔还不想放弃

他为已经不可能重回霸主的大英帝国

做了最后一件事

拉拢了后来的世界霸主——美国

1946年3月5日

丘吉尔在美国的威斯敏斯特学院

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

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在这次演说里

丘吉尔极尽所能地把苏联臭骂了一顿

毫无底线地吹捧了一波美国

试图让英国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

做一下最后的挣扎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他攻击苏联

说苏联拥有了原子弹

是给全世界带来灾难

却对美国同样巨量的原子弹视而不见:

目前制造原子弹的知识、工艺与原材料主要掌握在美国手中,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此而夜不能寐。万一眼下情况调转,某些共产主义或新纳粹主义国家垄断了这等致命手段,我不认为我们还能高枕无忧。


他攻击苏联

说苏联是一个和法西斯德国一样

彻彻底底的暴政国家

而美国和英国

是到处宣扬自由、人权

绝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高尚国家

却绝口不提慕尼黑会议上

英国是如何和希特勒眉来眼去

出卖其他国家的利益

和法西斯狼狈为奸的

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和大英帝国公民在两国境内到处都能享受的自由,在相当多的国家里并不存在,其中一些国家还十分强大。在这些国家内部,各种大包大揽的警察政府对老百姓强加控制,以致压倒和违背了一切民主原则。独裁者或是组织严密的寡头集团通过享有特权的单一党派和政治警察队伍毫无节制地行使着国家的大权。在这多难的岁月,我们的责任不是以武力干预那些我们不曾在战争中征服的国家的内部事务。但是我们绝不能放弃以大无畏的声调宣扬自由的伟大原则和基本人权。这些英语世界的共同遗产,继大宪章、人权法案、人身保护法、陪审团审讯制以及英国习惯法之后,又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得到举世闻名的表现。


最重要的是

丘吉尔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

新的世界秩序

需要美国和英国来维护

现在,在我们仍然奉行这一实现我们全面战略概念的方法时,我要讲一讲此行要谈的关键问题。没有我所称之为各英语民族同胞手足式的联合,有效地防止战争和继续发展世界组织都是办不到的。这意味着英联邦与帝国要和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特殊的关系。


这次“铁幕演说”

是西方国家的领导人

第一次在公开的场合

如此露骨而大胆地攻击苏联

自此之后

美国开始铺天盖地的渲染“苏联威胁论”

冷战就此开打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诚然,铁幕演说拉拢了美国

但是,和美国的结盟

没有改变英国的命运

美国该整英国的手段

一点儿也没有少

二战中,英国的工业被摧毁了

二战后,英国的重心还放在了金融上

跟着美国亦步亦趋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没有了工业的英国

就像没有了牙齿的老虎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英国平均每5分钟

就有一个人宣布破产

每天平均有104户人家

要被迫变卖房产还债

现在,英国这个当初的世界工厂

贸易出口的额度还比不上韩国

工业水平放在欧洲

都只能算是二流水平

不仅比不了欧盟老大德国、法国

甚至连瑞典和挪威也有些赶不上了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1984年,英国刚刚在马岛战争中

击败了阿根廷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气势汹汹地找到中国谈判

想要阻止中国回收香港

英国人似乎在马岛战争中产生了错觉

以为自己仍然是那个帝国

可是,现实却是

邓小平以极为强硬的态度告诉撒切尔

香港必须被收回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谈判的问题

“如果不收回

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

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这番对话

让铁娘子为之失魂落魄

更是让她意识到

英国已经不是当初的英国了

她没有能力阻止香港被收回

在离开的时候

失魂落魄的铁娘子连路也忘了看

摔倒在了台阶上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历史在这一刻

给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

一个冷冷的嘲笑

铁幕演讲是一场精彩的演讲

只是,它完全于事无补

没有这场演讲

冷战也一样会开始

有了这场演讲

英国也逃不过被美国肢解的命运

丘吉尔就是说再多的好话

也改变不了大英帝国

日渐衰落的事实

丘吉尔就是把苏联贬得再一文不值

苏联也是和美国煮酒论英雄的世界一极

这场争霸

无论最终谁胜谁败

历史都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而在这场大戏里

根本没有戏份的英国

不过是墙角里将死的老鼠罢了

它的哀鸣

就是再美妙动听

也只是一只老鼠

没有人会从它的哀鸣声里

想起它曾经的辉煌

大家只会知道

它已经气息奄奄、行将就木

这场轰动世界的演讲,是一个帝国最后的嘴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