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山、佛山共建南沙港區四期碼頭,促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融合丨航運界

广州、中山、佛山共建南沙港区四期码头,促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融合丨航运界

航運界網新推出了小程序產品“讓航運無界”,該產品可以幫到大家瞭解航運業,獲得國際化的航運視角,第一時間零距離了解全球知名航運機構和航運大佬的動態,點擊上方小程序卡片進入,為你提供更加豐富的航運業資訊新聞。

广州、中山、佛山共建南沙港区四期码头,促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融合丨航运界

廣州、中山、佛山共建南沙港區四期碼頭,促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融合

來源/第一財經 馮芸清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新建的大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項目,該項目將大幅提升珠三角港口群的綜合競爭力,同時為廣東省推動港口資源整合提供借鑑。

9月30日,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項目和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區工程項目同時舉行開工活動。前者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由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公用事業控股有限公司、中山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建設經營,工程總投概算為69.74億元,三家股份佔比分別為65%、19%和16%。

據悉,南沙港區四期工程設計年吞吐量480萬標準箱,將建成全球第一個水平運輸設備採用北斗衛星導航技術無人駕駛集卡的全自動化碼頭。屆時南沙四期的集裝箱碼頭現場將實現集卡無人駕駛和集裝箱裝卸遠程操控,且實現零排放,成為世界領先的全自動化碼頭。

廣州港集團董事長蔡錦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工程將進一步提升南沙港區集裝箱通過能力,強化南沙港區作為泛珠江三角洲和內陸省份聯通海外的門戶樞紐的功能,尤其是為珠江西岸廣大的出口加工企業打造更便捷、更高效、更實惠和更優質的出海大通道,帶動更多臨港產業和物流產業的集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元,佔全國的12.2%;港口貨物吞吐量合計超過1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合計超過8000萬標準箱,是我國各大灣區中實力最強、基礎條件最好的灣區。

其中,2017年廣州全港貨物吞吐量完成59011.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037.0萬TEU,廣州港成為全球第七個“2000萬TEU”港口。2018年1-8月廣州港集團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1.1%,集裝箱同比增長9.5%,南沙港區集裝箱同比增長14.4%。

“到2021年南沙四期建成後,南沙港區每年的集裝箱吞吐量預計可超過1800萬標準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蔡錦龍說。

根據初步規劃,南沙港區的四個集裝箱碼頭各有定位,其中南沙一期和四期做內貿集裝箱,南沙二期和三期主要做外貿集裝箱。而南沙四期的定位是集裝箱中轉港,水轉水的比例高,這將有利於發揮佛山、中山內河碼頭較多的優勢,改變兩市沒有大型海港碼頭的情況。

蔡錦龍認為,珠江三角洲乃至泛珠江三角洲水系發達,水路運輸具有低碳環保、運輸量大等優勢,因此水水聯運和水鐵聯運也成為廣州港發展港口物流的先天優勢。

“南沙四期項目是由廣州、佛山和中山三個大灣區主要城市企業合作建設的,項目建設後,將進一步推動灣區內各個港口相互融合、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新的動力。”蔡錦龍說。

蔡錦龍還表示,此次三地國企合作建設經營南沙四期項目,得到了三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了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關係,使該項目成為大灣區城市深化合作、協同發展的典範,也為今後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推動廣東港口資源整合工作帶來示範效應。

广州、中山、佛山共建南沙港区四期码头,促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融合丨航运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