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期:即時反饋與延遲滿足

2018年10月9日,幣民日報第272期。

混社會講究即時反饋,你發我一根菸,我遞你一口檳榔;你請我喝洋酒,我請你吃海鮮。哪怕稍慢一點,就可能被人指責不懂規矩,不知好歹,只進不出。

即時反饋也是“網絡遊戲”之所以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但其實這是遊戲利用了人的弱點。所以,不要以為即時反饋是真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要非常警惕即時反饋給你帶來的短視、小格局。

投資越久,我就越喜歡“延遲滿足”這四個字。

一、投資域名的延遲滿足

我的“延遲滿足感”的獲得,可能是因為我腦子慢;也可能是我凡事喜歡尋根究底;還可能是我投資域名很多年訓練出來的。

投資域名是一次長線的賭博,你註冊或買入域名,每年續費,但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賣出去。一年,二年,三年,五年,都有可能。我最早註冊並保留至今的域名是2011年註冊的一批,當時是5元註冊的CN域名,註冊了幾十個,賣出了一部分,丟掉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默默續費到現在,可能還要繼續續費下去,十多年?幾十年?都有可能。

沒耐心的人玩不了域名,沒有延遲滿足感的人玩域名會很痛苦。

1、怎麼獲得延遲滿足感?

我的個人經驗主要是靠熱愛。發自真心喜歡你手上的域名,甚至到了不計成本,不計回報的程度,這甚至已經不是"延遲滿足",而是“持有就滿足",這樣才可能拿住籌碼、熬過寒冬。

今年我又買了幾個域名pimin.com、zhanghun.com、96.io,沒花多少錢,感覺這些域名也賣不了什麼錢,但就是想買幾個不同品類的,偶爾拿出來看看也舒服,這已經有點像玩古董的感覺了。

2、成功過更能強化延遲滿足感

域名在很長一段時間,只是支撐我人生的夢想,在哪些貧窮又無助的日子裡,我常常幻想手上的域名價值百萬,我因此在精神上與身邊埋頭打工的同事不同,因為我心中是滿懷著希望的。

後來陸陸續續賣出一些域名,錢也不多,大概只能付個房子首付,但是持續的賺錢讓“延遲滿足感”得到了加強。讓我的視野變得遠了點,不再因一時漲跌斤斤計較。

二、炒幣更需要延遲滿足

幣市的週期性很強,動輒幾年的苦熬,如果你沒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在漫長的熊市根本熬不住。

我當年就吃過虧,不過當時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實在沒錢了。

比如我為什麼要1500-2000之間賣出比特幣。當時我投資的一個二代幣(這個幣好像已經死了)突然暴漲,我迅速賣光了這個幣種,換成了比特幣。然後我馬上把比特幣換成了人民幣。為什麼我這麼急著換成人民幣,而不是拿住比特幣等待暴漲。因為我當時欠了信用卡、花唄,每個月要支付利息。當時有機會還清一部分,當然要先還錢。

延遲滿足感很重要,你的經濟狀況更重要。欠錢和高額利息給你帶來的巨大痛苦,讓你想到不是延遲滿足,而是馬上結束痛苦。

我之所以沒拿住籌碼,主要是因為當時實在太窮,越窮就越難賺到錢。

我估計,我當時應該是幣圈最窮的人,因為比我更窮的早就混不下去,滾蛋了。(記得2015某群裡有個叫“龍”的群友,一天到晚在群裡罵BM,因為他炒BTS虧了幾十萬,後來他慢慢消失了,2017牛市也沒再出現。)

在你窮到負債的時候,談“延遲滿足感”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我對新手的建議只有一個:“不要虧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