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古代书法特难看,却一直能被捧为经典?

脑洞人物史


我们现在的书法有些也特别难看,却被捧为“书法家”,“书法泰斗”等等。

我是一人。现在书法泰斗这么多,很多书法太逗。

大部分古代留存到现在的书法,都是好的。

只不过现在很多字不好的“书法家”,特别乐意吹捧古代不知名的“丑陋”字迹。

是高书不入俗眼,还是遗“丑”千年?

“高书不入俗眼”这是书法爱好者经常说的话,说出这话的时候一般表情不招人喜欢。

这句话出自徐渭的《题自书一枝堂帖》。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明朝著名画家。开创大写意花鸟画,

“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的后面其实还有一句:“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徐渭人生起伏比较大,说的话很多是落魄时候的负气之语。

徐渭是明朝最好的画家之一。但是自己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可是徐渭的字和他的画比,不是一个档次。

上面是徐渭的字。

为什么徐渭说自己的字第一,画只能排第四。

因为徐渭还有一首诗,《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不得志落魄,很多时候说气话。“高书不入俗眼”这句话就是气话。

真正的高书,绝对能够入得了各种眼。

比如怀素的《自叙帖》,只要点出厉害的地方,一下就入眼了。

可能看不懂草书,字不能全部认识。但是只要看,都会觉得很厉害。

就这个国家的“国”字,学没学过书法,只要认识汉字,都会觉得很厉害。

这就是真正的高书,毫无争议的高书。

又比如说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看上去是乱糟糟的,因为是手稿。古人写文章也是会打草稿的,当然涂涂改改。

上图《祭侄文稿》部分,就连涂抹之处,都可以看见字写得依然没有走样,而且是非常的好。右边框中,比较能看清的“不”字,好不好,好啊。

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光,历史中的大多数评价都认为好的,那绝大多数情况是真的好。静下心来,看这些字。这些经历时间洗礼的好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书法家推崇的“古代书法”,其中有些是真的难看。

我们当今书法界,流行创新和创造。

有这样的参加书展,开书展的。

比如有书法家字写不好,找到上面这个古人《抄经卷》,吹捧一番。

然后写出来的东西,就是这样的。

字不能写好,或者不愿意花时间学。

历史留名的书法家没有多少,绝大多数古人的字也是千奇百怪的。

我们现在有些书法家,就是拿古人说事,用古人的丑字,论证自己的丑字是有依据的。古人的丑字也是丑字,再有依据渊源,还是丑。

一人有感

书法不是多么玄奇的事情。

因为书法这个词,有“法”。虽然不是随随便便,但也是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多学习,多看看。

“高书不入俗眼”,我们把“俗眼”练得高一点就好了,看看真正的“高书”。

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书法是一种艺术,欣赏有门槛

在普通人眼中,什么是好的书法?最好的答案可能就是横平竖直,一板一眼的字体,若是能达到印刷体那就更神奇了。

但是,这种境界在书法界只不过是起点。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可不是所有普罗大众都能欣赏明白的。譬如红楼梦,绝对不是谁都可以品味,有的平台曾将红楼梦放在移动端供民众赏阅,但谁知竟有网友说作者的古文功底不行在,这实在太可笑了。


大家都知道,这并不是作者不行,而是读者水平太次,而且杠精太多了。书法也一样,拿一板一眼的境界看楷书可能是好的,若是去看那些“丑书”般的写意作品自然不太合适。

黄宾虹先生说过:中国画以能品为起点。书法走至艺术的境界时,相比于一板一眼的“好看”,反而更追求能够传达一些感情。兰亭序的旷达、祭侄文稿的悲愤,这都是。

若是一板一眼的话如何去表达这些思想?相反,若细看这些写意的书法作品,根本不会去强求一笔一划皆相同,反而会主动“求变”。好比判断演员的好坏,不能单看粉丝多寡,而要看专业表演功底。

其实,欣赏不了“丑书”无妨,毕竟我们都是平常人,艺术归根结底还是少数人才能玩转,实在不喜欢也不要强求。


亦文亦物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为什么有的古代书法特难看,却一直能被捧为经典?这个问题还真有意思。既然是经典的东西,经过了千百年时间的筛选,肯定是好东西。可是为什么还要很多人认为特难看呢?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书法鉴赏水平和眼光不是人人都一样的,有高低之分,正常现象。

欣赏书法(包括欣赏国画),不是简单如欣赏一朵花、一个人的美丑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书法艺术之美有多种内涵(不局限于字写得平齐、整洁那种初级要求),需要有一定的书画鉴赏知识,艺术审美眼光。

举个例子吧!

王羲之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里去做客,朋友家人很热情地招待了他。为了表示感谢,王羲之就在朋友的新几案上即兴题写了一幅书法,朋友如获至宝。没想等朋友出门以后,他的父亲进房收拾东西,一看新几案被墨迹弄脏了,就用刨子把字刨掉。儿子回到家后,兴冲冲地去欣赏王羲之的墨宝,几案上已不见了墨迹,为此大加懊恼。

朋友把王羲之的字当作宝贝,老父却认为墨汁弄脏了几案,字还是王羲之的字,只是欣赏眼光不一样!懂行的人才能慧眼识珠啊!!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那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设想古人的字是做什么的,并不是作为教学用的,笔者肯定是当时当地写字好的,但当时没有书法家一说,水平参差不齐,并不都是高手范字,胡乱吹捧的肯定是写不好字的人


侯建华11


今人不要怀疑已被古人肯定了的书法大作。都是经过了许多朝代考核出了名的书法。古代书法人一般都是普通文人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书法不是靠权贵出名,而是靠实实在在笔下功夫得来的货真价实的高品。是自然形成的,不是象今人那样靠吹出来的。是字贵名归。


吴定律


所谓书法艺术也是美学艺术,供人欣赏、揣摩。而在各时代人们对美的认知不同。像在六、七十年代男士穿中山装显得美,女生梳两条辫子显得美。而今就不显得美了,对事情的认知只是有一个相对过程。所以古代的美与丑均不能用现代眼光去衡量,与今相距年代有多久,存世量多少、是否是历史名家作品等等均可认定为是否经典。肤浅答题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