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論壇|推進宗教工作的關鍵在於培養宗教人才

漯河統戰 ID:lhtzb0

漯河統戰官方微信平臺帶您看統戰新聞、學統戰知識、品統戰文化、展統戰形象。

统战论坛|推进宗教工作的关键在于培养宗教人才
统战论坛|推进宗教工作的关键在于培养宗教人才

正文共:3369 字 1 圖

預計閱讀時間: 9 分鐘

隨著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推進,中國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宗教工作也進入了新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宗教團體是黨和政府團結、聯繫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橋樑和紐帶,要為他們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尊重和發揮他們在宗教內部事務中的作用,努力建設政治上可信、作風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質領導班子。要堅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隊伍建設。當前人才問題是宗教領域的突出問題。

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樸初在1992年就曾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時期內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現在,宗教人才的質量、結構和新時代的客觀需求不完全匹配,是各大宗教面臨的共同挑戰。

统战论坛|推进宗教工作的关键在于培养宗教人才

為什麼培養宗教人才是關鍵

首先,宗教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宗教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宗教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這一論述直接指明瞭宗教工作的實質。群眾工作的關鍵在於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緊密聯繫群眾。中國的信教公民近2億人,要做好這2億人的群眾工作,應有重點、有層次、有抓手。宗教人才是聯繫廣大信教群眾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中的骨幹等宗教人才就是宗教統戰工作的主要對象。而在實踐中,宗教工作也是這樣開展的,都將領導幹部聯繫宗教界人士作為一種統戰工作機制。做好宗教人才的群眾工作,是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方面。

其次,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主體是宗教人才。宗教必須與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相適應,才能存續和發展。從宗教的產生看,制度性宗教一般都有創立者或起始者;從宗教的傳播看,虔誠和有能力的傳教人是宗教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從宗教的革新看,各大宗教的每個重大歷史節點通常都印刻著宗教改革者的創新。這些創始者、傳教人和改革家,就是重要的宗教人才。在當代中國,宗教之所以從總體上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社會,一方面是由社會主要矛盾的性質和變化所決定,另一方面,也是宗教界自身主動調試、革新和發展的結果。宗教人才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宗教人才是衡量宗教發展狀況的重要尺度。

最後,發揮宗教正面社會作用的關鍵也在宗教人才。宗教的社會作用具有兩重性,既有積極性也有消極性。發揮其積極性、抑制其消極性是宗教工作的重心所在。宗教人才的作用發揮得好,宗教的社會作用往往都是正面的;而宗教人才如果出現問題,宗教的社會功能往往要大打折扣。縱觀歷史,每當在民族復興、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的關鍵點,總會湧現出一批引領廣大信教群眾勇於奉獻、敢於擔當、積極作為的愛國愛教的宗教人才。這些宗教人才既是宗教界的頂樑柱,也是國家的建設者。而當時代變遷、社會轉型、矛盾凸顯,宗教領域也並非世外桃源,宗教人才也並非“百毒不侵”。由於宗教人才特有的感召力,其好壞變化,影響重大。

應該培養怎樣的宗教人才

第一,宗教人才的內涵表明了培養的主要對象。宗教人才一般而言是指有能力推動宗教自身發展並能適應和服務社會的宗教界教職人員和信眾骨幹。從這個意義上講,宗教人才的範疇比一般的宗教界人士範疇還要寬泛。宗教界人士一般而言是宗教人才,而宗教人才並不一定都是宗教界人士。宗教人才也包括宗教管理人才、宗教教育人才、信教群眾中的宗教行家裡手等,比如基督教平信徒、佛教居士、道教“老修行”中的能人。宗教人才的培養應恰當考慮培養的範圍問題。

第二,宗教人才的標準決定著培養的重點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這四條標準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整體。政治上靠得住,指的是政治素質、政治方向,這是基礎;宗教上有造詣,指的是宗教學識、宗教修持,這是核心;品德上能服眾,指的是品德高下、信眾威望,這是關鍵;關鍵時起作用,指的是審時度勢、解決問題,這是檢驗。四條標準缺一不可,充分說明了宗教人才應是複合型人才:以德為先、以學為本、以能為要。有才無德、有德無才都不完備。同時,從更高層面來看,宗教人才實質上也是融合型人才:有才無德不是“真才”,有德無才不是“真德”。從宗教的修行境界講,真正的高僧必然是大德,而真正的大德必然造詣高深。四條標準清晰地說明了宗教人才觀應該是一種綜合人才觀、系統人才觀和動態人才觀。

第三,宗教人才的類型指出了培養的主要內容。所謂宗教人才,並不僅僅就推動宗教自身健康發展而言,更是指能夠適應和服務社會,能夠發揮宗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的各類人才。從特點來看,有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從層次看,有初級人才、中級人才和高級人才;從年齡看,有青年人才、中年人才和老年人才;從範圍看,有教內人才、教外人才;從專業看,有國際交流人才、教際交流人才。各類人才的側重點不一樣,培養的內容應有所針對,有所差別。

如何培養宗教人才

首先,創新培養宗教人才的模式。當前宗教人才的培養模式正處在轉型期,宗教界和宗教工作部門正在不斷探索。一方面,採取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宗教人才的培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師徒相授、口口相傳,“手把手”的方式往往是宗教人才傳統的培養模式。而現代化的培養模式也在逐漸形成過程中。比如各大宗教的院校式教育正不斷髮展和規範,教育理念不斷提升,教育方案不斷完善,教育內容不斷擴展,教育方式不斷創新。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如何取長補短、相互補充,是宗教教育現代化必須要回答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渠道上,採取了教內和教外相結合的方式。很多宗教人才的培養運用了協同培養、聯合培養的方式,把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與高校和政府部門合作,一定程度彌補了宗教界自身資源不足的缺陷。當前要充分研究宗教人才的成長規律,全面考慮宗教人才的家庭背景、社會環境、文化處境、學修經歷、思想歷程等多種因素,尤其要總結歷史上著名的愛國宗教人士成長的共性影響因素。

其次,營造培養宗教人才的環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是培養宗教人才的前提。改善宗教人才培養的法治環境也是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連續頒佈了各類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如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藏傳佛教學銜授予辦法(試行)》《宗教院校學位授予辦法(試行)》《宗教院校教師資格認定和職稱評審聘任辦法(試行)》等。各地方也有針對性地出臺相關政策和地方性法規。此外,培養的體制環境和機制環境也尤為重要。宗教團體的民主管理制度有利於宗教人才的選拔、任用,宗教內外的監督評價機制對於宗教人才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也非常關鍵。不但需要發現人才、培訓人才,也需要關愛人才、使用人才、評估人才、監督人才,形成人才培養的完整環路和動態流程。

最後,形成培養宗教人才的合力。宗教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既要充分發揮宗教界自身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也需要黨和國家、社會組織的幫助和支持。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的關鍵之一在於宗教人才的培養,宗教人才問題不僅僅是宗教內部問題,也是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等重大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因素。應從國家戰略角度看待宗教人才的培養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培養出國家需要的宗教人才、社會需要的宗教人才,當然同時也是宗教界需要的宗教人才。完成國家人才、社會人才和宗教人才的一體化。這就需要從各方面凝聚力量、整合資源、積極協作,形成支持宗教人才培養的體系,使宗教院校培養和普通高校培訓互補、宗教專業教育和公民通識教育互通、宗教修持和服務社會互動,避免宗教人才培養的封閉化、抽象化和同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