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由皇帝赐名而且在牌楼上允许雕刻动物的皇家清真寺


中国唯一由皇帝赐名而且在牌楼上允许雕刻动物的皇家清真寺

南京净觉寺

南京的净觉寺是明朝古寺,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著名的八大清真寺之一,位于南

三山街

。入门映入眼帘就是牌坊正门额上明朝皇帝御书的“

净觉寺

”三个字,并刻有“敕建”二字。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敕建,不久被焚毁.

宣德五

年(1430年)伟大的穆斯林航海家郑

和奏

准重建。弘治五年(1492年)重修。重建后的净觉寺扩大了规模,北至砂朱巷,东南至大街,西达马巷。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世宗敕赐“净觉寺”匾额并敕建砖雕牌坊一座,(当地人称花门楼的明代砖雕石牌坊“文革”中被拆除,它虽是近年重建的,仍保持原来风貌)据说传该寺在明代建筑范围不少于40亩,仅大殿就有81间。为东南沿海最有名的清真寺。牌坊为双叠三檐四翘角式,正面浮雕有花卉及几何图形,特别之处在于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五条龙,这在清真寺是极其罕见的。这是中国唯一由皇帝赐名而且在牌楼上允许雕刻动物的皇家清真寺。

建筑结构


中国唯一由皇帝赐名而且在牌楼上允许雕刻动物的皇家清真寺

净觉寺碑亭

净觉寺现存建筑有院落四进,总建筑面积1600多平米,有碑亭、蝴碟厅、望月楼、正殿、后殿及南北讲堂等。还有礼拜堂一座,五开间,高大轩敞。礼拜大殿后有高墙一座,相传为明代所建,为南京寺庙中最高的墙壁。

净觉寺碑记

“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十四日,咸阳王赛典赤七代孙,赛哈智赴内府宣谕。当日于奉天门奉圣旨,每户赏钞五十锭,绵布二百尺与回回。每分作二处,盖造礼拜寺二座:南京应天府三山街铜作方(坊)一座,陕西承宣布政司西安府长安县子午巷一座。如有寺院倒塌许重修,不许阻滞与他住坐,任往来府州县布政司买卖,如遇关津渡口不许阻滞。钦此钦遵。永乐三年二月初四日立石。”

御制至圣百字赞碑


中国唯一由皇帝赐名而且在牌楼上允许雕刻动物的皇家清真寺

御制至圣百字赞碑

“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古代史


中国唯一由皇帝赐名而且在牌楼上允许雕刻动物的皇家清真寺

南京净觉寺

史料关于净觉寺始建年代说法不一,有文字记载的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一说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再有明太祖曾下令禁绝明教一切事物,使得净觉寺真正的始建年代问题更加扑朔迷离。据明弘治五年(1492年)王鍪所撰《敕建净觉礼拜二寺碑记》载:洪武二十一年,西域鲁密国人亦布拉金、马可鲁丁等,“为征金山开元地面,遂从金山境内随宋国公归附中华。钦蒙高帝喜其宾服,钦赏绢丝银钞等物,著落礼部与脚力,前往水平府搬家小赴京居住。因而敕建二寺安扎,将马可鲁丁等五户,分在望月楼、净觉寺居住。”又据明“永乐三年(1450)二月初四日立石”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三月十四日,咸阳王赛典赤七世孙,赛哈智赴内府宣谕。当日于奉天门奉圣旨,每户赏钞五十锭,锦布二百尺与回回。每分作二处,盖造礼拜寺二座”,其中于“南京应天府三山街铜作坊一座……。”一般学者认为此即南京净觉寺前身。明宣德五年(1430)回族航海家郑和于下西洋前奏请明宣宗重建。据《敕太监郑和重建礼拜寺记》载:“得尔所奏:南京三山街礼拜寺被焚。尔因祈保下番钱粮人船,欲要重新盖造,此尔尊敬之心,何可怠哉?尔为朝廷远使,既已发心,岂废尔愿?恐尔所用人匠及材料等不敷,临期误尔工程,可于南京内宫监式工部支取应用,乃可完备,以侯风信开船,故敕。宣德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明嘉靖年间(1521-1560),世宗朱厚 (cong)赐以“净觉寺”匾额。该寺在明代南临宫街,西至马巷,东至三山街(现中华路),北至砂珠巷,占地40亩。当时礼拜大殿面宽、进深各9间,规模宏大。

近现代


中国唯一由皇帝赐名而且在牌楼上允许雕刻动物的皇家清真寺

南京净觉寺

清代,净觉寺又遭毁坏,太平天国据南京时,曾将寺之梁栋榱桷移建藩府。现有建筑系清光绪三年(1877)和五年(1879)两次重建。大殿北边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碑记一通,墙上嵌有3块重建重修年份的小碑石,分别刻有“光绪丁丑三年(1877年)桂月重建”,“光绪已卯五年(1879年)重建”等字样。清代以来迭经出售、出租和拆建马路,仅余6.54亩。太平天国初期被拆毁。同治前后回族集资重建,民国初年当地回族商人蒋秀冬氏捐建南北讲堂及楼厅,1957年再修。“文革”中为橡胶四厂占用,毁损颇多。原仅存的明代建筑砖石牌坊被拆除,匾联、碑石幸存者无几。政策恢复后重新开放,1982年、1984年政府拨款修葺、重建一新。现寺建筑总面积165o平方米,寺门临街南开,进入寺门,迎面所见为一座“四柱三间三牌楼”式样的门楼,是1985年由歙县古建公司按明代牌坊复制的。院内分两进,最前为望月楼,有楼厅3间,带前廊,背朝前作倒座形式,稍后两侧为南北讲堂各3间。仪门为圆月形,后进中央是正厅,面阔、进深各3间,厅后为大殿,二者以廊相连,平面是工字形,礼拜大殿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面积348.7平方米。门额悬“正心诚意”匾,为“民国十一年六月南京回教联合会会长暨会员敬立”。寺内另有附房17间。该寺还曾先后是“南京市回教联合会”、“中华回教公会”及其南京筹备委员会、大道报社等全国性及地方回族宗教机构所在地。但是,近年来由于南京本地回族因迁移、分散等原因,寺内的回族群众越来越少,出入者大半是来自西北等地的撒拉族、东乡族以及其他民族和国外的伊斯兰教教徒,比较有代表性的反映出——古老的回族民族传统氛围正被新兴的伊斯兰教逐步吞噬,回族人本源精神和民族文化遗产的衰落。


中国唯一由皇帝赐名而且在牌楼上允许雕刻动物的皇家清真寺

净觉寺重修碑记

这座百年老寺已破烂不堪,每到雨季院内积水严重,加上白蚁侵蚀,当年那个恢弘的建筑已是“坑坑洼洼”。除了要对墙体粉刷,屋顶揭顶修缮外,此次大修还要更换腐蚀的檐柱。为此,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和有关单位出资约600万元,对净觉寺展开大规模修缮。这次百年大修本着修旧如旧,修旧如初的原则。因此,净觉寺原来框架全部不动,保留着原始的格局与建筑风格。100多年来没有落架大修,此次,大殿二十几根柱子换了一半,留下来的老柱子已经有128年的历史。”包括大殿上的瓦都是按照明朝时对瓦的要求,在苏州专门定制的仿古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