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壯大致富帶頭人隊伍:「燈塔」照亮一片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當前,脫貧攻堅戰已經到了攻城拔寨的關鍵時刻,中衛市正以全市之力,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而在這其中,壯大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通過示範引領,充分發揮出致富帶頭人的“燈塔”作用,已經成為中衛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舉措之一……

給能人位子 讓“領頭雁”引領

蛇無頭而不行,鳥無頭而不飛。

如何才能讓這些“領頭雁”帶領大夥飛得更高、更遠——中衛市從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入手,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復退軍人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給這些能人以位子和全部的扶貧政策,致富帶頭人“燈塔”作用發揮尤為顯著。

沙坡頭區東園鎮白橋村的韓風雲曾今一心經營著自己的奶牛養殖場,日子過得風生水起。2016年,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他走上了白橋村村黨支部書記的位子,開始用自己的本事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

“當時上任後,想著就是怎麼讓群眾富起來。我們白橋村的產業主要是以種植韭菜為主,之前我把地全部都流轉到自己這裡來了。當上村書記後,我決定把地全部讓出來,讓每家每戶都種植韭菜致富。"韓風雲說,2016年,白橋村人均收入是11000多元。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4100多元。群眾持續增收勢頭非常強勁。

今年,沙坡頭區東園鎮金沙村易地搬遷安置點貧困戶馮進錄,在韓風雲的幫助下,建起了大棚,跟著大夥一起種起了大棚。

韓風雲說,金沙易地搬遷安置村和他們村相鄰,搬來的都是山區的貧困群眾。目前白橋村的產業發展得不錯,看到剛搬來金沙村的群眾日子過得非常緊,他便決定幫助他們融入到自己村裡的產業當中,逐步致富。

說幹就幹。2017年冬天,韓風雲聯合幾名黨員成立了中衛市富潤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金沙村易地搬遷安置點流轉土地122畝,搭建了55座鋼架大棚,種植西瓜、沙蔥、韭菜、茄子、辣椒等瓜果蔬菜,實行統一種植、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他們還成立了“幫種植”“幫技術”“幫就業”的“三幫”志願服務隊,通過1名黨員和1名致富帶頭人分別幫扶3名移民群眾的機制,儘快幫他們脫貧。

馮進錄說:“今年第一茬西瓜一棚就賣了7000多塊錢,第二茬種辣子、茄子、西紅柿,第二茬就是純收入,是落下的。”

被選上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致富能人還有海原縣三河鎮小河村的退伍軍人劉志甲。2017年,自擔任小河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劉志甲便用他軍人特有的毅力和決心,成立種植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餘畝,建立了小河村千畝枸杞園區,吸納村裡50戶18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進入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農戶” “把合作社建在支部裡,確保了合作社姓公不姓私”的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發展新模式。這也讓更多貧困戶對脫貧充滿了信心。

談到劉志甲書記,小河村貧困戶唐耀文一個勁地誇讚:“自打劉支書上任以來,在帶頭引領上、為民辦事上都不含糊。想盡一切辦法幫老百姓致富。尤其是在枸杞園區上,給我們起的帶頭作用挺大的,老百姓都非常擁護他。”

“在我們劉支書的帶領下,今年咱們村聯繫工商聯幫扶,為我們蓋了圈棚,發展養殖業,今年我打算養20只羊,收入肯定不差。”接過唐耀文的話,小河村貧困戶張普說。

劉志甲介紹,枸杞在三河鎮來說是個主導產業,今後他們打算把基地做好,帶動農戶通過種養殖脫貧。有些農戶沒有資金,他們已通過村集體收入的錢,帶動建檔立卡戶脫貧。

產業能人帶隊 輻射推廣效應明顯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樸素的話語背後,展現的是廣大基層貧困群眾對致富帶頭人的殷殷期盼。

中衛在培樹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上,積極扶持“產業能人”,不僅讓貧困群眾吃上了定心丸,也使其成為實現脫貧攻堅、發展農村經濟的“排頭兵”。

現任海原縣興農養殖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的田進財,通過多年的積累與辛勤勞動,不僅讓自家致了富,還帶領海原縣賈塘鄉的很多貧困群眾一起致富,被大家稱讚為“農民致富的領頭雁”。

賈塘鄉建檔立卡貧困戶田進林說:“自從加入了興農合作社,老婆也在合作社打工,一個月工資三千元左右,一年差不多兩萬六。在合作社的幫助下,我養了10頭牛,一年下來也收入個四到五萬元。這兩項收入一年下來七八萬元。合作社帶領我們走上了奔小康的路。”

賈塘鄉貧困戶李金省說,他到合作社已經3年了,去外面打工每次回來拿不了多少錢,有時候遇到拖欠工資也要不上工錢。到合作社3年了,一年收入4萬多元,新房也蓋了起來。

田進財帶領貧困群眾發家致富,一方面有著他的努力,一方面也得了各級黨組織的項目資金支持。如今,他的合作社在上級科技部門的支持下,不僅建起了牧草實驗室、科普試驗示範基地、小雜糧科普實驗示範基地,還和區內外40多名專家簽訂了幫扶協議。目前,合作社共吸納30戶分散養殖戶參與到種草養畜產業中。合作社牛存欄數達到650頭,其中5頭牛以上的貧困養殖戶共有33戶。年出欄1200頭,實現產值1800多萬元,年創收達200多萬元。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帶著當地老百姓通過種草養畜脫貧致富,我們興農合作社黨支部的宗旨也是為黨站好最基層的崗。”田進財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海原縣的田進財用自己的養殖產業帶領大家致了富,中寧縣的曹登科依託自己發展起來的農產品公司,帶領周邊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曹登科是寧夏寧安堡土特產品有限公司的領航人。經過多年的發展,他的公司先後開發枸杞、八寶茶、枸杞茶、紅棗及枸杞休閒食品等10多個系列近100款產品,擁有各級經銷商近600家,銷售網絡遍佈寧夏區內外近50箇中心城市。

從中寧縣恩和鎮朱臺村走出的曹登科,看到家鄉的群眾日子還不富裕後,主動扛起了“致富帶頭人”的大旗,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帶領公司員工和朱臺村村民發展枸杞產業基地3000畝以上,逐步走上了產業化、規模化、效益化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同時,他的公司還積極吸納周邊農村和中寧縣紅梧山村移民區群眾進廠務工,2017年累計支付員工工資650萬元。而如今,曹登科開始帶領大傢伙步入電商發展軌道。

曹登科說,他們的電商銷售額目前已經從最初的幾百萬元發展到了上千萬元,預計今年電商銷售枸杞近1000噸。這對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具有非常強的帶動力。

培養一支能征善戰的致富帶頭人隊伍,並領導他們發揮帶頭作用,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於這一點,中衛市在強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中,因時因地制宜,收穫頗豐。近幾年來,中衛市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和致富帶頭人千人培養計劃,先後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復退軍人中共選拔村黨組織書記194名,整合農村黨員“雙帶”資金、脫貧攻堅就業創業扶持資金、信貸資金等,推動項目、資源、基礎設施等向致富帶頭人傾斜,培育各類致富帶頭人2059名,共帶動1.6萬戶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中衛市新聞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馬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