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捨命救侍衛

明朝的錦衣衛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並不好。不過曾經有一個錦衣衛,忠心耿耿,一心護主,導致後來皇帝都願意替他去死。這個錦衣衛名叫袁彬。

繼承父親官位

袁彬,字文質,江西人,自幼聰慧,能讀會寫,再加上他有個武功了得的父親袁忠,自小得其真傳,算是能文能武。袁彬的父親袁忠是錦衣衛的校尉,主要職責就是負責保衛皇帝安全。

袁忠一干就是40年,直到年老多病才被允許退休。於是,38歲的袁彬頂了父親的職,成了錦衣衛校尉。不出意外。他的一生應該跟他父親差不多,兢兢業業幹個幾十年,平平安安退休,然後再讓兒子接班。不過,命運給了袁彬一個顯露頭角的機會。

陪皇帝當俘虜

正統十四年(1449年)夏,北方蒙古瓦剌勢力侵擾大明。明英宗因此頭痛不已,他最信任的宦官王振覺得這是個溜鬚拍馬的機會,於是鼓動明英宗御駕親征。明英宗經不起慫恿,率五十萬大軍準備和瓦剌決一死戰。錦衣衛校尉袁彬也跟著明英宗奔赴戰場。然而,越往前線走,明英宗越膽怯。就在他打退堂鼓退回到土木堡時,瓦剌軍追趕而來。明軍方寸大亂,死的死,傷的傷,明英宗被俘,王振因罪被殺。袁彬身為近侍,不離明英宗左右。

自明英宗成為瓦剌俘虜後,袁彬便自覺擔當起了護衛和與瓦剌交涉的職責。當時,養尊處優的明英宗身在瓦剌關押俘虜的蒙古包中,被凍得徹夜難眠。袁彬見狀,便將明英宗的腳攬進自己懷中。每次隨軍轉移,遇到車馬不能行的路,袁彬都會揹著明英宗前行。明英宗長吁短嘆的時候,也是他不斷給明英宗樹立信心。

明英宗身邊還有個小太監叫喜寧,他被俘後,很快成了叛徒,幫著瓦剌首領也先出謀劃策。當時他獻上了一個“不戰而降”的計謀,即將也先的妹妹許配給明英宗,讓明英宗當瓦剌女婿。

明英宗正想同意,袁彬卻對他說:“您是大國天子,瓦剌是外族,如果您此時答應了這門婚事,成了外族女婿,會讓大明顏面盡失。另外,您以後就會因此受制於也先。”明英宗恍然大悟,這才藉口推託。

很快,喜寧又給也先出了個主意,讓他挑六名美女送給明英宗,然後使用美人計逼他投降。明英宗又想接納這幾名美女,還是袁彬提醒他,酒色誤國。明英宗這才戀戀不捨地拒絕了。

護送皇帝回國

喜寧深知有袁彬在明英宗身邊出謀劃策,自己就不能立功,於是在他的唆使下,也先將袁彬五花大綁,準備斬首。就在刀起頭落的關頭,聽聞消息的明英宗趕到現場,顧不得自己的皇帝身份,伏在袁彬身上,只是啼哭。喜寧見此,要求儘快行刑。明英宗大罵喜寧,又百般哀求也先,最後又威脅也先:如果袁彬死了,自己也不苟活。明英宗可是也先跟明朝談判的人質,也先不想因小失大,所以不得已,只能放了袁彬。

袁彬飽受折磨,回去後就發起了高燒,眼見袁彬燒得不省人事,軍中又沒有醫生,明英宗束手無策,緊緊摟住袁彬大哭。說也奇怪,正是明英宗這麼一摟一抱,袁彬出了一身汗,燒退下去了。袁彬身體恢復了以後,便和明英宗商量,他認為喜寧不除,難回大明。於是,在袁彬建議下,明英宗對也先說,讓喜寧作為瓦剌使臣,出使大明,談贖金問題。也先答應了。

明英宗給喜寧配了個隨從,讓他們一併前往。待見到明廷重臣于謙後,那個隨從立刻將一封密信呈給於謙,于謙按信中所言,立刻處死了喜寧。

也先失去了喜寧,明軍抵抗得又十分頑強,眼見著自己手上雖有個明英宗,偏他又不肯歸降,如此耗了一年時間,也先見實在是佔不到大明王朝的便宜,於是決定放了明英宗。景泰元年(1450年)夏天,在袁彬的護衛下,明英宗終於踏上了歸國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