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明英宗"黑點"那麼多,為何還能得到英宗、神宗"高分"廟號?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禮儀之邦的美稱,上古時期的周禮、禹貢等都代表著中華民族與“禮”的淵源。而“廟號”著同樣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帝王之禮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古代的廟號制度則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過渡趨勢——美娥分諡到以美為主的。

明神宗、明英宗

縱觀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前期的帝王功過是非都可以通過廟號分辨,然而到了後期則難以分辨。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明朝明英宗、明神宗為何在位期間碌碌無為卻獲得“美稱”的原因。

一:“祖宗”——帝王與廟號的淵源

我們要分析明朝兩位皇帝在位期間如此“坑”卻依舊得到了英宗、神宗如此高的廟號評價,首先就離不開我們對於廟號起源歷史的認識。因為只有先了解廟號的歷史來由才可以更好的分析明朝廟號命名的“怪現象”。下面我們就看看看廟號的來源

1.功過是非,憑弔先人——廟號的從何而來

據歷史考證稱,我國古代最早的“廟號”開始於商朝,在西周時期被停用,改用“諡號”平定帝王功過是非,在漢朝時期恢復不過依舊以“諡號”為主。

在唐朝以後由於帝王的諡號太長,據《舊唐書》當中記載唐太宗死後後人的對他的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出於史書記載方便的考量,自唐以後的帝王絕大多數採用“廟號”的方式來分辨。

而且絕大多數的帝王廟號都是以“美號”而展現在世人面前的。例如北宋欽宗當中的欽字解釋為:“敬事節用謂之欽”而宋欽宗可以說是亡國之君卻得此美號,可見廟號以歌功頌德為主。

明神宗、明英宗

2.廟號的作用與功能主要用於皇帝祭祀先人

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一直宣揚以“禮法”治天下,對於“禮”的重視程度可以說超乎當代人的現象。受限於古代落後的生產力水平與科學技術,加之對於逝去的先人保持尊崇的心態的趨驅使下,當時的人們對於自己的祖先尤為看著,皇帝也同樣不例外。

而廟號的主要功能便由此體現出來,據《禮記》當中記載稱:“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反映出古代對待先輩的一種尊崇心態。基於種種考量,廟號便應運而生,將歷代帝王以廟號的形式刻在神木之上,接受後世子孫的祭祀。

二:看看明神宗、明英宗在位期間天怒人怨的所作所為

談過廟號的前世今生之後,再來談談為何明神宗、明英宗在位時期不僅僅碌碌無為,而且還將大明王朝推行衰敗的深淵,卻以及得以獲得“神宗”“英宗”的美稱。

下面通過細數明英宗、明神宗天怒人怨的所作所為,更好的談一談為何如此“坑”的帝王以及得以有好的廟號。

1.明英宗發動麓川之役,土木堡之變將明王朝拖入戰爭的深淵

首先,明英宗繼位之初就對偏遠的西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征服活動,最終不僅僅沒有達到明英宗鞏固皇權的目的,反而將強盛的明王朝拉入戰爭的深淵當中。

明神宗、明英宗

據後人的《南園漫錄》當中評價明英宗四次征討西南地區的行為稱:“不然,則歷今七十餘年,為中外所壞,不知群夷變亂幾番矣,何以能帖然如此!”。表現出明英宗時期對於征討西南土司叛亂卻數十年無功而返的局面已經達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如果說明英宗征討西南是其在位期間的一個汙點,那麼土木堡變就是整個大明帝國的恥辱所在。據《明史》當中記載朱棣給子孫後代留下的遺訓:“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稅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反映出大明帝國的氣節所在。

然而,明英宗卻聽信宦官王振的讒言,將數十萬大軍帶入瓦剌的的包圍之中,致使皇帝被俘,無數將士戰死沙場。也成為明王朝由盛轉衰的重要標誌之一。

3.明神宗長期沉湎於“酒色財氣”當中與大臣決裂

明神宗的第一個“劣跡”在於長期沉湎於

“酒色財氣”當中,給明王朝的覆滅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首先是“貪財”,尚書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王作為天下的最高統治者可謂是富貴榮華於一身,然而明神宗卻不滿足於此。

大肆向天下人索取財物,派遣宦官到各地銀礦礦區充當採礦使,將礦銀納入內府當中,為皇帝一人所用。據《明史》當中對於明神宗的評價稱:“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由此可知,明神宗對於明王朝的破壞是較為嚴重的。

明神宗、明英宗

明神宗除了酒色財氣無所不沾之外,還曾經創造了二十年不上朝的歷史記錄,將原本就有衰敗跡象的明王朝徹底的推向的滅亡的深淵當中。

據《明史》當中記載當時的吏部尚書勸告明神宗的事蹟稱:“盛年漸往,蠱惑益深,即欲挽不返之勢於倦勤之餘,亦無及矣。”就是對於明神宗長期懶政怠政行為的批判,雖然有內閣制度以及維繫這大明王朝的基本運作。

然而,皇帝的懶政怠政給當時的黨爭、外族勢力的做大等一系列不利於明王朝的勢力做大。

三:明神宗、明英宗雖坑,但是獲得“英宗”“神宗”稱號也在情理之中

1.明朝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巔峰

為何明英宗、明神宗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劣跡斑斑,但是死後卻依舊獲得了較高評價的廟號,其中的原因和明朝時期特定的歷史環境與歷史條件密切相關。

眾所周知,明朝時期的一個顯著的歷史趨勢就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皇帝的權威空前被強化,朱元璋甚至還廢除了實行了兩千年的丞相制度。

據《明史》當中記載稱:“臺省空虛,諸務廢墮,上深居二十餘年,未嘗一接見大臣,天下將有陸沉之憂。”二十餘年不上朝的明神宗依舊掌握著國家大權,由此可見明朝時期皇帝的權力被空前強化。

明神宗、明英宗

在這樣的歷史環境背景下,皇帝出於對自己身後名聲的考量,自然而然的會動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在史書當中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而且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應該沒有哪一個臣子冒天下之不韙去指責皇帝生前之事幹預皇帝廟號的設置。

2.廟號設置延續傳統,以“美號”為主

除了明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這一個因素以外,明神宗、明英宗的廟號設置還受到了來著廟號設置傳統的影響——以美號為主。

眾所周知,廟號設設置其實為後世帝王祭祀先人而產生的。而後世的皇帝自然而然的對於自己的祖先以歌功頌德為主,不會像諡號一般表現出強烈的“善惡分明”的特點。而且古人非常忌諱“子議父,臣議君”的行為,因此在種種廟號設置傳統的影響下,明英宗、明神宗的廟號獲得不足為奇。

3.明英宗、明神宗雖坑,但是卻有所作為

明朝劣跡斑斑的兩位皇帝卻依舊得以獲得“英宗”“神宗”的高稱號不僅僅在意廟號設置的傳統,更重要的是在於明朝的這二位皇帝是有所作為的皇帝。

首先來看明英宗,雖然明英宗早年將大明王朝一度拖向衰敗的深淵,明英宗發動的這一場戰爭不僅僅將大明王朝拖向戰爭的深淵,而且還將明王朝對於西南地區的控制力大大減弱。各地土司蠢蠢欲動,大有裂土封王的趨勢,明王朝的處境可謂是十分威脅,就可以反映出明英宗的治國理政不堪之處。

然而晚年時期的明英宗卻是發憤圖強,勤於政務的皇帝。據《明史》當中評價稱:“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反映出明英宗廟號的由來並非空穴來風。

明神宗、明英宗

而明神宗比起明英宗而言對於明王朝的貢獻更大,明神宗不僅僅在位期間一度創造了“萬曆中興”的大好局面,而且還成功取得了萬曆三大徵的成功,捍衛了明王朝的統治地位與權威。總而言之明英宗、明神宗算不上完全是碌碌無為,更多的是功過各半的存在。

四:總結

明英宗、明神宗在位期間雖然給明王朝埋下了巨大的隱患,然而卻並非是完全失敗,二位皇帝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存在,並不是完全像桀紂這樣的昏君暴君,除此之外加之廟號設置的傳統影響,自然而然的二位皇帝可以獲得英宗、神宗的美稱。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明史》

《禮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