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過境,600年古橋安然無恙


“山竹”過境,600年古橋安然無恙


9月20日,檢察官第6次來到古橋,監督修繕進程和質量。趙文清攝

“颱風過了,揚名大橋沒有塌,是檢察官救了古橋!”9月18日,颱風“山竹”剛退,這條消息就在江蘇省無錫市各文保微信群裡不脛而走。

9月20日,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第6次來到揚名大橋修復工地,瞭解颱風對施工的影響,並現場監督維修進程。

無錫市自古河道縱橫,古橋星布,被譽為“千橋水鄉”,解放後尚存1000多座古橋,但隨著自然風雨的侵蝕和城市發展,如今已十不存一。位於濱湖區的揚名大橋,迄今已有近600年曆史,是該市最後一座古三孔石拱橋,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年久失修,揚名大橋不僅垃圾遍橋,破敗殘頹,橋身還長出大樹,已屬危橋,並被掛上了“危險橋樑,慢速航行”的牌子。

對此,一些心繫古橋的市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多年來,他們多次向文管部門呼籲反映。當地媒體也十分關注,9年來曾多次報道上述問題,卻始終沒有下文。

今年5月,濱湖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趙文清在報紙上發現這一線索後,迅速帶領檢察官赴古橋實地查看。檢察官們看到,橋兩頭均被磚牆和垃圾堵死,他們一路借垃圾清運船從橋下觀察,一路則攀上橋身檢查。原來,情況比檢察官想象得更危險,橋上幾棵雜樹已長到一人多高,石板多有鬆動,護欄也斑駁不堪。

在使用無人機和公益訴訟智慧分析系統現場收集證據後,檢察官們立即展開調查,發現古橋屬於文管部門管理,具體維護卻歸街道負責,正是多頭管理讓古橋無人主動打理。為此,該院一面向文管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書,一面監督街道維護古橋。在檢察官的多方協調下,今年6月1日,文管部門制定出具體保護措施,並形成修繕方案,計劃於10月底前完成修繕。

進入夏季後,颱風多發,檢察官和熱心市民非常擔心古橋的安危。據古建專家介紹,一旦狂風過境,紮根古橋的大樹會被連根拔起,致使橋樑坍塌。為此,檢察官多次到街道協調,敦促其在臺風到來前對古橋進行了清理和臨時加固,預防古橋在全面修繕前坍塌。8月至9月間,颱風“瑪麗亞”“安比”“山竹”先後過境,熱心市民趕往現場查看,驚喜地看到古橋仍頑強挺立著。

據負責修繕的文管部門介紹,目前古橋的修復已接近尾聲,預計國慶前夕就能恢復原貌。街道還將清通引橋道路,美化兩岸環境,最遲到年底前市民就能漫步古橋,欣賞梁塘河美景了。

“古橋是無錫水鄉的歷史印記,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和人們的鄉愁。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保護文物,責無旁貸。”趙文清表示,該院還將以古橋保護為契機,繼續加大監督力度,對轄區內文物保護單位進行重點排查,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提供法治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