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商,经济学家从来没睡过地板澡堂,你不用太当一回事

龙商,经济学家从来没睡过地板澡堂,你不用太当一回事

中国经济界、企业界当前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是气氛!

是心态!

特别是贸易战开启,一打开网页便是一片唱衰中国经济扑面而来,似乎所有的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工业企业,都已行尸走肉,明天出门,看到满大街扫地的全是老板们。

老板们,咱们不抢别人饭碗。

但是,总有那么些人,天天在门前鬼哭狼嚎,着实让人心烦意乱。

我们说点最朴素的吧。

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当过老板;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通过分析过去,推演逻辑,企望证明明天。

而在迭代纷呈的新时代,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因为是企业家创造着每一天。特别是中国经济,这四十年从来都是老板们披荆斩棘杀出的血路。

四十年前,经济学家没有教过你们怎么赚钱;四十年后,这些经济学家同样教不了你们。

义乌当年一双袜子一块钱,一群经济学家在那里研究:怎么可能。擦,明明袜子已经穿在千千万万人脚上了好吧。折腾半天,他们弄出个叫什么现象。

马云的淘宝用户几亿,但与淘宝相生相伴的阿里旺旺就是干不过企鹅QQ;同样,数亿的QQ用户,马化腾就是没办法吸引到他的QQ商城上。请哪位经济学家告诉下我们答案?

企业运行负担重,经济学家们如果能在这上面帮企业、帮政府多出点主意,实现真正减负,那才是功德无量。

而作为企业,在提出问题,呼吁政府重视的同时,专注、关注自己的企业、自己的领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十年前,你们根本没打算靠政府(现在回过头看,那时候才叫靠不上,对吧),为什么在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在市场拼搏了半辈子,反而把重点关注放在了政府身上了呢?

如果对照一下,我觉得还是企业经营者没有跟上时代、社会的发展步子和节奏。

先别喷,往下看。

粗放式的生产经营,从什么时候有计划设想改变?

技术、人才的储备,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实施?

一年有多少时间去听高端的业界交流、论坛?又真正吸收了多少?

管理上有没做到精细化把成本控制在同行低水平?(我又想举“巨通管业”的例子了,它的投资利润率是同行的三倍以上,他的生产成本是同行的二分之一以下。怎么做到的?可以现场看,也可以回看“龙商行”的封面人物文章)

从2000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高速期,钱,最好赚的时光,我们有多少企业拿出相当比例的利润,来用于未雨绸缪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和市场开拓维护上?

同样的建筑企业、包工头,为什么到今天有的成为标杆、集团?有的还是四处找活的包工头?

同样的制造业,为什么有的转型升级显得先知先觉?

比如华飞,一直做最传统的纺织,做的不传统,效益非常好。

比如光明铁道,似乎还是”水泥柱“,”竖“着的是电线杆,它赚到钱了。现在做”横“着的、是高铁轨枕,高科技,它又一路高歌猛进。

比如禾川科技,从工业自动化控制进军机器人,顺风顺水。

比如金龙纸业,别人的瓦楞纸厂被关停,它却有机会大投资扩产能。

比如特美股份,产品全部出口,贸易战对它影响很少。

比如年年红,红木高档家具稳居国内龙头。

还有“龙游飞鸡”,开始都笑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青人,没听说谁养鸡能赚大钱。快了,他们快养进“国务院”。

在不大的龙游县域企业里,既找得出高科技企业,也仍然有传统领域企业。它们的风生水起,最根本和共同的特点,是在本行业自有”两把刷子“,是龙头,是骨干,是潜力股。

贸易战,绝对击溃不了中国。

中国,面向的是世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一转身,面向的国内市场比欧洲美洲加起来都大。中美产业处在从中低到高端的链接上,离开谁都没有好处。

如果要说制造业的痛苦,是在经历从传统产业的传统思维习惯蜕变的痛苦;是从传统资源消耗型脱胎的痛苦;是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裂变的痛苦。

不是制造业不行,是旧的制造业不行。今天中国新公司每天诞生仍然超过一万家。

有人说:

不是企业不努力,而是你的企业不努力;

不是中国没有创意,而是你没有创意。

扪心自问,企业家其实从来没有”好日子“过,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你是企业的船长,航行在未知的航线上,没人能教会你怎样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惟有你砥砺前行,在困难中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是龙商闯出一片天地的法宝,这精神,永不过时。

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智慧抓住历史的机遇,不是每个企业家都有胆识进行关键性的一搏。

龙游商帮——一个深邃而激情的名字;

龙商传人——一个奋勇而儒雅的群体。

也正因为如此,你,才被称为企业家。

龙商,经济学家从来没睡过地板澡堂,你不用太当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